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说实践是社会的本质?

问题描述:

1、为什么说实践是社会的本质?
2、社会有机体和生物有机体有哪些根本区别?
3、如何理解生产方式的作用?
4、阶级的实质是什么,它是如何产生的?
5、如何理解社会的政治结构?
6、国家是怎样产生的,它的特点和实质是什么?
7、如何理解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和它的功能?
8、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文明,它们有哪些区别?
简答题-.-这几天做疯了太难找了
1个回答 分类:政治 2014-11-09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1、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同时也就创造了人类社会.因此,只有实践,才是社会生活的真正本质.说实践是社会的本质,主要理由是:
  首先,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发祥地.
  其次,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最后,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2、社会有机体:社会有机体是指以生产实践为基础的各个社会层次,各种社会因素和关系有机联系而又相互制约构成的社会整体.社会有机体形成于人的实践和交往活动中,是一种具有自我意识的有机体,其再生和更新的内在机制是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自身生产的统一.
  生物有机体和社会有机体本质的区别就是个体与集体的区别.
  1.动物个部分是一个具体的整体,社会的各部分是一个抽象的整体,每一部分有相当的自由.
  2.生物有机体的意识系统集中于神经系统,社会的意识却分布于社会各个成员身上.
  3.生物有机体内各部分器官为整体而生存;相反,社会的政体是为各成员的利益而存在.
  3、生产方式是人类向自然界谋取生活资料的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理解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其一,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区别于动物界的根本标志.
  其二,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从事其他活动的前提.
  其三,生产活动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其四,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首先,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有什么样的社会制度.其次,随着一种生产方式转变为另一种生产方式,旧的社会形态即被新的社会形态所代替.
  4、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一些阶级集团,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就是经济标准.即不同的集团在生产关系中的地位不同,不能用政治标准或思想标准去划分阶级.同时,阶级不仅仅是一个经济范畴,而且是一个更广泛的社会范畴.阶级的产生是由于经济的原因引起的.阶级的实质是一个经济范畴,又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人们在社会上由于所处地位不同和对生产资料关系不同而分成的集团.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的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在原始社会初期,由于没有剩余产品,不存在一个集团占有另一个集团劳动的可能性,因而不存在阶级.阶级的形成是生产力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而又相对发展不足的结果.但阶级一旦产生出来,就要在经济关系的基础上,派生出各个阶级的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所以阶级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集团,而且是一个社会集团和社会组织,一个阶级的经济地位,政治立场,意识形态这几个方面综合起来,构成这个阶级的全部特征,阶级是这方面的有机统一体.
  5、社会的政治结构是指建立在经济结构之上的政治法律设施、制度及其相互关联的方式.它包括政党、政权机构、军队、警察、法院、监狱等实体性要素和关于政权的组织形式、立法、司法、宪法及规程等制度性要素.由于政治结构是建立在经济结构的墓础之上,所以又称政治的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是人们根据经济基础的要求,并通过人们的意识而形成的,它是派生的、第二性的东西.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并为经济基础服务.
  6、国家是指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构.
  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在国家出现之前,人类社会处于原始社会状态.恩格斯指出国家的出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人类社会始终存在着两种生产,即物质资料的生产(衣、食、住及生产工具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人种的繁衍及婚姻家庭形式的发展).社会制度受这两种生产的制约.在物质资料生产水平低下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制度,成为国家产生以前对社会进行管理的基本社会制度.随着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生产关系逐渐代替了血缘关系,使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新的社会制度取代了由血缘关系决定的氏族制度,这就是具有公共权力的国家制度.恩格斯曾强调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指出原始社会制度瓦解是个逐渐的过程,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家庭私有制的出现和奴隶阶级的形成是国家产生的前提.在原始社会,生产发展到社会第一次大分工(农业与畜牧业的分离)时,就已经有奴隶出现,而在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农业与手工业分离)时,奴隶已成为农业、手工业的主要劳动力.这时国家尚未出现,只有阶级形成后,当两个对立的阶级的矛盾达到不可调和时才出现了国家.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 "获得了镇压和剥削被压迫阶级的新手段”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国家是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国家的本质
  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国家本质论述的全面理解,要着重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国家是阶级社会的特有组织,是一个历史现象.二是国家是按照统治阶级的意志建立起来的,它主要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三是国家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特殊机器,是一个拥有一整套物质设施和相关制度的有机整体.至此,我们可以给国家下一个简单的定义: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是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为维护和实现自己的阶级利益所建立的一整套具有强制力的机构体系.
  国家的特征
  国家是在原始社会组织解体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与原始社会组织如氏族、部落、部落联盟以及国家产生后的其他社会组织相比,国家具有以下特征:
  1、国家是按地域原则来划分国民的社会管理组织,而原始社会组织则是以血缘关系作为连结社会成员的纽带;
  2、国家实质上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社会公共权力组织,而原始社会的公共权力平等地体现着全体社会成员的意志;
  3、国家是系统使用暴力的特殊机构,而原始社会组织则没有常设的暴力机关;
  4、国家是拥有主权的独立政治实体.国家权力对内具有最高性,对外具有独立性.其他社会组织则不具有这种特性.
  7、意识形态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的形式,它一旦形成,就有其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这就是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首先,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
  其次,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最后,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突出地表现为对社会的经济形态和政治结构能动的反作用.
  社会意识形态 在社会有机体中具有多方面的功能.这些功能主要是:反映社会存在、维护或批判现实、控制社会和人的活动和创新等功能.
  8、文化是一个群体(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民族、企业、家庭)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传统意义上所说的,一个人有或者没有文化,是指他所受到的教育程度.后者是狭义的解释,前者是广义的解释.另有人以此为名.
  文明是指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也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
  文化和文明是社会发展过程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的区别表现在:
  ①从内容上看,文化是人类征服自然、社会及人类自身的活动、过程、成果等多方面内容的总和,而文明则主要是指文化成果中的精华部分.
  ②从时间上看,文化存在于人类生存的始终,人类在文明社会之前便已产生原始文化,文明则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一定阶段.
  ③从表现形态上看,文化是动态的渐进的不间断的发展过程,文明则是相对稳定的静态的跳跃式发展过程.
  ④文化是中性概念,文明是褒义概念.人类征服自然和社会过程中化物化人的活动、过程和结果是一种客观存在,其中既包括优秀成果,也有糟粕,既有有益于人类的内容,也有不利于人类的因素,但它们都是文化.文明则和某种价值观相联系,是指文化的积极成果和进步方面,作为一种价值判断,是一个褒义概念.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周五
下一页:责任的事实论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