蛐蛐、蝈蝈和蟋蟀在外表上有什么区别,会斗架的是哪种?

问题描述:

蛐蛐、蝈蝈和蟋蟀在外表上有什么区别,会斗架的是哪种?
介绍下怎么从外表上区别能找出会斗架的那种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12-02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蝈蝈形态    蝈蝈雄虫体长35-41毫米,雌体长40-50毫米.全身鲜绿或黄绿色.头大、颜面近平直;触角褐色,丝状,长度超过身体;复眼椭圆形.前胸背板发达,盖住中、后胸、呈盾形.前翅各脉褐色.雄虫翅短,具发音器;雌虫只具有翅芽,腹末有马刀形产卵管,长约为前胸背板的2.5倍.前足腔节基部具听器,3对足的腿节下缘具黑色短刺并呈锯齿状.后足发达,善跳跃,腿节上常有褐色纵走晕纹.   蝈蝈是螽斯科中的大型鸣虫,体长可达50mm(40—55mm),雌虫比雄虫略大.通体有绿色、浅绿、淡褐、草白、黑褐等各种体色.头较大,顶部色较深,呈绿色或褐色.脸长,色淡,呈蓝或淡蓝绿色.牙尖紫红色.二触角须呈丝状,可长达60mm,褐色.两个复眼前方有三个单眼.颜面略前倾,基本垂直.前胸背板宽大而发达,呈马鞍形,厚而坚硬,呈绿色或褐色.背板侧区下缘有白色或淡黄色边.胸部腹板各有一对锥状刺,后胸的最大.前胸背板前缘平直,后缘呈弧形,向后突出.   雄虫胶翅比雌虫长,厚而发达.一般雄虫前翅长为14—18mm,雌虫前翅很短,仅为6—8mm,不能鸣叫发音.雄虫前翅有音锉、刮器和发音镜,两前翅摩擦可发了鸣声,优美响亮.后翅已经退化.腹部肚子为圆状,尾端略尖上翘着,有背板10块,呈绿色或褐色,腹板8板(雌虫)或9块(雄虫).雌虫尾端有军刀状的产卵器,约长29—34mm.六足长而发达,后肢强大,跗式4-4-4,1-3跗节有垫,后足第一跗节跗垫分成2个叶片,后足胫节端距6个,背面2个,腹面4个,中间的2个,后足腿节略比胫节稍长.整个体躯呈纵扁或圆柱状,腹部膨大,体形宽厚长大.蟋蟀亚科(Gryllinae)的田野蟋蟀属(Gryllus)和家蟋蟀(Achetadomesticus,旧作Gryllusd  眉纹蟋蟀omesticus)体粗壮,黑或褐色,常打浅洞;取食植物、动物、衣服或互残.田野蟋蟀又称黑蟋蟀,常生活在田野或庭院,有时进入室内.家蟋蟀头部色浅,并有深色横带;已从欧洲引入北美;见於建筑物及垃圾堆中;家蟋蟀及田野蟋蟀均分布广泛,日夜鸣叫.在美国售作鱼饵,又用於生物学实验.田野蟋蟀属常出现於诗、文中.如狄更斯的《炉边蟋蟀》(TheCricketontheHearth).针蟋亚科(Nemobiinae,或归入蟋蟀亚科)长12公厘,鸣声为一系列高调的颤音,生活在牧区及林区.条纹针蟋(Nemobiusvittatus)腹部有三条暗纹.树蟋亚科(Oecanthinae)白或绿色.翅透明;因食蚜虫而有益,但产卵时损伤树枝;鸣声为悠长的颤音.雪白树蟀(Oecanthusfultoni)通称温度计树蟀,因其在15秒钟内发出的颤音数再加40,便大约等於当时的华氏温度.栖息在乔木和灌木的种类夜间叫,草丛种类日夜都叫.蚁蟋亚科(Myrmecophilinae)的种类小型,3~5公厘长,无翅,弓背,生活於蚁巢中.钲蟋亚科(Mogoplistinae)的种类(无翅灌丛蟋)常见於灌丛或热带多沙地区水边的碎石下,体细长,5~13公厘,无翅或翅小,而覆有透明易磨去的鳞片.蛣蛉亚科(Trigonidiinae)的种类(有翅灌丛蟋)4~9公厘长,产卵器剑形,生活於池边灌丛中.金蛣蛉亚科(Eneopterinae)的种类(褐色灌丛蟋)较大,瘦长,浅褐色,常见於树上或灌丛中.在东方,人们笼养雄蟋蟀听其鸣叫;在中国斗蟋蟀的风习已有数百年之久.蟋蟀在神话及迷信中起重要作用.人们认为有蟋蟀存在便等於好运和智慧,伤害蟋蟀便带来不幸.在缅甸曼德勒的市场上销售一种大型棕色的炸蟋蟀,常供游方僧人食用蟋蟀穴居,常栖息于地表、砖石下、土穴中、草丛间.夜出活动.杂食性,吃各种作物、树苗、菜果等.蟋蟀的某些行为可由特定的外部刺激所诱发.在斗蟋蟀时,如果以细软毛刺激雄蟋的口须,会鼓舞它冲向敌手,努力拚搏;如果触动它的尾毛,则会引起它的反感,用后足胫节向后猛踢,表示反抗.  斗蟋蟀蟋蟀生性孤僻,一般的情况都是独立生活,绝不允许和别的蟋蟀住一起(雄虫在交配时期也和另一个雌虫居住在一起),因此,它们彼此之间不能容忍,一旦碰到一起,就会咬斗起来. 蟋蟀是以善鸣好斗著称的.在蟋蟀家族中,雌雄蟋蟀并不是通过“自由恋爱”而成就“百年之好”的.哪只雄蟋蟀勇猛善斗,打败了其它同性,那它就获得了对雌蟋蟀的占有权,所以在蟋蟀家族中“一夫多妻”现象是屡见不鲜的.当然,从生物学进化论观点来分析,这也是自然选择,优胜劣汰,有利于蟋蟀家庭子子孙孙健康昌盛.此外,蟋蟀的鸣声也是颇有名堂的,不同的音调、频率能表达不同的意思,夜晚蟋蟀响亮的长节奏的鸣声,既是警告别的同性:这是我的领地,你别侵入!同时又招乎异性:“我在这儿,快来吧!”当有别的同性不识抬举贸然闯入时,那么它便威严而急促地鸣叫以示严正警告.若“最后通牒”失效,那么一场为了抢占领土和捍卫领士的凶杀恶战便开始了,两只蟋蟀甩开大牙,蹬腿鼓翼,战在一起,其激烈程度,决不亚于古代两国交战时最惨烈的肉搏. 蟋蟀的分布地域极广,几乎全国各地都有,黄河以南各省更多.它喜欢栖息在土壤稍为湿润的山坡、田野、乱石堆和草丛之中. 此虫一般在夏季的8月开始鸣叫,野外通常在20度时鸣叫得最欢,10月下旬气候转冷时即停止鸣叫.它每年发生1代,产卵在土中以卵越冬. 雄虫遇雌虫时,其鸣叫声可变为:“唧唧吱、唧唧吱”,交配时则发出带颤的“吱.”声. 雄虫好斗,当两只雄虫相遇时,先是竖翅鸣叫一番,以壮声威,然后即头对头,各自张开钳子似的大口互相对咬,也用足踢,常可进退滚打3~5个回合.然后,败者无声的逃逸,胜者则高竖双翅,傲然地大声长鸣,显得十分得意. 蟋蟀因其能鸣善斗.自古便为人饲养,据记载,中国家庭饲养蟋蟀始于唐代,当时无论朝中官员,还是平民百姓,人们在闲暇之余都喜欢带上自己的“宝贝”,聚到一起一争高下.据研究,蟋蟀是一种古老的昆虫,至少已有1.4亿年的历史. 每个宁静的夏夜,草丛  白色油葫芦中便会传来阵阵清脆悦耳的鸣叫声.听,蟋蟀们又在开演唱会了!蟋蟀优美动听的歌声并不是出自它的好嗓子,而是它的翅膀.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蟋蟀在不停地震动双翅,难道它是在振翅欲飞吗?当然不是了,翅膀就是它的发声器官.因为在蟋蟀右边的翅膀上,有一个像锉样的短刺,左边的翅膀上,长有像刀一样的硬棘.左右两翅一张一合,相互摩擦.振动翅膀就可以发出悦耳的声响了.每到繁殖期,雄性蟋蟀会更加卖力地震动翅膀,用动听的歌声,寻找佳偶.其中歌王当属长颚蟋蟀.体长可达20毫米左右,触角长约35毫米,因两颗大牙向前突出,故名长颚蟋蟀,俗称克斯. 除了善于歌唱,蟋蟀还十分好斗.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