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打屁?

问题描述:

为什么会打屁?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11-17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屁的产生来自三个途径:(1)吞咽食物时,空气随之进入消化道;(2)肠道中食物经细菌发酵产生的气体;(3)血液中气体渗入到肠道内.
人每天约有7~10升气体进入肠子,但大部分被肠壁的血管所吸收,从肠道排出的大约有0.5升
屁是身体排放的废气,大部分是二氧化碳、氢气和甲烷.
屁的产生,是因为我们吃的食物,有些未被分解.未被分解的部分,包含纤维和糖类,就成为大肠菌的食物.大肠菌饱餐后就会排气,这些气体在体内累积,造成一股气压.当压力太大时,就会被排挤出体外,形成了屁.
屁的多少与人们的饮食有关.有些人爱吃洋葱、生姜、生蒜、薯类、甜食、豆类和面食,由于上述这些食物含有可产生大量氢和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气体的基质,所以食后往往会废气大增,不断放屁.
屁的多少还与人的消化机能强弱有关.消化不良时,肠道细菌发酵快,容易产生气体而使人排屁.
?有个科学家调查发现,一个人每天放屁大约14次.每天,每个人释放的废气,大约500毫升左右.
屁虽臭,但放屁是一种正常的生理需要,它对人的健康有利.一个人一天到晚不放一个屁,这对健康不利.一年到头绝不放屁的人,极有可能是胃肠道出了毛病.
高蛋白饮食,在腐败时会产生大量硫化氢(臭鸡蛋的味道),所以有特别的臭味.一般吃得越香(肉类、油炸食品),放屁就越臭.如果是吃得差些(粗米淡饭)臭味就小些.有人吃白薯多了,虽也放屁,但并不太臭,因糖发酵主要是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如果屁多,且经常有臭味,则说明蛋白质饮食吃得过多了,肠胃负担太重了,应减少或立即改为素食,以防止发生肠胃疾病.
我们呼吸、吃东西和讲话时,一些气体会从鼻子或嘴巴进入体内;另外我们吃入的食物在消化道里被细菌发酵分解时会产生一些气体,特别是一些难以消化的食物产生的气体就更多一些;再就是血液中携带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也会向肠腔内扩散.因此,每天通过消化道的气体总量有时可达3000~4000毫升.可见,一个人每天的排气量真不少.假如一个人一天不排气,肚子就会胀得很难受.胃里的气体主要是从吞咽食物而来的.气体的成分和空气差不多.大肠里主要是氮气和二氧化碳,还有少量的氧、氢和甲烷,还夹杂有氨、硫化氢、吲哚和粪臭素.所以,大肠里的气体是有臭味的.大肠里的气体由肛门排出,这就是难闻的臭屁.
屁是肠道中的食物经细菌发酵时产生的气体.在大肠内,特别是大肠到直肠这一段,定居的细菌不少于100种,其数量约在100万亿个左右.它们参与食物的分解,以利于肠壁吸收.在分解的过程中,还会产生一些有害的物质和气体,这些气体集中起来就成为屁.一个成年人每天进入肠道的气体约有7~10升,大部分由肠壁血管吸收,从肠道排出的气体约有0.5升左右,这就是人在正常情况下每天放出的屁,其中包括在一定场合下经过克制而强忍不放的屁.没有放出的屁会被肠壁吸收,进入血液中,然后由尿排出体外.
屁的主要成分是氮,约占屁的23%~80%;其次是二氧化碳,约占20%;再次是氢、甲烷和氧等.屁的臭味来自大肠杆菌等腐败菌在分解蛋白质时所产生的氨、硫化氢、吲哚、靛基质、类臭素、挥发性胺以及挥发性脂肪酸等.虽然其含量加起来还不到10%,但足以使闻者生厌.
屁是一种危险的气体,屁中所含的氢有时会高达47%.因此,科学家提出告诫,在这种情况下,便要严禁烟火,一丁点火花都可能引起爆炸.这绝不是耸人听闻.国外有一则报道,在一次肠道手术时,因电手术刀工作时短路产生电火花,使肠道内溢出的屁发生爆炸,还炸掉了一段肠子.所幸的是,屁中的氢并非总是保持在引爆的临界值,而且进入空气的屁又会很快被稀释.即便这样,在某些特定的场所,对屁仍不能掉以轻心.比如在航天飞船上,宇航员放屁就有可能引起火花,其后果不堪设想.为此,美国国家航空宇航局为了解除隐患,还专门设立课题,划拨经费,对屁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研究:摄食何种食物,才能使宇航员在飞行的过程中少放屁,以防患于未然.
屁在临床诊断过程中,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如有的人腹痛如绞,涕泪交流,便怀疑自己身染急症.谁知放了一阵屁之后,腹痛顿时缓解,这就是屁在作怪.如果人数日不放屁,不拉屎,腹痛阵阵,则往往是肠道梗阻的先兆.如果屁声连连作响,臭气熏人,则可能与消化不良或过多贪食肉类有关.如果屁声如雷,却不太臭,则大多数是因为贪食含淀粉过多的食物(如薯类等),这些食物在肠道内发酵引起.因此,在问诊时,询问病人的放屁情况有助于了解消化功能的好坏.
此外,外科医生在进行腹部手术后,对病人是否放屁(医学上称为“排气”)特别关心.若连连放屁,则表明胃肠蠕动已恢复正常,是提示病人可以进食的信号.反之,若手术后3~4天仍不放屁,那就要采取相应措施,设法把屁引出来.对腹部明显胀气且又不放屁者,有时还要采用插管的办法,给屁以通路.可见,屁在某些情况下是很有价值的.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下一页:先解十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