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知识击球时间拦击阻挡合法还击失分回合

问题描述:

乒乓球知识
击球时间
拦击
阻挡
合法还击
失分
回合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10-21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乒乓球是一项具有多种类型打法的运动项目.由于类型打法不同,其基本技术也有所不同.
  基本技术一般分为单项技术和结合技术两种.单项技术是指各种单个的技术动作,这是初学者必须认真掌握的,结合技术是指各种单项伎术的结合运用,这是战术训练和运用的基础.
  握拍方法与击球动作有密切关系.每个击球动作,都是由手臂、手腕和手指相互配合用力来完成的.因此,较好的握拍方法既要适合自己打法的特点,又要不影响手臂、手腕和手指的灵活运用.
  握拍方法有直拍和横拍两种.这两种握拍法又由于打法特点不同而在具体握法上有所差别.
  一、直拍握拍法
  (一)快攻类型握拍法
  快攻类型(包括左推右攻和两面攻两种打法)常见的握拍方法有以下三种:
  1.球拍柄右侧贴在食指的第三关节处,以食指的第二关节压住球拍的右肩,食指的第一关节自然向内弯屈,拇指的第一关节压住球拍的左肩(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距离要适中).其他三指自然弯屈斜重叠,以中指第一指节托于球拍背面,使球拍保持平稳.
  这种握拍法,手腕比较灵活.可以在发球时利用手腕动作,发出动作相似而旋转、落点不同的球;也可以很灵活地打出斜、直线球;对台内球的处理也较为有利,由反手位用反手击球后再打正手位的来球,以及由反手位用反手击球后进行侧身正手攻球时,有利于正、反手两个技术动作的协调结合.对中路追身球,手腕可以自然下垂,通过手腕来调节拍形,对来球进行合理的回击.用这种握拍法进行正手攻球时,拇指与中指协调用力,食指相对放松,无名指微离中指,指尖轻托球拍背面,以保持发力时球拍的稳定.进行反手攻球或推挡球时,食指和中指协调用力,拇指相对放松.用手腕发力时(包括正、反手击球).以中指发力为主,拇指和食指保持拍形的稳定,同时作辅助用力
  2.握拍方法与第一种基本相同,但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距离较大(钳形较大).这种握拍法有利于上臂和前臂的集中发力.因此,中、远台攻球,正手攻球,扣杀球都比较有力.但由于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距离较大,握拍较深,对手腕的灵活性有一定的影响,对处理台内球、转球、推挡球和追身球差.
  3.拍柄右侧贴在食指第二、三关节之间,以拇指和食指的第一关节压住球拍的左,右两肩,两指间的距离适中(但比第一种握法要小一些),以中指的第一指节左侧将球拍背面托住,无名指和小指斜叠在中指之下,用无名指辅助中指托住球拍背面,使球拍保持平稳.
  这种握拍法为部分两面攻的运动员所采用,其优点是进行反手攻球时,提起前臂后拍头朝上,有利于反手高压打球,使打出去的球快速有力.这种握拍法,由于沉手时拍形下垂,因此在进攻中路迫身球时比较协调.由于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距离较小,手腕比较灵活,因此易于处理台内球,对突击加转球也较好,其缺点是对正手离身球因拍形下垂而难以高压击球.同时因手腕比较灵活,拍形不易固定.
  (二)弧圈类型握拍法
  直拍弧圈型的握拍有两种:
  1.握拍与快攻型第一种握法相同.它在正手拉弧圈球时,拇指、中指和无名指协调用力,中指和无名指略微伸直(不是完全伸直,仍有一些弯屈),以利于出手击球时较好地保持拍形的前倾.
  这种握拍法的优点是手腕比较灵活,正、反手和推挡的结合比较容易,处理台内球也较好.缺点是拍型不易固定,对正手大角度球和扣杀较高的球较难处理.
  2.拇指贴在球拍左侧,食指轻轻扣住拍柄,形成一个小环状.中指和无名指较直地以第一指节托住球拍背部,小指自然紧贴在无名指之下.这种握拍法,很自然地将手臂、手腕和球拍联成—条线,拍呈横状,扩大了右半台的照顾范围.在正手拉弧圈球和扣杀时,容易发挥手臂的力量.正、反手结合运用时,主要靠前臂带动手腕作回旋动作.缺点是手腕不灵活,处理快攻球、台内球,追身球及反手近台球比较困难.
  (三)削球类型握拍法 直拍削球型的握拍是拇指自然弯屈,紧贴拍柄左侧,第一指节用力下压,其余四指自然分开托住球拍背面.这种握拍法削球的照顾面较大,正,反手削球时以手臂的转动调节拍形.削中转攻或推挡时,食指要迅速移到前面,第二指节压住球拍右肩;拍后三指则改为自然弯屈托住拍底.
  二、横拍握拍法
  横拍攻击型(包括快攻和弧圈两种)和防守型(包括削、攻结合)的握拍方法基本相同.但可分为浅握和深握两种.
  浅握以中指、无名指、小指自然地握住拍柄,拇指在球拍的正面轻贴在中指旁边,食指自然伸直斜放于球拍的背面,虎口轻微贴拍.深握与浅握的握法基本相同,但虎口紧贴球拍.这两种握法,正手攻球时食指要用点力,也可将食指往上移动一些帮助压拍.反手攻球或快拨时,拇指要用点力,也可用拇指往上移动一些帮助压拍.正、反手削球时,手指基本不动.
  浅握的优点是握拍较松,手腕灵活,对台内球的处理方法较多,既可用拉,也可用”撇”、“摆短”等方法回击.进攻时,对低球起板较容易.左右结合较灵活协调.削球、搓球,发球时,搞旋转变化动作小,对方不易判断,缺点是攻击时,上臂、前臂的力量较难全部集中到手腕上,因而发力略受影响.削球时,因手腕较活,拍形不易固定,特别是削弧圈球较难控制.
  深握的优点是握拍较紧,拍形比较固定.进攻时上臂、前臂的力量能集中到手腕上,发力比较集中.拉高吊、前冲弧圈球比较转、凶,扣杀球比较有力.弧圈球比较好控制,加转削球有力,旋转强.缺点是由于握法紧,手腕不够灵活.对攻时左右结合的灵活性稍差一些.处理台内球比较困难.正手贴身球比较难打.削球时对中路靠右的短球比较难处理.削转与不转球动作差别较明显,易被对方识破.
  新发球规则的操作技巧
  国际乒联在国际正式比赛中采用新的发球规则,也就是人们关心的无遮挡发球.其中的意思是,在运动员发球时,球与球拍接触的一瞬间,击球点与两侧网柱连线所形成的虚拟三角形之内和一定高度的上方不能有任何遮挡物,并且其中一个裁判员要能看清运动员的击球点.通过对这一规则的字面理解,经过中国队一段时间的实践摸索,初步感到要能在对原有发球不破坏其结构的基础上,发出符合规则的球,在以下几方面要加以注意.
  1、抛球手在击球点下方.原来运动员的发球,击球点多在抛球手的上方或与抛球手基本上在同一个水平面上,造成抛球手挡住击球点,在前方和裁判员的位置根本无法看到击球状态.对这一动作,要满足新规则的要求,在抛球后,抛球手要尽快离开击球点的前方.实践中感到,抛球手放在击球点的下方比移到其它地方,发球要自然一些.
  2、抛球路线不能过斜,过后.目前,运动员发球往往容易向身体内侧斜后上方抛球.这样,便于发力,发出高质量的旋转球,但是,这也造成身体对击球点的遮挡,特别是侧身发球.在新规则要求的操作中,抛球则不能太往后,一般在身体垂直轴附近容易让人看清.当然,像多数后手发球和下蹲发球,把击球点放在身体正面,那看得将是非常清楚的.
  3、身体位置与球台端线夹角小于180度.如果在发球时,两脚的站位与球台端线的夹角在180度附近,那么无论如何在现有常规发球的状态下,都是难以让人看得见击球点的.最好是两脚站住在发球前就与球台端线保持一种锐角状态,这样在发球时,上身对击球点遮挡的概率就会小许多,保险系数也就大多了.
  4、身体不要过于前倾.发球时,身体前倾过大,甚至有的运动员的上身与台面几乎在一个水平面上,就特别容易造成肩部由于来不及移动,遮住击球点.所以,在发球时,上身要直起来一些,略前倾,上身与下身的夹角至少要大于100度,才能较大限度地保证让人看清击球点.
  5、击球点适当下移.击球点靠上,容易使胸部由于转体不及时,挡住击球点.发球时,击球点最好在腹部高度.这样,由于受到转体对击球点清晰度的影响相对较小,发球时的击球点容易让人看得见.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