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作文:潮汕工夫茶.我是要写语文六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的作文,就是民风民俗,对了,作文要500字以内

问题描述:

求作文:潮汕工夫茶.
我是要写语文六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的作文,就是民风民俗,
对了,作文要500字以内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12-02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在潮汕饮食文化中,工夫茶可以同潮州菜比肩齐名.许多外地人,是在潮州菜桌上见识了潮州工夫茶的.不管是因为口味不合而浅尝辄止,还是津津有味地慢品细呷,这一小盏酽香的热茶,总会给你留下深深的印象.不过,饭桌上的工夫茶,并没有给你潮汕工夫茶的全貌.潮州工夫茶在中国茶艺之林一枝秀出,在于它的用器精细,冲饮程式讲究,能够将乌龙茶酽香的特色,淋漓尽致地显示出来.工夫茶是潮汕人最喜好的饮品.在潮汕,几乎家家户户都备有一副白瓷釉下彩工夫茶具:茶鼓上,四只晶莹的小瓷杯,一个白瓷盖瓯或者一柄紫砂陶壶.在装饰豪华的客厅里,不失其精美;豆棚下莲缸边,配上一张小木桌,几只竹椅头,更显得雅素.或家人闲聚,或宾客登门,沏上一泡雪片,殷勤一声“食茶”,一种亲切融洽的感觉,便漫上心头.潮州工夫茶中,充满着敬爱和谐的文化精神.
  潮州人的这种工夫茶俗是如何形成的呢?
  一、工夫茶名称的来历
  工夫茶的名称,至迟在清代雍正年间就已经出现在文献上.一开始,工夫茶是武夷岩茶的一种品牌,举凡岩茶中制作精良者,都叫做工夫茶.
  雍正十二年(1734),做过福建崇安县令的陆廷灿在他所著的《续茶经》中,引用《随见录》,就说:
  武夷茶在山上者为岩茶,水边者为洲茶.岩茶为上,洲茶次之.岩茶北 山者为上,南山者次之.两山又以所产之岩为名,其最佳者,名曰“工夫茶 ”.工夫之上,又有“小种”,则以树为名,每株不过数两,不可多得.
  乾隆十八年(1753),刘靖的《片刻馀闲集》也谈到:
  岩茶中最高者曰老树小种,次则小种,次则小种工夫,次则工夫花香,次则名(草头名)香.
  岩茶何以名“工夫茶”?《续茶经》引用康熙五十六年(1717)王草堂的《茶说》,比较详细地记载了武夷岩茶的制作过程,并与绿茶的制作比较:
  茶采后,以竹筐匀铺,架于风日中,名曰晒青.候其青色渐收,然后再 加炒焙.阳羡(山+介)片,只蒸不炒,火焙以成;松罗龙井,皆炒而不焙,故其色纯.独武夷炒而兼焙,烹出之时,半青半红,青者乃炒色,红者乃焙 色.茶采而摊,摊而摝,香气发越即炒,过时,不及皆不可.既炒既焙,复 捡去其中老叶枝蒂,使之一色.释超全诗云,“如梅斯馥兰斯馨”,“心闲 手敏工夫细”,形容殆尽矣.
  阳羡(山+介)片,松罗龙井,都是绿茶的名品.阳羡茶出江苏宜兴,(山+介)片即罗(山+介)茶,出浙江长兴,属于蒸青类,制作时将采下的茶叶蒸过,碾焙而成.松罗茶出安徽休宁,龙井茶出浙江杭州,属于炒青类,制作时先把茶叶用铁锅杀青,经反复揉炒而成.武夷岩茶是一种半发酵茶,它的制作过程,要经过摊、摝、炒、烘、捡几道工序,其中最关键的工艺是摝.摊就是摇青,在室内将晒过的茶叶反复摇动,茶叶就在这个过程轻微发酵,叶边带红,有香气发出.这时,便可以入锅炒,边炒边揉,最后用焙笼烘干,就成了毛茶.再经过捡择重焙,才成为可以销售的“熟茶”.可见,武夷岩茶的制作,要比绿茶多好几道工序.故尔,释超全用“心闲手敏工夫细”来形容它.工夫茶的名称,或即由于它的制作精良而起.工夫茶制作的精良,在光绪十二年(1886)郭柏苍所著的《闽产录异》卷一中有更为详细的记述:
  还有一种就名(草头名)柯择嫩芽,以指头入锅逐叶卷之,火候不精则 色黝而味焦,即泉漳台澎人所称工夫茶.
  武夷岩茶在明代已经成为名茶,17世纪初期开始远销欧洲,深受欢迎.清初,西洋番舶年年前来采购,岩茶供不应求,闽南茶工遂仿照岩茶工艺制作,世称“溪茶”.曾经任过郑成功幕僚的闽人阮(曰+文)的《安溪茶歌》,就写到此事.潮州制茶仿效岩茶工艺,大约敢在这个时候.大约到嘉庆时,这类半发酵茶在市场上统称乌龙茶,或者仍然沿用工夫茶的旧称,以“工夫名种”为名.
  清代乾隆嘉庆以来,闽台粤东的茶人在饮茶的实践中,摸索出一种能够充分显示乌龙茶类酽香特色的小壶小杯、热汤厚味的品饮形式,谓之“食工夫茶”.于是,工夫茶也就慢慢地由茶名演变为乌龙茶的一种品饮程式的指称.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