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拉曼的简介要精确!

问题描述:

科学家拉曼的简介
要精确!
1个回答 分类:物理 2014-10-27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编辑本段]拉曼
又译喇曼(Sir Chandrasekhara Venkata Raman,1888-1970)因光散射方面的研究工作和喇曼效应的发现,获得了1930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喇曼是印度人,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亚洲科学家.喇曼还是一位教育家,他从事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并将其中很多优秀人材输送到印度的许多重要岗位.
拉曼1888年11月7日出生于印度南部的特里奇诺波利.父亲是一位大学数学、物理教授,自幼对他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培养他对音乐和乐器的爱好.
他天资出众,16岁大学毕业,以第一名获物理学金奖.19岁又以优异成绩获硕士学位.1906年,他仅18岁,就在英国著名科学杂志《自然》发表了论文,是关于光的衍射效应的.由于生病,拉曼失去了去英国某个著名大学作博士论文的机会.独立前的印度,如果没有取得英国的博士学位,就没有资格在科学文化界任职.但会计行业是唯一的例外,不需先到英国受训.于是拉曼就投考财政部以谋求职业,结果获得第一名,被授予总会计助理的职务.
拉曼在财政部工作很出色,担负的责任也越来越重,但他并不想沉浸在官场之中.他念念不忘自己的科学目标,把业余时间全部用于继续研究声学和乐器理论.加尔各答有一所学术机构,叫印度科学教育协会,里面有实验室,拉曼就在这里开展他的声学和光学研究.经过十年的努力,拉曼在没有高级科研人员指导的条件下,靠自己的努力作出了一系列成果,也发表了许多论文.
1917年加尔各答大学破例邀请他担任物理学教授,使他从此能专心致力于科学研究.他在加尔各答大学任教十六年期间,仍在印度科学教育协会进行实验,不断有学生、教师和访问学者到这里来向他学习、与他合作,逐渐形成了以他为核心的学术团体.许多人在他的榜样和成就的激励下,走上了科学研究的道路.其中有著名的物理学家沙哈(M.N.Saha)和玻色(S.N.Bose).这时,加尔各答正在形成印度的科学研究中心,加尔各答大学和拉曼小组在这里面成了众望所归的核心.1921年,由拉曼代表加尔各答大学去英国讲学,说明了他们的成果已经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同.
1934年,拉曼和其他学者一起创建了印度科学院,并亲任院长.1947年,又创建拉曼研究所.他在发展印度的科学事业上立下了丰功伟绩.拉曼抓住分子散射这一课题是很有眼力的.在他持续多年的努力中,显然贯穿着一个思想,这就是:针对理论的薄弱环节,坚持不懈地进行基础研究.拉曼很重视发掘人才,从印度科学教育协会到拉曼研究所,在他的周围总是不断涌现着一批批赋有才华的学生和合作者.就以光散射这一课题统计,在三十年中间,前后就有66名学者从他的实验室发表了377篇论文.他对学生谆谆善诱,深受学生敬仰和爱戴.拉曼爱好音乐,也很爱鲜花异石.他研究金刚石的结构,耗去了他所得奖金的大部分.晚年致力于对花卉进行光谱分析.在他80寿辰时,出版了他的专集:《视觉生理学》.拉曼喜爱玫瑰胜于一切,他拥有一座玫瑰花园.拉曼1970年逝世,享年82岁,按照他生前的意愿火葬于他的花园里.
在X射线的康普顿效应发现以后,海森堡曾于1925年预言:可见光也会有类似的效应.1928年,喇曼(下图)在《一种新的辐射》一文中指出:当单色光定向地通过透明物质时,会有一些光受到散射.散射光的光谱,除了含有原来波长的一些光以外,还含有一些弱的光,其波长与原来光的波长相差一个恒定的数量.这种单色光被介质分子散射后频率发生改变的现象,称为并合散射效应,又称为喇曼效应.这一发现,很快就得到了公认.英国皇家学会正式称之为“20年代实验物理学中最卓越的三四个发现之一”.
喇曼效应为光的量子理论提供了新的证据.频率为ν0的单色光入射到介质里会同时发生两种散射过程:一种是频率不变(ν=ν0)的散射,即瑞利散射,是由入射光量子与散射分子的弹性碰撞引起的;另一种是频率改变(ν=ν0±νR)的散射,即喇曼散射,其中νR称为喇曼频率.散射光频率的改变是由于入射光量子与散射分子之间发生了能量交换,交换的能量(hνR)由散射分子的振动或转动能级决定.后人研究表明,喇曼效应对于研究分子结构和进行化学分析都是非常重要的.
拉曼效应的发现
在光的散射现象中有一特殊效应,和X射线散射的康普顿效应类似,光的频率在散射后会发生变化.频率的变化决定于散射物质的特性.这就是拉曼效应,是拉曼在研究光的散射过程中于1928年发现的.在拉曼和他的合作者宣布发现这一效应之后几个月,苏联的兰兹伯格(G.Landsberg)和曼德尔斯坦(L.Mandelstam)也独立地发现了这一效应,他们称之为联合散射.拉曼光谱是入射光子和分子相碰撞时,分子的振动能量或转动能量和光子能量叠加的结果,利用拉曼光谱可以把处于红外区的分子能谱转移到可见光区来观测.因此拉曼光谱作为红外光谱的补充,是研究分子结构的有力武器.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