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文言文擅长者翻译一篇文言文的翻译

问题描述:

请教文言文擅长者翻译一篇文言文的翻译
小琉球漫志十卷,筠园先生官凤山时所著也.凡海中日月之出没、鱼龙烟云之变幻,与夫都邑地理人物鸟兽草木之奇怪、风俗言语之殊异,莫不一一笔记.间为诗歌,以发其羁旅之情.题曰小琉球漫志.小琉球,凤山山名也.先生少以诗名天下,天下言诗者,咸推先生.尝游太学,以不遇而归.年几五十,始教谕德化,可谓穷矣.居二年,调凤山.凤山在海外,荒凉僻陋,不可一夕居;而人文之乔野,又特甚焉.岂天欲先生昌明诗教於重洋,而使薄海穷壤,咸知国家雅化之盛与?抑欲使奇观异闻,得先生雄伟恢闳、绝伦特出之才以志之,以为史氏之采择与?则是志也,岂非海隅一代之典籍哉!家泰,先生婿也.复从事先生之门,得亲承教诲,且习先生之诗尤深.今读是志,因叹先生之才,不得施于朝庙,作为雅颂,荐道圣世功德,而纪载祗此.然其雄辞丽句,照耀后世;后世读者,与退之潮州诸诗、子厚永柳诸记及东坡海外文字何异?则先生斯志,岂犹是星槎、瀛涯、胜览诸小说稗编,仅供观听也哉.岁在柔兆阉茂之余月,子婿徐家泰谨跋.
我要详细的解说,谢谢!
不能帮我翻译的,请不要乱回答,谢谢配合!
1个回答 分类:语文 2014-09-28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试试看:
《小琉球漫志》一共十卷,是筠园先生在凤山做官时所创作的.(判断句)
凡是海里日月出现隐没、鱼龙烟云变化以及那(远方)城市里地理风貌人物鸟兽草木等与(中原地区)全然不同之处、风俗习惯言语方面的巨大差异(等等这些内容),筠园先生没有不一一做笔记写下来的.
间或先生也写诗歌,主要来抒发自己(身处海国)寄居异乡想念故乡的情感.
这本书的书题写作”小琉球漫志“.
小琉球,是凤山地区的山名.
(以上交待此书的内容、作者还有得名原因)
筠园先生少年时代就凭借写诗名扬天下,天下谈论诗歌的人,都推崇先生.
先生早年曾经在太学求学,因为不被赏识而返回故里.
年近五十的时候,才开始从事教育方面的工作以道德教化学生,这样的经历真是可以被称作不通达的了.
过了两年,先生被调往凤山任职.
凤山在边远地区,荒凉偏僻(简陋),不适宜居住(直译的话就是一个晚上也住不下去);而且人文气息十分淡薄(极其没文化,蛮荒之地).
这难道是老天想要让先生在边远的海外发挥他作为教育官员那倡导诗书礼仪推行教化的职责,这样之后就会使贫瘠的海滨、穷乡僻壤都能感知国家教育力量的伟大(此处”盛“稍微引申了下)吗?
抑或是上天要让海外蛮荒之地那些奇异的景观与见闻能得以被先生举世无双超凡脱俗的才华记录下来,把这些资料作为史官们著书立传采写之用?
(从以上角度来看,)那么这本《小琉球漫志》难道不是此地区(”海隅“一词把握不准,姑且这样处理)彪炳时代的宏伟巨著吗?
(以上为简述先生生平,强调其在文化沙漠中创作了这些文字,强调这些文字的意义简直可以彪炳史册.)
徐家泰是先生的女婿.跟从先生学习,得到先生亲自教导,而且是诸生中学习先生的诗歌领悟最深的.现在家泰(我)拜读了这本志之后,于是感叹先生有如此高妙的才华却不能够被朝廷赏识、施展其才华,不能为盛世歌功颂德,而只能心怀恭敬地写下这些记叙海外奇景的文字.但即便如此,这些文字也华美雄浑,足够传世的了.想来后世读者在读到这些文字的时候,应该觉得它们与韩愈在潮州留下的诗作、与柳宗元在永州写下的八记,甚至与苏轼在惠州写下的那些文字并无二致吧?
既然这样的话,那么先生的志向难道仅仅是乘船览胜、搜集整理点海外见闻之类的稗官野史文字来供读者看看听听消遣所用吗?
写这篇文字的时候正是丙戌年的闰月,女婿徐家泰为岳父的这本志做跋.
(最后交待本文作者和先生的关系,高度肯定其可能在文学史上的价值.)
(全文翻译完了,有些地方直接翻译比较难,采用了意译.感觉好恶心啊,对岳父大人溜须拍马到如此程度,竟敢将其和韩柳、苏轼相提并论,实在无语.)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解题方法 技巧
下一页:过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