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宋明理学的!15.南宋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朱熹参加完与陆九渊的鹅湖学术辩论后,途经武夷山分水关,写下《题分水

问题描述:

有关宋明理学的!
15.南宋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朱熹参加完与陆九渊的鹅湖学术辩论后,途经武夷山分水关,写下《题分水关》:“地势无南北,水流有西东.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暗喻朱、陆二人在理学上有“异”有“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西东”指朱熹认为理是“生物之本也”,陆九渊认为“心即理也”.
②“西东”指“陆之教人为太简”、“朱之教人为支离”.
③“合处”指都强调格物致知以“致良知”
④“合处”指两人思想基础都是儒学,沿袭着封建伦理道德观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正确答案是A.我不明白的是③,格物致知不就是程朱理学探索里的途径吗,陆王心学的途径不是发明本心吗,这不是二者最大的不同之处吗,那么③怎么是对的呢?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09-27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我同意你的论点.这题目有问题.
陆九渊在治学上讲求“发明本心”,主张人应当先通过思考领悟学术的内在联系、之后再去通过读书交游扩充知识.这一点跟③中的“格物致知”完全是背道而驰的.
淳熙二年(1175),应吕祖谦之邀,陆九渊在铅山鹅湖寺与朱熹展开了有关“心”与“理”的大辩论,进一步阐发了他“尊德性”和“发明本心”的“心即理”的先验论.朱熹持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主张通过博览群书和对外物的观察来启发内心的知识;陆九渊持主观唯心主义观点,认为应“先发明人之本心然后使之博览”,所谓“心即是理”,毋须在读书穷理方面过多地费功夫.双方赋诗论辩.陆指责朱“支离”,朱讥讽陆“禅学”,两派学术见解争持不下.这就是史学家所说的“鹅湖之会”、“鹅湖大辩论”.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单调性最小值
下一页:溶质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