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辐射到底对人又多少危害,辐射会对周边的海洋生物有什么影响?

问题描述:

核辐射到底对人又多少危害,辐射会对周边的海洋生物有什么影响?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11-13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在日本核电站周围检测到的放射性物质包括碘131和铯137.其中,碘131一旦被人体吸入,可能会引发甲状腺疾病,而铯137则会造成人体造血系统和神经系统损伤,因此必须防止被放射线辐射.所以当人暴露在核辐射环境下,就可能会得辐射病.这种病症状明显,几小时内人就会感到恶心呕吐,随后会出现腹泻、头痛或发烧等症状.在最初的症状过去之后,可能会出现一个短暂的无症状期,但数周后就会出现新的、更严重的症状.
  在更高的辐射剂量下,这些症状可能出现得更快,也更明显.同时,核辐射会对人体内脏造成广泛的、很多时候甚至是致命的伤害.暴露在核辐射中,一半健康的成年人无法承受4戈雷的辐射剂量.
  相比之下,在癌症治疗中采用的放射性疗法使用的辐射剂量约为1至7戈雷,但都是高度可控的,其作用区域被严格限制在一块很小的病灶部位上.
  不同辐射剂量对人的影响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受到各种辐射,不同辐射剂量对人体的影响会不同.短时间的辐射剂量低于100毫西弗,对人体没有危害.高于4000毫西弗时,对人体是致命的.
  在放射医学和人体辐射防护中,人们用西弗作为国际单位,用来衡量辐射对生物组织的伤害.西弗是个非常大的单位,因此人们通常使用毫西弗、微西弗.1毫西弗等于1000微西弗.对于日常工作中不常接触辐射的人来说,每年正常的天然辐射(主要是空气中的氡辐射)为1000微西弗—2000微西弗.
  当短时辐射物质摄取量低于100毫西弗时,对人体没有危害.如果这个数字超过100,就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100毫西弗—500毫西弗时,没有疾病感觉,但在血样中白细胞数在减少.
  1000—2000毫西弗时,辐射会导致轻微的射线疾病,如疲劳、呕吐、食欲减退、暂时性脱发、红细胞减少等.
  2000—4000毫西弗时,人的骨髓和骨密度遭到破坏,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极度减少,有内出血、呕吐等症状.大于4000毫西弗时,将会直接导致死亡.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坐10小时飞机,相当于接受30微西弗的辐射.福岛核电站每小时的辐射是1015微西弗,相当于一个人接受10次X光检查.
  辐射对人体有何危害
  放射性物质在衰变时会释放离子辐射,这种辐射可以对人体内部化学环境造成严重伤害,它会打断人体组织的各种原子和分子间的化学键.
  人体会自动对此作出反应,尝试对这种损害进行修复.但有时这种伤害将是非常广泛而严重的,修复几乎不可能,并且在自动修复过程中还存在发生错误的可能性.
  人体内对辐射损伤最敏感的部位是肠胃部的细胞组织以及骨髓中的造血细胞组织.辐射对人体的损伤取决于你在辐射环境下的暴露时间以及所受到的辐射强度.
  辐射对人体长期影响
  辐射对人体健康的长期影响最严重的方面是它会引发癌症.一般而言,一个正常的细胞一旦到了其寿命,它会“自杀”,从而死亡,给新生的细胞让路.而当细胞丧失了这种“自杀”功能时,癌症便发生了.这种细胞变得“永生不老”,持续进行细胞分裂增殖,失去控制.
  不过人体拥有各种机制,阻止正常细胞癌变的发生,并且也有一套完善的新旧细胞替换机制.但辐射影响将彻底打破这种人体自身的控制体系,使癌症的发生几率大大上升.
  擅自服用碘片不可取
  卫生部中国疾控中心近日发布核与辐射事故防护知识要点,市民应避免恐慌,按照政府的指示行动,在可能有放射性污染存在的情况下待在室内.
  中国疾控中心表示,暴露于电离辐射可能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核事故后烟云能飘浮多远很难预测,它取决于风速和其它气象条件.在突发事件的早期和中期,隐蔽是主要防护措施之一,大多数建筑物可使建筑物内的人员吸入剂量约降低一半,隐蔽时间一般认为不应超过2天.
  个人体表的防护可用各种日常服装,对已受到或怀疑受到体表放射性污染的人员进行去污,方法简单,可用水淋浴,并将受污染的衣服、鞋、帽等脱下存放起来,直到以后有时间再进行检测或处理.
  市民应避免恐慌,及时收听广播或收看电视,按照政府的指示行动.在可能有放射性污染存在的情况下,待在室内.碘片的服用要根据政府的指示,只有政府在评估事故状态以后才能决定是否需要服用碘片.不能仅凭个人主观臆断或因恐惧而擅自服用.
  “核事故发生后,即使没有受到辐射,也会感觉害怕,这是什么原因?”中国疾控中心解释说,不管是否受到实际的辐照,都会有精神上的焦虑.这种情况归因于人们对健康危险的自我感受,它部分取决于人们是否相信主管部门有能力和值得依赖,是否已经采取了迅速而有效的行动来控制辐射剂量.医学工作者应对人们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解除心理恐慌状态.
  如何应对核与辐射突发事件
  根据中国疾病控制中心介绍,一旦出现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公众必须做的第一件事是尽可能获取可信的关于突发事件的信息,了解政府部门的决定、通知.应通过各种手段保持与地方政府的信息沟通,切记不可轻信谣言或小道信息.
  第二件事是,迅速采取必要的保护自己的防护措施.例如可以选用就近的建筑物进行隐蔽,应关闭门窗,关闭通风设备.根据地方政府的安排实施有组织、有序地撤离.当判断有放射性散布事件发生时,切忌不能迎着风,也不能顺着风跑,应尽量往风向的侧面躲,并迅速进入建筑物内隐蔽.采取呼吸防护,包括用湿毛巾、布块等捂住口鼻,过滤放射性粒子.若怀疑身体表面有放射性污染,采用洗澡和更换衣服来减少放射性污染.防止食入污染的食品或水.出现核与辐射恐怖事件,公众要特别注意保持心态平稳,千万不要惶恐不安.
  辐射引发的病症能否治愈
  当出现核辐射时,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脱去受污染的衣物,以便防止进一步的辐射污染,随后应当使用肥皂水轻柔地擦拭皮肤,进行清洗.人们已经研制出了可以增加血液中白细胞数量,以便抵消辐射可能对人体骨髓造成的影响,并降低可能由于人体免疫系统的损害而导致的感染风险.现在已经有专门用来降低由于辐射粒子对人体内脏造成损害的药物.
  辐射对儿童
  面临风险将更大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儿童受到辐射污染将面临着更大的危险.这是因为儿童的生长更为迅速,细胞分裂也更加频繁,细胞在对损伤进行自动修复时也就有更大的几率出现错误,从而导致严重后果.
  不同阶段应采取的防护措施
  据中国疾病控制中心介绍,在发生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后,不同阶段可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
  事件发生1至2天内,对人员可以采用的防护措施有:隐蔽、呼吸道防护、服用稳定性碘、撤离、控制进出口通路等.其中呼吸道防护是用干或湿毛巾捂住鼻子的行动,每日多次用鼻腔喷雾器对鼻腔进行清洗,尤其建议使用进口的鼻腔喷雾,因为国内鼻腔喷雾为盐兑水制造,进口为纯天然海水,还有有80多种微量元素,如铜离子,锌离子,锰离子等多种有益离子,这些离子分别可以杀菌,灭病毒,消毒,抵消核辐射的强度及放射性等级,同时通过清洗,清洗掉这些核粉尘,可防止或减少吸入放射性核素.服用稳定性碘能防止或减少烟羽中放射性碘进入体内后在甲状腺内沉积.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