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初中生课外阅读习惯

问题描述:

如何培养初中生课外阅读习惯
1个回答 分类:语文 2014-11-28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课外阅读作为学生主体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的一种教学手段,是实现教育教学从教到不教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的良好途径,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浓厚的阅读兴趣一旦形成,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思想所带来了效应远远不是我们单纯的语文教学所能达到的.它既有利于巩固、扩大课堂教学成果,发展和提高口头、书面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还有利于学生积累知识,收集信息,开阔眼界,丰富、规范语言,在广收博采中汲取养份;更能使学生的情感受到熏陶,意志品格得到培养,审美情趣得到陶冶,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所以,语文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一、激发阅读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强化剂,能调动内在的潜力,所以要让学生课外阅读,首先要激发兴趣.如何激发兴趣?1、明确阅读目的初中学生的课处阅读大多有消遣、猎奇、了解信息、增长学识、涵养精神等目的.目的不同,阅读效果则迥异.就实际情况而言,相当一部分学生的阅读并非是为了增长学识型和涵养精神.因此,在日常的阅读指导中,应尽量引导并帮助学生净化阅读目的,过滤、剔除那些错误、杂散、低俗的阅读目的,树立正确、纯粹、高雅的阅读目的,从而增强阅读的科学指向,并向他们推荐中学生必读书目和中外名著,以收到最佳的阅读效果.2、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在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之前,先印发名言警句,对学生晓之以理,使其重视课外阅读.如: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东汉��刘向);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英国��沙士比亚);一本好书象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驰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瑞士��凯勒);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德—歌德)等,指明阅读的重要性.或者在教室或阅览室张贴名言警句,唤起学生对书的热爱.还可以鼓励学生选取有关书的格言作为座右铭,张贴于家中自己读书的房间,时时警策自己多读书,读好书.还应该利用初中学生对名人的崇拜心理,选取名著名篇对其动之以情.如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鲁迅的作品、朱自清的作品等,教师可首先向学生推荐.对故事性强的作品,如《水浒传》,可以介绍其中有趣的情节,如武松打虎;对语言优美的作品,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可以朗诵优美的一段.用这种方式以唤起学生非睹不可的强烈欲望从名著名篇入手,开启学生课外阅读之旅. 二、明确阅读要求1、规定课外阅读的底线,部分规定课外阅读的内容.介于初中学生年龄小,自觉性差,应规定课外阅读的底线,部分规定课外阅读的内容.初中生课外阅读的底线是多少?新大纲规定,初中学生“课外自读每学年不少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3部)”具体到每一天,每天至少阅读两千字以上. 我班规定:每个同学每天课外阅读时间不少于半小时,阅读量不少于5000字(约10页),部分规定课外阅读的内容即应采取必读内容与自选内容相结合的方法.必读内容如何选取呢?见“推荐阅读的书目”.2、读写结合,课外阅读的特点是:范围广、内容杂、数量多、随意性大.学生如不掌握适当的阅读方法,很可能读了就忘,徒劳无益;同时教师如没有适当的检查督促,课外阅读很可能流于形式,部分学生甚至可能不予完成.因此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应采取读写结合的方法,要求学生在完成读的任务的同时完成:必读作品,作批注.随读随在字里行间加上各种符号,在正文上下、两旁加批注,以助理解和记忆.文学作品作摘抄.将读物中的名言警句、优美词句、重要段落抄写在笔记本上以便日后查阅、使用.名著写读书笔记.具体包括读后感、评论等.3、开展活动,为使读书活动顺利开展,可适当组织开展一些活动,如:知识竞赛、练笔交流会、办课外阅读手抄报等.4、落实检查,课外阅读是否收到好效果,检查督促是关键.对课外阅读要经常检查、督促、评价.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篇目、字数要经常统计,对阅读笔记等要经常检查,以督促学生形成习惯.三、指导阅读的方法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对于提高阅读效益、培养学生用心专注、刻苦钻研、顽强学习的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起重要的作用.1、课内向课处延伸.课堂教学从当前来讲,还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其关键在于教者是如何采用有效的方式教给学生方法.在这方面,我认为在教学中应注重讲练结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教师的讲应是精讲,是为教给学生带有规律性的知识而讲;学生的练是为巩固掌握所学的知识而练,是用以培养阅读能力的.因此,教师在讲读课文时,要注意给学生的自读(或课外阅读)做示范,教给方法,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在一般情况下,朗读课文、识别字词、句子分析、结构特点等,可以由学生自己动手做,由于自学能力主要是从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等方面综合表现出来.因此,在讲练内容上,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着力培养学生这几方面的能力,而这些方面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通过课堂提问实现的,宋代学者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出色的提问能引导学生去探索所要达到目标的途径,获得知识和智慧,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当然,教师的提问也应适度,要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特点以及教师自身设计问题,做到突出教学重点,能启发学生思考,努力让学生掌握知识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从而实现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2、提高阅读的效率.教会学生阅读,主要可从精读和泛读入手.精读就是仔仔细细的研读,反反复复的揣摩、品味.它是学生学习从文章中提取信息的规则和方法的活动,教师指导学生精读可从几方面着手:⑴咬文嚼字,对文中碰到的一些字词仔细研究、推敲、辨析,通过教师的训练,让学生“习惯成自然”.⑵品味重点语句,如主旨句、警句、含蓄句、呼应句、象征句、过渡句、修辞句等,体会句子的语意,从而培养敏锐语感.⑶研究体裁、结构.⑷讨论文法、作法.⑸做读书笔记.写读书笔记是治学科研的基本功,它形式多样,需要根据阅读的目的要求,个人的知识能力和习惯自行选择.而泛读的特点是广泛涉猎,博览群书,泛读的目的是通过大量的阅读学习语言,提高思想认识,陶冶情操,启发智慧,发展思维,获取知识信息.泛读的方法主要可采用:⑴、扫视法,对文字用眼睛和思想一下子把握住,然后离开文字,记住 文字并进行思考体会.⑵、跳读法,即不按文字顺序阅读,主要捕捉自己需要的和有关兴趣的内容.精读与泛读看似矛盾,其实不然,实际上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精读求深求巧,泛读求广求智,用精读中所学的阅读知识、技巧用于泛读,用泛读中所获得的丰富知识巩固精读中学到的方法、技巧,这两种阅读方法是有机统一的.21世纪知识的快速累积与替代更新将超过以往,死记硬背将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学习要求,取而代之的将是资料的发集、整合、应用与创新的能力,只有善于学习并终身学习的人,才不会被淘汰.而这种能力的形成,首先应该是从小培养阅读习惯,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获取知识.所以,教师要辛苦点,做好学生课外阅读的领路人;学生要辛苦点,从课外读物中吸取丰厚的养分,使自己这棵幼苗茁壮成长.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画钩的
下一页: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