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拜年方式与过去有什么不同

问题描述:

现在的拜年方式与过去有什么不同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12-10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春节无疑是中国人民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千百年来,年画、剪纸、春联、炮竹一直是年不可分割的部分.随着时代的变迁,一些传统年俗渐渐失意,一些新的“年俗”正在产生,年俗正在新与旧之中嬗变.对于优秀的传统年俗,我们需要保护和传承;对于新的年俗,我们则要不断地创造.正是这种绵延的传承和不断地创造,使得我们的年充满活力,永远年轻.

年画让位给“春晚”
由来的年充斥着各式年画,可以说年画就是年的标签、年的名片.最早的年画可追溯到汉代.千百年来,到了春节,年画是春节必不可少的.院门有门神,家门有财神,堂屋有中堂,墙上有墙画,应有尽有,绝不含糊.
在农耕社会中尤其重视年的意义,而作为张扬生活理想而赏心悦目的年画,早被年画行家们视为了“贴在墙上的电视机”,如获至宝.因为长期以来,年画不仅装饰喜庆,更多时候,它是人们获得知识,表达意愿的一种媒介.可以说“少了年画,这些黄土平原的年,会变得难耐和凋零.”
然而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年画竟不幸被言中,不想真的走向了衰亡和凋零.也许是巧合,也许是天意,从这时开始,真正的电视机开始普及,因电视远比年画具有更多寓教于乐的功能,很快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人们开始冷落年画了.而最使年画凋敝的是始于1983年的“春晚”,二十多年来每年一次的除夕“春晚”,已成为亿万百姓看作几乎与年夜饭一样重要的文化大餐,这就决定了年画注定要衰落而让位给“春晚”的命运.

网络加速年俗更新
曾经令祖辈们津津乐道的年景,诸如腊月初八吃腊八粥,腊月二十三祭灶神,二十四日扫扬尘,二十五至二十八杀年猪、购年货,二十九日祭祖先,大年三十放鞭炮、吃年饭、守岁.大年初一穿新衣,拜年讨压岁钱.正月十五闹花灯.“吃过元宵酒,各自寻生路”,这才告诉你年已进入尾声.等等这些,作为年俗,曾经极力地支撑着中国年.
而孙辈们则对这些年俗却不甚了解,甚是朦胧,似懂非懂,因为他们没有系统地经历过这些事情.这些长在e时代的年轻人,很多事情都是在网络上就完成了,把个年俗也弄成了数字化.网上虚拟的东西太多了,你可以虚拟包饺子、放鞭炮、喝酒、打牌、娶媳妇,凡是你能想出来的事情,网上都可以尝试都可以实现.传统的春节与网络技术融合,便给年俗增添了新的内涵.
自从有了网络,拜年的方式也在改变.记得小时候跟着父母走亲串友地登门拜年,龙灯花鼓耍着送恭喜拜年,“恭喜发财”,图个“红包拿来”.这些个拜年在时间安排上都很有讲究,什么“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女拜娘,初五初六拜地方,初七初八泼掉坛子倒掉塔,分得你什么都没得吃.”这样拜年拜得繁琐,拜得辛苦,拜得世俗,年轻人不喜欢,总想试图着做些改变.可如今好了,拜年也可以通过信息化、数字化一拜,如视频拜年、电子邮件及贺卡拜年、短信彩信拜年、博客拜年等等,多种多样的网络拜年方式使远隔天涯变得近在咫尺.你可以通过视频看到对方的神情,听到对方的声音,哪怕相隔千里之遥,也可以传达你的思念和问候,互道一声“珍重”.
然而,网络亦是一柄双刃剑,它在创新观念更新思维给年俗注入新的因子的同时,却废用了许多千年传承下来的风俗和习惯.

拯救和挽留年俗
我们知道,作为历久弥新的炮竹、春联、剪纸、年画、年饭,多少年代以来一直像风骨一样支撑着年,这是春节不能缺少的.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传统的年俗道具却逐渐走向了没落.年画、剪纸面临了人们的审美情趣改变和市场萎缩冲击而急剧衰退;春联面临了国人文学底蕴浅薄、做对人数寥寥的现状而变得景象萧条;炮竹因为安全和环保问题而屡遭禁放;年夜饭则被消费观念改变得走出人家移师酒店,形而上学,少了人情,乏了年味.
上世纪三、四年代,中国的城市和乡村,过年时家家户户的窗户都糊着贴着窗花,内容涵盖花鸟虫鱼、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每年一到腊月二十四,揭旧换新,在窗户上贴上新的窗花就成为头等大事,那时的窗花带给人们许多艺术美感和风光享受,成为神州大地一道别致的风景.通过贴满窗花的窗户传达讯息,知辞旧迎新又是一年春风.然而窗花也和年画的命运一样,急转直下地衰退,多年以后,人们很难在寻常百姓家看得到它的身影,不知从何时起,它已成为博物院和收藏家的珍品了.
窥一斑而知全身.从剪纸的没落,递来许多传统年俗正在消逝的讯息.无论是年画、剪纸还是春联,它们都曾作为年文化的产物和载体,都承载着民间信仰、哲学、道德、教育、娱乐等内容.面对优秀年俗文化的衰败,保护和传承、倡导和弘扬年俗尤为重要,有些容当像对待濒危物种一样来保护、拯救和挽留,唯其这样,才不致使我们的优秀年俗失传,不致使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和美好情趣失色,我们央央大国的中国年才能永葆其青春!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