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一文中,作者接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既表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 ),又表现他( ),同事告诉人们(

问题描述:

《月光曲》一文中,作者接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既表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 ),又表现他( ),同事告诉人们(
1个回答 分类:语文 2014-11-19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1)结合目标导向,指导学生回答第一个问题:揭示学法.
①首先让学生读问题,用“____”划出疑问词,用“”划出关键词,并确定回答的重点.
②默读课文,找出和这个问题有关的自然段和句子.
③理解所划句子的意思.
要解决第一题,重点理解“一天夜晚……正是他的曲子”及“贝多芬听到……眼睛瞎了”这两句.
如在理解第一句时,我设计训练题,以诱发学生思考,如:“贝多芬听到什么?”“琴声引起他注意的原因是什么”及“贝多芬当时心里想些什么”等.
通过分角色朗读,然后启发学生想象,再组织语言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概括回答问题.
(学生不仅了解贝多芬要以自己的琴声让买不起音乐会入场券的穷人得到艺术的享受,同时也培养了思维的严密性.)
④在理解第二句后,有感情地朗读第2~5自然段.
⑤小结学法,即以上的四个步骤.
(2)分组学习课后习题1中的第二个问题:运用学法.
这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对学习和迁移的影响作用,在学法上则采用顺向迁移的方法.
交流分组学习中的疑难所在,及时加以反馈,师作了小结以后,引学生进入最后一个问题的自学.
(3)自学课后习题中的第三个问题:掌握学法.
(学生将已学会的原理予以广泛的应用,提高学法迁移的价值.)
在落实这一环节时,着重理解第九自然段中“写实”和“联想”部分.(结合配套投影片,展示教材中描绘的景象,让学生在具体的形象中感受与理解)
从而使学生领悟到:以景物的变化引起曲调的变化,再以曲调的变化体会贝多芬思想感情的变化.
(4)熟读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在完成文后的问题后,边读课文,边归纳课后习题的三个问题,即可归纳本文的主要内容.
(这一步的教学是前一步教学的水到渠成,也达成了本教时的教学目标,落实了本文的教学重点.)
二、根据目标,设计作业
1.语文作业本①P40第4题.
2.作业本第6题——归纳主要内容.
第三教时
一、入情入境,指导朗读
1.师以形象的描叙,先将学生从《月光曲》谱成的传说中转入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1)先让学生明确朗读的基本要求,然后简要交代朗读课文开头和结尾的技巧.
(2)重点指导贝多芬为盲姑娘弹曲子这部分.
借助投影(出示贝多芬和兄妹俩的对话),学生练读→讨论→师点拨→生有感情地读,重点领悟两个“您”及叹号、问号的作用.
(通过朗读,训练学生的语感,体会两次的对话所体现的文章的思想感情.)
(3)在引导学生朗读第9自然段中,根据文中描写,借助简笔画,创设情境,便于学生悟境.
a.结合“联写”部分的三个画面:“月亮初升的”,“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的微云”,及“海面上刮起大风,卷起了巨浪”,体会“缓慢舒畅→轻松明快→雄壮激昂”的情感变化.
b.带学生进入课文角色后,再朗读文章的“写实”部分(通过男、女生对“写实”、“联想”部分的朗读,为下一步的背诵理清了思路).
2.导背诵第9自然段.
背诵前,让学生回顾已学过的两种背诵法,并指出本文宜按“提纲背诵”,然后尝试背诵.
在细读中悟境,于悟境上背诵,既完成了教学目标之一,又突破了难点.
二、感情朗读,小结收获
让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后,进行小结收获,如让学生说说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等,最后让学生提出学习中的疑惑之处.
(通过谈收获,检测学生对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让学生提出问题,及时补救反馈,以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和能力.)
三、学习创新,设计作业
※创造性描述:
1.贝多芬回到客房记录《月光曲》,当时他可能怎么写?怎样想?
根据以上内容练习写一段话.
2.学生描述.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