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之为用而学

问题描述:

读书不仅为了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也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想提高厨艺,可能就要翻翻菜谱;想出去旅游,可能就要看看地图册;想拍艺术照,可能就要找一本《摄影大全》。你有过为应用而读书的经历吗?请以“急用先学(为用而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1个回答 分类:语文 2014-11-22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解题思路: 这道题考查的是写作,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解题过程:
一、我们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一旦布置写作文,学生的第一反映就是愁眉苦脸地说“写什么”。老师们抱怨学生“一写作文就满脑子都是空白,半天写不出一篇象样的作文来”。我认为,作文教学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1.联系实际,在生活中寻找素材
现实状况是很多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夸大事实。其实,作文教学应该“以小见大”“细微之处见真情”,好的作文只需要能写出文章的主要中心思想,写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受。过去的作文教学忽视了学生的想象,认为想象是空洞的、不切实际的。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真情实感,这样的做法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如在春天来临之际,为了让学生写好《春天来了》,我带领学生到小溪边、田野里、果园里等去“找春天”,让学生去观察、体会。并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走进社会,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实地观察、体验生活,才能从生活中选取素材,写出真实感人的文章。
2.创设自由表达的氛围
首先,要让学生的表达有心灵的自由。我们要鼓励学生在作文中展示丰富多彩的个性,允许学生表达他们各自幼稚甚至离奇的经历和想法,给予他们心灵自由的空间。只有这样,学生作文时才能感受到无拘无束。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有一部五彩斑斓的童话。他们与同伴、与亲人的交往中,总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变化,这些心理变化实际上就是他们心灵体验的过程。“亲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说到这两个宇,每个人心头涌起的总是温暖和感动。课上,我首先采用的是图片激情——鸟妈妈哺育幼鸟;寒冬里的一对父子;一对母女的笑颜;大手和小手的紧紧相牵。这四张图片是开启学生素材积累之门的钥匙,教师导语中渗透了观看图的方法,看图与看书一样要学会读懂图片的意思,感受到身边亲人的爱。然后针对不同的图片让学生观之图片中的细节,包括当时图中的动作,结合想象。让学生感受到亲人的爱在细微处,亲人的情无处不在。在一次作文教学中,学生从四幅感人至深的图中读到了深深的爱,读到了浓浓的情。接着我以情激情,引发学生对亲情的理解——亲情是在我饥肠辘辘时妈妈端上的一碗蛋炒饭;亲情是在我犯错时爸爸高高举起又轻轻放下的手掌。学生有感而发——亲情是妈妈的一句鼓励;亲情是爸爸给我的勇气……在这个板块中,我较好地运用图片的视觉效应启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理解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亲情。在这里如何用好用足图片。在操作上还可以思考改进。譬如:引导学生读懂图片;读出图片中的“亲情”后,让学生用“亲情是( )”来说图意;再联系生活说“亲情还是( )”。让学生的表达有一个从具象到意象的过程。另一方面。这样的表达还是一种积累,创设了自由表达的氛围。
3.作文指导从内容入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如果将作文局限于课堂,显然是不够的。课堂作文多半为命题作文,学生不管有无作文的动机、需要、材料,都必须完成,这就容易使学生失去作文的兴趣,甚至会使学生对作文产生畏难情绪。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作文训练注重做到课内阅读典型引路,课外阅读增加积累。叶圣陶老先生也曾形象地把阅读和写作比喻为“吸收”和“倾吐”的关系,因此,教师参与指导学生开展多种读书活动,并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学生交流阅读所得。

二、学以致用、学用结合。毛泽东提倡读无字之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在一师,毛组织同学成立各种团体,率领学友参与反对“二十一条”、反对袁世凯称帝、反对专制教育、勇敢智巧降伏北洋溃军保卫长沙古城等社会活动;毛与萧二人游学途经安化,巧妙地惩治了当地恶霸丁举人;组织工人夜学教工人学习文化,等等,都是毛泽东与同学学以致用的典型例子。毛泽东后来曾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为用而学,在使用中学习,最重要,也最有效。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主要着眼于为考而教,学生主要为考试为分数而学,说得直白些现在的基础教育某种意义上还是封建科举教育的翻版,学生学习的多是应考的书本知识,缺乏向实践学习、在活动中学习、为立身处世和经事济世而学。强调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经世致用、经国济民,强调为“大我”、社会、国家和民族读书,是当今中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要大力倡导的学生求学方向。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下一页:解方程实际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