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曲

问题描述:

散曲
1个回答 分类:语文 2014-11-15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散曲分为小令和套数两类.小令一般用单支曲子写成,另外还有“带过曲”、“集曲”、“重头”、“换头”等特殊形式,都是根据一定的规则将数只曲子联结而成.套数又称“散套”,是用同宫调的两支以上曲子写成,和杂剧中的套曲相似.散曲的流行要早于杂剧,在金、元之交就被文人士大夫所采用,称为“新乐府”,其格式和体制成为杂剧的主要源头.由于金末、元初宫廷朝会大合乐时采用散曲,并且由翰苑人物撰写词章,皇帝加以嘉赏,所以散曲地位逐渐提高,这一点与词的发生、发展情况颇相类似.散曲主要是由妓女、艺人酒席宴上所唱和文人学士遣怀释闷所作的,所以在题材内容主要有风情和隐逸两大类,此外还有一些揭露现实和写景、咏史、抒怀之作,总起来看内容是比较狭窄的.这个现象与词的创作也很相似.散曲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它以泼辣的作风、活泼的形式、质朴的语言和灵动的气势,在元代文坛上异军突起,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传统诗词,成为元代最富于生命力的诗歌样式,大大丰富了我国的古典韵文.据隋树森《全元散曲》(北京:中华书局,1964)辑录,金元散曲作家有200多人,其中元散曲作家160多人,现存小令3853首,套数457套,残曲除外.实际上,现存的散曲作品要超出这一数字.这些散曲作品绝大多数是山林隐逸的吟唱和男女风情的歌咏,此外还有咏史、写景、咏物之作,主要表现了元代文人的精神面貌和审美趣味.散曲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它以泼辣的作风、活泼的形式、质朴的语言和灵动的气势,在金、元文坛上异军突起,尤其在元代成为最富于生命力的诗歌样式,大大丰富了中国古代的韵文.(文章来源:北师大《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六编第一章第二节、第七章第一节) 自从散曲兴起以后,作者如林,作品繁多,内容涉及歌咏男女爱情,描绘江山景物,感慨人情世态,揭露社会黑暗,抒发隐逸之思,乃至怀古咏史,刻划市井风情等等方面.由于不同时代不同经历的作者具有不同的创作个性,曲坛也出现珠玉纷呈的局面.清代刘熙载在《艺概曲概》中,把散曲分为三品,一曰清深,二曰豪旷,三曰婉丽.可以说,这三品就像三种原色,它们互相渗透,调制出缤纷斑斓的色彩.一般说来,延祐之前,散曲作家兼写诗文,像杨果、卢挚等;或兼擅杂剧,像关汉卿、马致远等,其风格以豪旷居多,更能显出真率自然的曲味.延祐之后,则出现一批专写散曲的作家,如张可久、贯云石、徐再思等,风格以婉丽居多,有时则伤于雕琢.当他们竭力锤炼字句,追求典雅工整,向诗词写法靠拢,甚至使之“词化”的时候,散曲便失去了鲜活灵动的特色,走向衰微.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关于A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