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当时是在什么背景下使楚的?

问题描述:

晏子当时是在什么背景下使楚的?
1个回答 分类:语文 2014-10-18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晏子使楚》是一篇历史故事,课文主要写了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依仗着国势强盛侮辱晏子;而晏子以自己的聪明才智,针锋相对,反驳了楚王,从而维护了国家的尊严.整篇课文读来发人深省,尤其是文中晏子反驳楚王的话,寓意深刻.同时结合本单元“理解文中含意深刻的句子”这一训练重点,我将本课的重点放在了对这几句重点句含义的理解与晏子这一人物形象的感悟上.
本课重点是学习课文的4、5两个自然段,即楚王的第二、三次侮辱.在设计时,主要是想体现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在第4自然段时由教师引领学生学习,第5自然段以学生自主感悟为主.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主要抓住晏子与楚王的三次对话,感悟晏子的机智与对齐国尊严的维护.特别是第三次对话,在理解晏子话中的含意:楚国是下等国,更甚者是连下等国都不如时,还可以及时地从他的神态“拱了拱手”和“故意笑了笑”中感悟到晏子作为一个外交官的有礼有节,对自己国家的维护.同时从楚王的“只好陪着笑”的这一种无奈中也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晏子的机智.可是在真正教学这一段时,感觉有些乱,当学生在讲到了这句话中的含义时,没有把这句话再深刻地摆到当时的环境中去讲,学生有点没有办法设身处地地真正了解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所以想让学生再从人物的动作与神态上去感悟晏子这一形象时遇到了一些困难.
在教学第五自然段时,主要是想先从理解晏子说的这番话,抓住两个“水土不同”,进行区别理解后,再回归到当时的整个大背景下再来理解晏子的机智与聪明,最后再回归到对他所说的这番话的认可与感悟的提升上.在上下来之后呢,自己感觉也是这个问题:学生对当时的环境与晏子的这种处境还不是很理解,所以对人物的理解还是更多地停留在语言表面的理解上.
那么整堂课下来呢,时间控制得不大好,托得比较严重.自己也感觉除了在对课堂的临场调控的把握外呢,在备课的时候,教师自身对于教材的理解也要到位,尤其是像这样的课文,理清文章的内部条理与材料安排方面的特点.这样在先前的设计中应该会更加严谨一些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