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隙碎笔怎么样

问题描述:

病隙碎笔怎么样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11-03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2010年的最后一天,史铁生去世的那天晚上,深夜里翻出放了许久却一直未看的《病隙碎笔》,在他的文字里迎来新的一年.凑巧的是,在我因他的死亡开始的阅读里,他开篇就向我们谈论起死亡与墓志铭.他说喜欢《再别康桥》里的那句:“我轻轻地走,正如我轻轻地来.”他说不需要墓地、墓碑、花圈、挽联以及各种方式的追悼,什么都不要才好,让寂静,甚至让遗忘,去读那诗句.对于“职业是生病,业余是写作”的铁生来说,生与死一直是他在苦苦思索的话题,也正是在一步步逼近的追问里,他获得了对生死的超脱.也因此,对他的离去,我们也可以“一同笑看”.史铁生把身体比作飞机,说自己的两条腿(起落架)和两个肾(发动机)一起失灵.这当然不是小故障.他的朋友李锐回忆,铁生的透析,从开始的一周一次,到一周两次,后来每隔一天一次,他身体里的血得从动脉血管引出来,在透析机里过滤掉毒素,再从静脉流回体内.整个过程长达4个半小时,全身的血要被过滤十几遍,每次透析人要脱去三公斤的水.做完透析人都相当疲乏,饥饿难耐,只能昏昏睡去.铁生就利用每两次透析中间那个上午写作两三个小时,时间再长他血压又要上去了.透析之后史铁生写得非常慢,非常艰难,《病隙碎笔》的十几万字,他花了四年写出来,每两天写一点片段,真正是碎笔.史铁生在书中写道:“我其实未必合适当作家,只不过命运把我弄到这一条(近似的)路上来了.左右苍茫时,总也得有条路走,这路又不能再用腿去趟,便用笔去找.而这样的找,后来发现利于此一铁生,利于世间一颗最为躁动的心走向宁静.我的写作因此与文学关系疏浅,或者竟是无关也可能.我只是走得不明不白,不由得唠叨;走得孤单寂寞,四下里张望;走得怵目惊心,便向着不知所终的方向祈祷.我仅仅算一个写作者吧,与任何‘学’都不沾边儿.” 正是这个写作者的铁生,把自己无数次沉入心流的黑夜,以笔为路,向着灵魂深处,发出真诚的追问与探寻.“心魂”一词,很多次出现在《病隙碎笔》里,这代表了他探索的领地,也象征着他去往的方向,展示着他居住的位置.以前,觉得史铁生是一个有着哲学意味的作家.在读《病隙碎笔》的时候,渐渐觉得,史铁生就是一个用写作的方式来真诚地逼近自己的普通人.他不断给自己提出问题,不断向那些问题发起探寻,不断在这样的探寻中逼近和审视自己的存在.就如他说的:“皈依并不在一个处所,皈依是在路上.”他的文字也不是为了揭示探索之后的答案,而是展示着从未停止的探索之路,这是在心魂里跋涉的坦诚与勇气.铁生说:“心魂之域本无尽头,而是永远地寻觅与投奔,并且总在黑夜中.”世间大多数的人,都只愿待在光明的角落,都放弃诘问与探寻,都不愿意面对和剖析自己,都懒得跟自己和外在的世界较真.史铁生,却在身体的限制里展现出精神与灵魂的无限可能,他用真实的思索让我们看到,一种向深处探寻的生命力,一种活着的真诚态度,一条少有人走却值得去走的路.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一道物理提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