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明核外电子能级量子化的关键实验为()

问题描述:

证明核外电子能级量子化的关键实验为()
a 阴极射线
b连续光谱
c 线状光谱
d 光电效应
1个回答 分类:物理 2014-11-09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c 线状光谱
a阴极射线是在1858年利用低压气体放电管研究气体放电时发现的.1897年J.J.汤姆孙根据放电管中的阴极射线在电磁场和磁场作用下的轨迹确定阴极射线中的粒子带负电,并测出其荷质比,这在一定意义上是历史上第一次发现电子,12年后R.A.密立根用油滴实验测出了电子的电荷.
b连续光谱是光谱中的一种,包含从红到紫的各种色光,色光之间没有明确的界线.由炽热的固体、液体或高压气体所发的光都形成这种光谱.不含吸收和发射谱线的光谱,通常指炽热的固体液体和高压的气体所发出的光谱.
炽热的固体液体和高压的气体发出的光是由波长连续分布的光组成的,这种光谱叫连续光谱.虽然原子的跃迁是不连续的,但是不同的原子跃迁的形势不一样,跃迁的轨道不会完全相同,自然会产生连续的光波.
c 20世纪初人们前将各种原子受电离子的撞击(或加高温)直接发出特定的明线光谱称为发射光谱(若透过物质某些波长的光被吸收,产生暗线组成的光谱称为吸收光谱),这种由原子态激发产生的光谱称为原子光谱,它由许多分立的谱线组成,又称线状光谱.每一种元素都有自己特定的光谱.
d光照射到某些物质上,引起物质的电性质发生变化,也就是光能量转换成电能.这类光致电变的现象被人们统称为光电效应(Photoelectric effect).
光电效应分为光电子发射、光电导效应和光生伏特效应.前一种现象发生在物体表面,又称外光电效应.后两种现象发生在物体内部,称为内光电效应.
赫兹于1887年发现光电效应,爱因斯坦第一个成功的解释了光电效应.金属表面在光辐照作用下发射电子的效应,发射出来的电子叫做光电子.光波长小于某一临界值时方能发射电子,即极限波长,对应的光的频率叫做极限频率.临界值取决于金属材料,而发射电子的能量取决于光的波长而与光强度无关,这一点无法用光的波动性解释.还有一点与光的波动性相矛盾,即光电效应的瞬时性,按波动性理论,如果入射光较弱,照射的时间要长一些,金属中的电子才能积累住足够的能量,飞出金属表面.可事实是,只要光的频率高于金属的极限频率,光的亮度无论强弱,光子的产生都几乎是瞬时的,不超过十的负九次方秒.正确的解释是光必定是由与波长有关的严格规定的能量单位(即光子或光量子)所组成.
光电效应里,电子的射出方向不是完全定向的,只是大部分都垂直于金属表面射出,与光照方向无关 ,光是电磁波,但是光是高频震荡的正交电磁场,振幅很小,不会对电子射出方向产生影响.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周五
下一页:责任的事实论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