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雷、雷暴是怎么样新成的?是不是天气越热越容易产生炸雷、雷暴?

问题描述:

炸雷、雷暴是怎么样新成的?是不是天气越热越容易产生炸雷、雷暴?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11-28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雷暴是伴有雷击和闪电的局地对流性天气.它必定产生在强烈的积雨云中,因此场伴有强烈的阵雨或暴雨,有时伴有冰雹和龙卷.形成雷暴的积雨云发展旺盛,云的上部常有冰晶.冰晶的凇附、水滴的破碎以及空气对流等过程,使云中产生电荷.云中电荷的分布很复杂,但总的说来,云的上部以正电荷为主,云的中、下部以负电荷为主,云的下部前方的强烈上升气流中还有一范围小的正电区.因此,云的上、下之间形成一个电位差,当电位差大到一定程度后,就产生放电,这就是平常所见得闪电现象,放电过程中,闪道中的温度骤增,使空气体积急剧膨胀,从而产生冲击波,导致强烈的雷鸣.当云层很低时,有时可形成云地间放电,这就是雷击.因此,雷暴是大气不稳定状况的产物,是积雨云及其伴生的各种强烈天气的总称.雷暴的持续时间一般较短,单个雷暴的生命史一般不超过2小时.我国雷暴是南方多于北方,山区多于平原.多出现在夏季和秋季,冬季只在我国南方偶有出现.雷暴出现的时间多在下午.夜间因云顶辐射冷却,使云层内的温度层结变得不稳定,也可引起雷暴,称为夜雷暴.
雷暴是大气中的放电现象,一般伴有阵雨,有时还会出现局部的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强雷暴天气出现有时还带来灾害,如雷击危及人身安全,家用电器、计算机机房直接遭雷击或感应雷的影响而损坏,有时还引起火灾等. 雷电是一种大气中放电现象,产生于积雨中,积雨云在形成过程中,某些云团带正电荷,某些云团带负电荷.它们对大地的静电感应,使地面或建(构)筑物表面产生异性电荷,当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时,不同电荷云团之间,或云与大地之间的电场强度可以击穿空气(一般为25-30KV/cm),开始游离放电,我们称之为"先导放电".云对地的先导放电是云向地面跳跃式逐渐发展的,当到达地面时(地面上的建筑物,架空输电线等),便会产生由地面向云团的逆导主放电.在主放电阶段里,由于异性电荷的剧烈中和,会出现很大的雷电流(一般为几十千安至几百千安),并随之发生强烈的闪电和巨响,这就形成雷电.
雷击是如何产生的?
雷击是指一部分带电的云层与另一部分带异种电荷的云层,或者是带电的云层对大地间迅猛的放电.其中后一种即云层对大地的放电,则对建筑物、人和建筑物内电子设备产生极大危害,是人类研究的主要对象.
雷暴的产生:
3~5条左右闪电在很近的距离同时产生放电的现象,称为雷暴.雷暴产生的时有时候会生成火球,从直径15厘米到2米不等的大小,也有直径很大的超过5米以上的,但一般发生在雷区,雷暴产生火球后,经常袭击生命体,并释放出强大的能量,并且雷暴产生的火球行进速度也超快大约速度在几米每秒~几十米每秒不等,具体要看火球的大小而定,雷区产生的雷暴所形成的火球速度不论大小都比人类奔跑速度要快的多,所以在雷区避免雷暴击中的方法是一动不动的静止,并且不能发出声响,它运动的时间也比不是雷区的地方时间长,一般要2~6个小时左右,当然还有运行时间更长的.更要说明的是有的火球会开门袭击人类,有的是袭击房屋,是不一样的.
雷云的成因?
雷云的成因或者说其所蕴涵的能量主要来自大气的运动,气流的运动、摩擦以及风对云块作用,令其作切割地球磁场磁力线运动,使不同的电荷、带电微粒进一步分离、极化,最终形成积聚大量电荷的雷云.当雷云的电场强度达到足够大时将引起雷云中的内部放电,或雷云间的强烈放电,或雷云对大地、其他物体间放电,即所谓雷电.
如何评价某一地区雷电活动的强弱?
习惯使用“雷暴日”,即以一年当中该地区有多少天发生耳朵能听到雷鸣来表示该地区的雷电活动强弱.
地 区 年平均雷暴日
海南岛及广东的雷州半岛 100日以上
北纬23℃南 80日以上
长江以南地区 >40日
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 15~40日
西北地区 <15日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画钩的
下一页:速率
也许感兴趣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