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黄帝和大禹的事迹!如题.

问题描述:

求黄帝和大禹的事迹!
如题.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10-19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黄帝功绩】
精神文明
发明历数、天文、阴阳五行、十二生肖、甲子纪年、文字、图画、著书、音律、乐器、医药、祭祀、婚丧、棺椁、坟墓、祭鼎、祭坛、祠庙、占卜等.
政治文明
建立古国体制:划野分疆,八家为一井,三井为一邻,三邻为一朋,三朋为一里,五里为一邑,十邑为都,十都为一师,十师为州,全国共分九州;设官司职,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设三公、三少、四辅、四史、六相、九德(官名)共120个官位管理国家.对各级官员提出“六禁重”,“重”是过分的意思,即“声禁重、色禁重、衣禁重、香禁重、味禁重、室禁重”,要求官员节简朴素,反对奢靡.提出以德治国,“修德振兵”,以“德”施天下,一道修德,惟仁是行,修德立义,尤其是设立“九德之臣”,教养百姓九行,即孝、慈、文、信、言、恭、忠、勇、义,进行思想道德建设.在使用人才上,访贤、选贤、任能,因才使用.实行以法治国,设“礼文法度”、“治法而不变”,命力墨担任法官、后土担任狱官,对犯罪重者判处流失,罪大罪极者判处斩首等.
物质文明
史书记载,黄帝在农业生产方面有许多创造发明,其中主要有实行田亩制.黄帝之前,田无边际,耕作无数,黄帝以步丈亩,以防争端,将全国土地重新划分,划成“井”字,中间一块为“公亩”,归政府所有,四周八块为“私田”,由八家合种,收获缴政府,还穿土凿井.对农田实行耕作制,及时播种百谷,发明杵臼,开辟园、圃,种植果木蔬菜,种桑养蚕,饲养兽禽,进行放牧等.缝织方面,发明机杼,进行纺织,制作衣裳、鞋帽、帐幄、毡、衮衣、裘、华盖、盔甲、旗、胄.制陶方面,制造碗、碟、釜、甑、盘、盂、灶等.冶炼方面,炼铜,制造铜鼎、刀、钱币、钲、铫、铜镜、钟、铳.建筑方面,建造宫室、銮殿、庭、明堂、观、阁、城堡、楼、门、阶、蚕室、祠庙、玉房宫等.交通方面,制造舟楫、车、指南车、记里鼓车.兵械方面,制造刀、枪、弓矢、弩、六纛、旗帜、五方旗、号角、鼙、兵符、云梯、楼橹、炮、剑、射御等.日常生活方面,熟食、粥、饭、酒、肉、称尺、斗、规矩、墨砚、几案、毡、旃、印、珠、灯、床、席、蹴踘等.
蚩尤与黄帝之战
蚩尤与黄帝之战,载籍所见,有三种说法:一说是黄帝胜炎帝之后,再胜蚩尤而巩固帝位,黄帝与蚩尤之战似为黄炎之战争的余波;另一说是蚩尤驱逐赤帝(即炎帝),赤帝求诉于黄帝,二帝联手杀蚩尤于中冀;三说是蚩尤作兵攻黄帝,兵败被杀.
第一种说法如汉代《史记·五帝本纪》载:“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依附杀蚩尤”.太史公言黄帝名轩辕,国号有熊轩辕本意为车,应是指发明制作车的技术而得名的氏族及其首领的名称,如发明制作农耕工具技术称神农氏,发明制作捕捞工具技术而称伏羲氏,发明钻燧取火技术称燧人氏然.有熊国号.当时的“国”,实为部落.熊、罴、貔、貅、[]、虎为六种兽名,应是有熊部落中六个氏族的名称,或谓图腾.阪泉,水名,在今北京市延庆县.涿鹿,山名,在今河北涿鹿县,与阪泉相距不远.
第二种说法见于周代《逸周书·尝麦解》,也是历史上最早出现有关黄帝的记载:“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阿,九隅无遗,赤帝大慑.乃说于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广平之地曰阿.争战发生在涿鹿山下的开阔地带,隅指角落,“九”意指多,并不限于具体数目八加一.“九隅无遗”是说蚩尤驱逐赤帝(即炎帝)部落不留遗地.地冀指中原冀州.《尔雅·释地》:“两河间曰冀州”.郭璞注:“自东河至西河”.当时把黄河入海处称为东河,河套向南流处称西河.《周礼·职方》记:“正北曰并州”,今山西太原、河北正定保定皆属之;“东北曰幽州”,今北京市属之.上古冀州位于幽、并之南,地在今山西南部及河北西南部.传说蚩尤被杀之处,在今山西运城解州.
第三种说法如战国至汉代的《山海经·大荒北经》载:“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风伯雨师是农耕蚩尤部落专司气象的巫师,后为农业气象神,立有庙,岁时奉词.《韩非子·十过》说:“昔者黄帝俣鬼神于泰山之上……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反映了风伯雨师与蚩尤部落之密切关系,因为农业部落生产的丰收部是与风调雨顺分不开的.
三说孰是,今已无考查之可能与必要.对于此类沪传千年后才被记入载籍的史前传说,史学家注视的焦点,是其中透出的史影;而民族学者关心的问题,则是该传说反映出的族体的类型、文化特征及其形成和衍变的过程.
【神话传说】
黄帝与炎帝都被看作是华夏民族的始祖,故中国人有时自称“炎黄子孙”.
传说中黄帝的正妃是嫘祖,次妃为方雷氏,彤鱼氏和嫫母.
据《史记》记载:“黄帝二十五子,得其姓者十四人.”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以及夏朝、商朝、周朝的君主都是黄帝的子孙.
关于黄帝的传说:据传他出生几十天就会说话,少年时思维敏捷,青年时敦厚能干,成年后聪明坚毅.建国于有熊(河南新郑),亦称为有熊氏.时蚩尤暴虐无道,兼并诸侯,当时的天下共主发明农耕和医药的炎帝已经衰落,酋长们互相攻击,战乱不已,生灵涂炭,炎帝无可奈何,求助于黄帝.黄帝毅然肩负起安定天下的责任,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双方的战士斗英勇无畏,战斗十分激烈.黄帝在大将风后、力牧的辅佐之下,终擒蚩尤而诛之,诸侯尊为天子,以取代炎帝,成为天下的共主.因有土德之瑞,故称为黄帝.
不久,天下又出现骚乱.黄帝知道蚩尤的声威还在,于是画了蚩尤的相到处悬挂.天下的人都以为蚩尤未死,只是被黄帝降服,更多的部落都来归附.后来,蚩尤被尊为战神.
炎帝虽然被蚩尤打败,实力尚存.他不满黄帝成为天下共主,企图夺回失去的地位,终于起兵反抗.炎、黄二帝发生火并,决战在阪泉之野进行.经过三场恶战,黄帝得胜.从此,黄帝天下共主的地位最终确立,号令天下,凡是不顺从的部落,都以天子的身份去加以讨伐.
黄帝在位时间很久,国势强盛,政治安定,文化进步,有许多发明和制作,如文字、音乐、历数、宫室、舟车、衣裳和指南车等.相传尧、舜、禹、汤等均是他的后裔,因此黄帝被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
【大禹简介】
禹,姒姓,名文命,夏后氏首领,传说为帝颛顼的曾孙.他的父亲名鲧,母亲为有莘氏女修己.相传禹治黄河水患有功,受舜禅让继帝位.禹之子启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他是我国传说时代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中国国土为九州.大禹姓姒(si四),名文命,关于禹的出生地说法不一,近年来的考古研究表明,禹的故乡为现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因治水有功,后人称他为大禹,也就是伟大的禹的意思.后来,大禹的儿子启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
生平传说
[编辑本段]
帝尧时,中原洪水为灾,百姓愁苦不堪.鲧受命治理水患,用了九年时间,洪水未平.舜巡视天下,发现鲧用堵截的办法治水,一点成绩也没有,最后在羽山将其处死.接着命鲧的儿子禹继任治水之事.禹接受任务以后,立即与益和后稷一起,召集百姓前来协助.他视察河道,并检讨鲧失败的原因,决定改革治水方法,变堵截为疏导,亲自翻山越岭,淌河过川,拿着工具,从西向东,一路测度地形的高低,树立标杆,规划水道.他带领治水的民工,走遍各地,根据标杆,逢山开山,遇洼筑堤,以疏通水道,引洪水入海.禹为了治水,费尽脑筋,不怕劳苦,从来不敢休息.他与涂山氏女名女娇新婚不久,就离开妻子,重又踏上治水的道路.后来,他路过家门口,听到妻子生产,儿子呱呱坠地的声音,都咬著牙没有进家门.第三次经过的时候,他的儿子启正抱在母亲怀里,他已经懂得叫爸爸,挥动小手,和禹打招呼,禹只是向妻儿挥了挥手,表示自己看到他们了,还是没有停下来.禹三过家门不入, 正是他劳心劳力治水的最好证明.
禹亦关心百姓的疾苦.有一次,看见一个人穷得把孩子卖了,禹就把孩子赎了回来.见有的百姓没有吃的,他就让后稷把仅有的粮食分给百姓.禹穿着破烂的衣服,吃粗劣的食物,住简陋的席篷,每天亲自手持耒锸,带头干最苦最脏的活.几年下来,他的腿上和胳膊上的汗毛都脱光了,手掌和脚掌结了厚厚的老茧,躯体干枯,脸庞黧黑.经过十三年的努力,他们开辟了无数的山,疏浚了无数的河,修筑了无数的堤坝,使天下的河川都流向大海,终于治水成功,根治了水患.刚退去洪水的土地过于潮湿,禹让益发给民众种籽,教他们种水稻.
在治水的过程中,禹走遍天下,对各地的地形、习俗、物产,都了如指掌.禹重新将天下规划为九个州,并制定了各州的贡物品种.禹还规定:天子帝畿以外五百里的地区叫甸服,再外五百里叫侯服,再外五百里叫绥服,再外五百里叫要服,最外五百里叫荒服.甸、侯、绥三服,进纳不同的物品或负担不同的劳务.要服,不纳物服役,只要求接受管教、遵守法制政令.荒服,则根据其习俗进行管理,不强制推行中朝政教.
由于禹治水成功,帝舜在隆重的祭祀仪式上,将一块黑色的玉圭赐给禹,以表彰他的功绩,并向天地万民宣告成功和天下大治.不久,又封禹为伯,以夏(今河南万县)为其封国.禹在天下的威望达到顶点.万民称颂说:“如果没有禹,我们早就变成鱼和鳖了.”帝舜称赞禹,说:“禹啊禹!你是我的胳膊、大腿、耳朵和眼睛.我想为民造福,你辅佐我.我想观天象,知日月星辰、作文绣服饰,你谏明我.我想听六律五声八音来治乱,宣扬五德,你帮助我.你从来不当面阿谀背后诽谤我.你以自己的真诚、德行和榜样,使朝中清正无邪.你发扬了我的圣德, 功劳太大了!”
帝舜在位三十三年时,正式将禹推荐给上天,把天子位禅让给禹.十七年以后,舜在南巡中逝世.三年治丧结束,禹避居阳城,将帝位让给舜的儿子商均.但天下的诸侯都离开商均去朝见禹.往诸侯的拥戴下,禹正式即天子位,以安邑(今山西夏县)为都城,国号夏.分封丹朱于唐,分封商均于虞.改定历日,以建寅之月为正月.又收取天下的铜,铸成了九鼎,作为天下共主的象征.
当了天子的禹更加勤奋地为万民谋利,诚恳地招揽士人,广泛地听取民众的意见.有一次,他出门看见一个罪人,竟下车问候并哭了起来.随从说:“罪人干了坏事,你何必可怜他!”帝禹说:“尧舜的时候,人们都和尧舜同心同德.现在我当天子,人心却各不相同,我怎能不痛心?”仪狄造了些酒,帝禹喝了以后感到味道很醇美,就给仪狄下命令,要他停止造酒,说:“后代一定会有因为酒而亡国的.”
禹继帝位不久,就推举皋陶当继承人,并让他全权处理政务.在皋陶不幸逝世以后又推举伯益为继承人,负责政务.
帝禹在位第十年南巡.过江时,一条黄龙游来,拱起大船,船上的人很害怕.帝禹仰天叹息道: “我受命于天.活着靠上天的佐助,死了要回到天上去.你们何必为这一条龙担忧?”龙听到这一席话,摇摇尾巴,低下头就不见了.帝禹到涂山,在那里大会天下诸侯,献上玉帛前来朝见的诸侯竟达万名之众.
帝禹在位十五年后逝世,葬于会稽(今浙江绍兴),终年一百岁.
大禹其人
[编辑本段]
贡献
大禹是古代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他治水是与治国养民结合进行的.在治水害的同时,还指导人们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大兴水上运输,重建家园.每治理一个地方,都主动团结氏族部落酋长,完善政权建设,使百姓安居乐业.史书记载,洪水退去后,一块块平原露出水面,他带领人们在田间修起条条沟渠,引水灌溉,种植粟、黍、豆、麻等农作物,还让人们在地势低洼的地方种植水稻.不仅治理水患获得巨大的成功,而且农业生产也取得了进步.孔子曾颂扬禹治水的功德说:我简直找不到他的一点缺点,他的宫室简陋却没有想到改善,而是尽全力平治水土,开沟洫,发展农耕,鼓励人民从事劳动.(参《论语•泰伯篇》
大禹治水成功,使他建立了极高的威望.舜召集各氏族部落酋长开庆功大会,赐给他用美玉琢磨而成的玄圭,以示其丰功伟绩.当舜年老时,众人一致推举禹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大禹
禹接位后,中原各部落逐步形成以夏族为中心的领导集团.禹在这个集团中的地位已初具王权性质.他让治水时专司刑罚的皋陶制定了一些规定,各氏族部落如有不听号令者,就要以刑罚来惩办.禹还有组织的对不听教化多次叛乱的苗族进行征伐,打败了苗军,打死了三苗酋长,势力范围达到江淮流域.之后,“四方归之,辟土以王”(太平御览卷823引《随巢子》).舜死后,禹守孝三年,仍按传统的禅让制把帝位让给舜的儿子商均.但“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史记•夏本纪》)禹于是再即天子位.
分九州
禹为了巩固夏王朝,把全国分为九州(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进行管理,他还“南省方,济于江”(《淮南子•精神训》),到南方巡视,在涂山(今安徽蚌埠市西)约请诸侯相会.禹为纪念这次盛会,把各方诸侯部落酋长们送来的青铜铸成九个鼎,象征统一天下九州,成为夏王朝之象征.
威严
禹在巩固夏王朝统治过程中,还特别重视恩威并济,加强教化.传说西部有个部族叫有扈氏,好战而不愿服夏.禹采取一边用兵征服,一边用德政教化的策略,收到良好效果,使有扈氏终于臣服于夏.东南地区古称“九夷”,即九个较大的部落.禹为加强对其统治,几次出巡该地区,传播中原文化和礼教,受到当地百姓尊敬和礼遇.他沿途向当地人询问习俗,鼓励农耕,告其农时,播种五谷,教育部族酋长们讲礼仪,知法度,不以强凌弱,和睦相处.同时又宣布,若有不听教化者,要以兵征讨,决不客气.当时,古越部落酋长防风氏,总想独霸一方,自称越人各部落之长,不听禹的命令.禹在苗山大会上当众命令将他处死,并暴尸三天.各地诸侯、方伯深知夏王朝的威力和禹的神圣,再不敢冒犯禹王.那些没有参加朝见禹王的氏族部落听说此事,也纷纷向夏王朝进贡称臣.
由于禹是活动在崇山一带的夏部落的首领,故被称为夏后氏,他所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就被称为夏.夏王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原始社会的结束、阶级社会的开始,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也许感兴趣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