如何切实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知识水平与教学技能?

问题描述:

如何切实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知识水平与教学技能?
1个回答 分类:语文 2014-11-23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新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性学习.改变传统的单一、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在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过程中,生物学科的教学该如何变革,教师怎样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把提高学生素质落到实处,这是生物新课程所面临的一个迫切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下面,笔者就这个问题谈几点体会.
一、围绕中心,抓住特点,导于“阅读─识图─释疑”,是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前提
首先明确“阅读─识图─释疑”是学生认知能力的重要标志,它在课堂教学中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位置,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水平和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要教师围绕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实施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标记式、批注式、摘录式、概要式等阅读方法,合理地安排教学程序,注重问题指向性(即所提问题便是要求学生掌握的重点),让学生按“泛读—精读—归纳—解决问题”这一模式展开,尽量做到读中悟其理、明其义,揭示其内在实质,同时学生之间可边读边议,分组讨论,议中促思,共同质疑、释疑,开辟全新的教学天地,进而摆脱教学低效的困境.
其次是抓住图和图群的特点,提示读图与识图的相关规律,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生物新教材中生物图(表)具有直观、形象、鲜明、生动的特点,学生阅读时应与识图列表有机地结合起来,强化读图能力,以图导文、以表示意、疏理知识,揣摩学习,化抽象为形象,加深直观印象,收效显著.生物课本有结构图、功能图、关系图,又有生态图解等,每一类型图表之间各有特点,教师应以分门别类,借助标本、录像、投影机和组合模型及多媒体电脑等现代化直观手段,简要讲述图样、表格的内涵和外延,引导学生“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使生物学科的教学从传统的单一向多样化的方向转变.例如,在讲“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碳—氧平衡”时,我先根据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有关知识,写出光合作用的过程表达式,然后,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光合作用示意图解(Ⅲ-30),并根据已有的知识看谁能提出最有研究价值的问题,然后由教师评价和选择出与本节课有关的问题,供大家共同探究解答,如学生提出的问题有:(1)植物可以利用光能,动物为什么不行?(2)植树造林,是否可以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少,氧气增多?(3)夜晚用灯光照射农作物,是否会提高产量呢?(4)为什么我呼出的二氧化碳不能与水发生反应?而在植物中却可以把二氧化碳同水发生反应?(5)生成的有机物一定是淀粉吗?等等.这样,既训练了学生阅读识图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又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及时掌握消化课堂所学知识,事半而功倍,那是显而易见的.
二、更新观念,变革教法,导于“设疑─激趣─探索”,是增强学生实验能力的关键
生物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课堂教学离不开实验,它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简捷而有效的途径.“施教之功,贵在得法”.实践证明学生基础知识学得再好,如果不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也只是纸上谈兵,因此,教师应从生物实验教学内涵及发展趋向着眼,更新观念,讲究方法,避虚就实,依据实验特点和学生实际,使其实验教学由封闭式转向开放式,变“教授──学习型”为“启发教育──思考型”,实验前教师给学习适当举例,指点迷津,导以思维、导以方法、导以规律,便于学生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实验时还得培养学生的耐心、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并教会学生自己学会观察与操作技能,从而获得真知.例如,在“饲养和观察蚯蚓”的探究实验中,我在讲授理论知识前先组织学生讨论“我们想要观察哪些内容?希望达到什么目的?”学生通过发散思维找出多个观察内容,然后各组用多种方法探究了蚯蚓的习性、运动,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生活环境、与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关系等,最后聚合各种信息,得出“蚯蚓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当爱护蚯蚓”的结论.这不但可拓宽学生的视野,而且可加深学生理解蚯蚓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主要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又如,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时,通过“馒头变甜是否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的提问,引发学生思考,学生自取唾液探究唾液淀粉酶的作用,通过引导学生联想和深入思考,使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并能对问题进行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积极求异求优和善于联想的创新意识,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变“静”为“动”,开拓思路,导于“比较─归纳─总结”,是强化学生综合能力的基础
比较、归纳、总结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将新旧知识有机联系起来的重要途径.众所共知,生物学概念繁杂、内容多样,学生对教师讲述的内容好像一看就会.可是往往一用就忘,一做就错,情绪消极,兴趣不大,突出的矛盾是教学实效与教者的初衷相背离,与其责怪学生,不如反问自己,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在于课堂教学本身,生物学中有不少概念、原理可比性强,如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形态结构的区别;动植物细胞模式图的对比;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比较等等.所以学习生物学要提倡多比较,比较出真知.为此,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思维活动的肤浅特点,有选择性的采用表解法、详析法、图文并重法,着意于导,深入中浅出,服务于学,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演绎归纳、总结知识迁移,这种总结或文字叙述、或图表示意、或图解表达均可,既不拘内容,又无论形式,都能易于潜移默化之中影响学生的思维,使“静”态知识内化成“动”态的思维,从相似的事物中找出不同点,相异的事物中找出相同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比如,教完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碳—氧平衡这章书后,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总结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