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青铜器纹样的发展

问题描述:

夏商周青铜器纹样的发展
1个回答 分类:语文 2014-10-14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代,以商周器物最为精美.最初出现的是小型工具或饰物.夏代始有青铜容器和兵器.商中期,青铜器品种已很丰富,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型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缛富丽.
商代早期
青铜器纹饰主体已是兽面纹,以粗犷的勾曲回旋的线条构成,全是变形纹样,除兽目圆大,以为象征外,其余条纹并不具体表现物象的各个部位,纹饰多平雕,个别主纹出现了浮雕,二里冈上层尊、罍等器肩上已有高浮雕的牺首装饰.所有的兽面纹或其它动物纹都不以雷纹为地,是这一时期的特色.商代早期的几何纹极其简单,有一些粗率的雷纹,也有单列或多列的连珠纹,乳钉纹也已经出现.
商代早期的青铜器,极少有铭文,以前认为个别上的龟形是文字,实际上仍是纹饰而不是文字.
商中
纹饰分为两类,一类是二里冈期变形动物纹的改进,原来粗犷的线条变得较细而密集,一股如平谷的兽面纹鼎和肥西的斝与爵,而阜南龙虎尊和嘉山泊岗的主纹兽面纹已较精细,圈足上的兽面纹仍保持早期的结构和风格.第二类是出现了用繁密的雷纹和排列整齐的羽状纹构成的兽面纹.这类兽面纹双目往往突出.如果不是浮雕,则无论是头像还是体躯都没有明显的区分.这方面的实例如藁城的瓿和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大罍,已采用较多的高浮雕附饰,但线条轮廓有浑圆感,与晚期浮雕轮廓线峻直锐利的风格不同.
商代中期青铜器一般仍保持着不铸铭文的习惯,但个别器上发现铸有作器者本人的族氏徽记,但是没有发现被祭祖考的日干之称.
商代晚期前段:
本期新出现的器类有方彝、觯、觥等.方形器大为发展,几乎所有的酒器都为方形.纹饰方面,动物形象比较具体,有的甚至有写实感,主体花纹和地纹明显区分,地纹常为细雷纹,与主体花纹构成强烈对比.主体花纹多采用浮雕手法,风格有浑圆、峻锐两种.铭文多为一二字,为器物所有者的族徽.器形方面,鼎的变化较大,除通常样式外还出现了分档鼎.方鼎都是槽形长方,柱足粗而偏短.簋仍为无耳,腹变浅,最大腹径上移.觚的造型向细长发展,喇叭口扩展,大十字架镂孔退化为十字孔,或穿透或不透.扁体爵大减,圆体爵盛行.斝的变化是斝板上始见兽头装饰.三足明显增高.戈出现了带胡带穿.
商代晚期后段:
器类方面,无肩尊和扁体卣是新出的典型器,始见马衔等车马器.多沿用商代晚期前端的器类.这一期纹饰最为发达,艺术装饰水平达到高峰,以动物和神怪为主体的兽面纹空前发展.纹饰不仅仅施在器身,有些视线不及的底部也装饰花纹.花纹总体风格森严庄重.这一期出现了记事形式的较长铭文.但最多不过三四十字.铭文铸工精细,内容有族徽、祭祀祖先、赏赐、征伐等.器形方面鼎除柱足外,出现了蹄形足;圆鼎较多,直耳略向外撇.簋最大变化是双耳簋急剧流行觚基本似前段,仍为细长身喇叭口.爵的变化不大,仍为圆体爵,平底爵消失,爵柱后移.斝仍见兽头装饰,继续流行袋足斝,但体较低而宽,柱饰粗壮.戈多有胡,胡上有一二穿.
西周铜器的早期是商代铜器的继承发展期.此期虽有若干新的因素,但总体上商代铜器的传统仍然极为强烈,很难在商周之际划出截然的界限.具体断代只能分出商末周初式和西周早期式.可确定为西周早期各王世的重器很多,武王时代有、天亡簋,成王时代有何尊、保卣、保尊、方鼎、德方鼎、献侯鼎、康侯鼎等,康王时代有盂鼎、宜侯簋、旅鼎、史簋、小臣速簋等,昭王时代有尊,觥、方、厚方鼎、令簋、令方、召尊、召卣、卣、鼎、小臣宅簋、尊、卣等.西周早期常见的青铜礼器、食器有鼎、方鼎、鬲、、簋、;酒器有觚、爵、觯、角、觥、、、尊(包括兽禽形尊)、卣方、、、壶;水器有盘、等;其他器类有陈器用的禁;乐器有钟等.鼎基本保持口沿立耳、浅腹、柱足的商代式样,但方鼎的柱足已向细长发展,方座的双耳或四耳簋为本期特有的形式.卣广泛流行,成组相配的定式也比商晚期稳定.纹饰仍尚繁缛,兽面纹、龙纹、不分尾的凤鸟纹、乳钉纹都较商代有新的发展,附加装饰的棱脊和立体的带角兽首形装饰很流行,也很发达.铸造通用合范法,器壁及外观普遍较厚重.到本期中后段,鼎、尊、卣、方、簋等的器腹呈下垂鼓出的特征,即所谓垂腹式.常见兵器基本保持商代传统,但钺已少见,戈多为短胡,并发展了浑铸的戟.短剑是本期出现并发展较快的器种.此外,还有刀、戈和矛浑铸一体的复合异形兵器.铭文有了很大的发展,并成为区别商末周初铜器和周代早期铜器的重要标志.商代常见的以族徽制铭的传统,本期仍然保持,同时出现记史颂祖敬王的长篇铭文,具有明显的周文化特征.字体多有明显的波磔.总之,本期铜器形制庄重典美,花纹凝重静谧,代表了中国青铜器鼎盛阶段的发展水平.
西周中期穆王时期的重器有长、 簋、 丰尊、丰卣、刺鼎、、静簋、伯诸器等,恭、懿之际有裘卫诸器、墙盘、师遽簋、师遽方、永盂、鼎、、效卣、壶等.孝夷之际有钟、师晨簋、克组器群、师兑簋、方、谏簋、师簋等.西周中期的铜器种类有较明显的淘汰和更新趋势,酒器的觚、爵、角、、觯、觥等趋于减少和退化,同时出现了自铭“饮壶”的新型饮酒器.食器有很大的发展,列鼎制度最迟在本期形成.鼎的形制出现蹄形足,鼎腹发展成扁长方形的变化趋势,簋的发展也很快,不仅在制度上与列鼎相配,而且形制也出现敛口有盖,圈足下承三短足的新型式、、等新器种开始出现.编钟也在此期普遍形成.花纹趋于简朴,早期流行的花纹或已淘汰,或变形简化.常见的花纹有兽面纹、花冠顾首龙纹、分尾的鸟纹及新出现的直条纹、波曲纹和鳞带纹等铭文记事性质更强,篇目更长,内容亦多格式化,早期族徽铭文已罕见,或有也已与记事铭文相配.字体多古朴、端庄,平齐无波磔.
西周晚期的重器,厉王时期有簋、钟、郑季、簋、攸从鼎、从、散盘、、鄂侯驭方鼎、簋等,宣王时期有、兮甲盘、虢季子白盘、不簋、毛公鼎、南宫乎钟、师簋等.西周晚期的铜礼器,延续了中期形制和纹饰简朴化的变化,淘汰了中期保留的早期因素.常见器种有鼎、簋、鬲、、、壶、尊、盘、等,品种明显减少.鼎除沿用中期的垂腹鼎外,还有圜底鼎,都是兽蹄足.纹饰仅流行波曲纹,重环纹,鳞纹,直线纹,绝少见繁缛的动物纹,即如簋一类的王室重器也是直线纹.铭文多长篇,已知最长的铜器铭文(毛公鼎 497字)即在此期.流于形式的为祖考作器的铭记也很流行.字体笔道圆润,讲究书法之美,但疏放草率的字体也多有发现.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第一个解释一下
下一页:例二,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