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写作:一只老鹰从鹫峰俯冲下来

问题描述:

一只老鹰从鹫峰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一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已经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它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牧羊人的孩子看见了,问只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时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他也很可爱呀!” 根据以上材料写作文。 中心是什么?开头结尾应怎样写?有什么名言或诗句可作为论据?有什么事例做论证?
1个回答 分类:语文 2008-03-22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解题思路: 参考立意: ①乌鸦从不同自身实际出发,才落得被捉的下场,可见,不能刻意模仿他人,一切从自身实际出发。 ②乌鸦的勇于探索(实践),见贤思齐的精神值得赞扬。 从牧羊人着眼:①盲目模仿必败;②人贵有自知之明;③认清自我;④一切从实际出发 从小孩着眼:①勇于尝试;②勇于挑战自我;③勇于拼搏;④敢于正视失败。
解题过程:
首先要读懂材料。这则作文材料中,老鹰和乌鸦其实是两种精神象征,牧羊人和孩子则代表了我们人类的观点和眼光。老鹰无疑是强者、胜利者的化身,因为它有与生俱来的勇气与本领。乌鸦则不同,它的行为看起来幼稚可笑,但它有梦想,而且勇于尝试,这是它的可爱之处。反过来,有人会说它异想天开,不自量力,邯郸学步,东施效颦等等。但这只乌鸦敢想敢做敢于尝试,这份勇气令人喜爱令人向往。孩子的话是这则寓言的立意所在,可说是点睛之笔。只有领会了材料的用意所在,才能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去生发自己的想象,然后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也就是“戴着镣铐去跳舞”。 从这里,我们应该看到,读懂材料在写作文中的重要性。
其次就是要明确要求。这些要求有文体要求、篇幅要求、拟题要求、字数要求等。在构思时,要考虑作文必须在这些限定的范围内写。
第三,选择合适的角度。材料中,牧羊人说的“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这句话,可以作为站在牧羊人的角度来写作文的突破口,牧羊人称“乌鸦”忘记自己叫什么鸟?显然是批评乌鸦不自勤,好高骛远、东施放颦。这些问题都可归结到“认清自己”这个话题。不过估计有这种想法的人会有很多,在众多考生中容易撞车,体现不出新意,难以得到阅卷者青睐。那就要从孩子的角度来写,这个角度是站在孩子思考的立场看,乌鸦有很大的优点,可以从肯定乌鸦的行为这方面构思,这种观点恰好与牧羊人的观点相反,牧羊人的观点是成人的观点,比较老成,但难免守旧,有优有劣;孩子的观点虽然幼稚,但有创新,容易为考生接受,也容易写出有新意的东西来。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牧羊人与孩子两者的观点相反,只能选取其中一种观点来写,不能两种观点都肯定或者都不肯定,模棱两可,观点不明。这样的作文是最忌讳的。因为受字数限制,不可能长篇大论,所以即使两种观点都可以写,最好也选取一种来写,这也其实就是写作文时,角度宜小不宜大技法,这样利于集中材料讲清事理,充分表达观点,而不至于海阔天空,不知所云。
相关材料: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楚]屈原
  人的天职在于探索真理。——[波兰]哥白尼
  向没有开辟的领域进军,才能创造新天地。——[美]李政道
  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法]左拉
第一个吃螃蟹的,第一个吃蜘蛛的,第一个吃西红柿的等等,人类也正是在敢于尝试敢于挑战中前进的。
明代有一个叫万户的人,渴望像鸟一样自由飞上天空,就身绑鹰翅,脚点火药桶,从山上飞,结果摔死了,这一行为愚蠢,但精神可贵。人,不怕梦太多,就怕不敢做。万户成为嫦娥奔月一样的最早的男性飞行员,后来人们把月球上的一座环行山命名为万户山,以此来纪念人类航天事业的伟大实践者。
一代先师孔子,初时以建立以“仁”治国的完美社会为志,周游列国之后,终于没有成功,然而他却是很好的老师,孔子的弟子遍及天下,他也最终成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找到自己的枝头,生命的意义才能实现。

一代喜剧大师卓别林,年少时因相貌不佳总会成为别人的笑柄,在他的喜剧生涯中这恰成为了一种优势,他演的无声喜剧电影,达到了无声胜有声的境界。这不得不说,他与那逗人的容貌有一定的功劳。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本是一名外国著名大学的学生,然而当他感到大学所教的并不适合自己时,便毅然离开学校,从事电脑设计,最终积累了世界上无人能比的财富。
  探索成功之路(姚明在NBA)
  姚明凭借自己的实力,在竞争激烈的NBA中成长,他不仅为中国篮球队员的成长探索出了一条成功之路,还成为了中国篮球的骄傲。相比于姚明而言,三大中锋中另外一位在NBA打拼的中国球员巴特尔近期已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在被魔术队无情抛弃之后,大巴一边与伤病做着顽强的斗争,一边苦苦等待着联盟中某支球队的召唤。这位曾经在赛场上叱咤风云的铁面汉子还在无尽的等待中,探索着自己的成功之路。
  
探索是孜孜不倦的追求(居里夫人的故事)
  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亨利·贝克勒发现了元素放射线,这引起了居里夫人极大的兴趣,激起了她童年时就具有的探险家的好奇心和勇气。她认为,这是个绝好的研究课题,就同丈夫彼埃尔商量研究这种射线的性质和来源。这是一项艰苦的任务,彼埃尔东奔西跑,最后才在他原来工作过的理化学校借到一间又寒冷又潮湿的小工作间。在研究过程中,她发现,能放射出那奇怪光线的不只有铀,还有钍。她把这些光线称为“放射线”。居里夫人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发现,可能还有一种物质能够放射光线。这种光线要比铀放射的光线强得多。她认为,这种新的物质,也就是还未被发现的新元素,只是极少量地存在于矿物之中。她把它定名为“镭”。居里夫妇必须从沥青铀矿中分离出镭来,但是这种矿很稀少,矿中铀的含量极少,价格又很昂贵,他们根本买不起。后来,他们得到了奥地利政府赠送的一吨已提取过铀的沥青矿的残渣,开始了提取纯镭的实验。1906年,彼埃尔。居里在一场意外的车祸中丧生。居里夫人极为哀痛,但这并没有动摇她献身科学的意志。她决心把与丈夫共同开拓的科学事业进行下去。1910年,居里夫人成功地分离出金属镭,分析出镭元素的各种性质,精确地测定了它的原子量。
东施效颦、邯郸学步、夜郎自大、卧薪尝胆,屈原认清现实毅然投江;苏武认清责任,忠心不改;司马迁认清自我,发奋著《史记》;陶渊明认清官场黑暗,愤然辞官归隐田园;李白认清现实,漫游山水成为诗仙;鲁迅认清自己,弃医从文;爱茵斯坦认清自己拒绝邀请做以色列国王或总理;莱特兄弟、斯蒂芬逊认清自己,终于成就科技飞跃;而李煜、宋徽宗没有认清自己,人生错位而成阶下囚;孔明没有认清形势,六出祁山,国力衰竭,出师未捷……
最终答案:略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定语从句(语法)
下一页:运动的合成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