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怎样从商品经济范畴入手,从而分析得出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关系?

问题描述:

马克思怎样从商品经济范畴入手,从而分析得出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关系?
1个回答 分类:政治 2014-10-12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商品是资本主义社会最普遍的存在物,千百万人天天看它、摸它、用它,却没有人认真研究它.正如黑格尔所说,太熟悉的东西,反而容易被忽视.马克思是历史上第一个从社会学角度研究商品的人.《资本论》开篇就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的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因此,我们的研究就从分析商品开始.”列宁在分析《资本论》的逻辑起点时说,“开始是最简单的、普通的、常见的、直接的‘存在’:个别的商品(政治经济学中的‘存在’).把它当做社会关系来加以分析.”个别商品这种政治经济学中的“存在”,也是社会学中的“存在”;它是社会关系的代名词.为什么研究资本主义社会从商品分析开始,因为商品是最简单、最普通、最常见、最直接的社会属性,只有了解了商品的个性,才能进而探索社会的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马克思分析商品的抽象方法是科学的社会分析方法.对商品价值形式的分析,从简单的价值形式开始,经过扩大的价值形式和一般价值形式,而达到货币价值形式.这是一种“具体——抽象——具体”的方法,即从历史的具体开始,经过抽象分析,达到现实社会的科学具体.整个分析体现了逻辑的和历史的统一.这种社会分析方法的社会性在于:“在这里,在每一步分析中,都用事实即用实践来进行检验.” 马克思的商品分析揭示了商品形式的奥秘:商品形式在人们面前把人们本身劳动的社会性质反映成劳动产品本的物的性质,反映成这些物的天然的社会属性,从而把生产者同劳动的社会关系反映成存在于生产者之外的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由于这种转换,劳动产品成了商品,成了可感觉而又超感觉的物或社会的物.马克思把表现人们自己一定的社会关系的商品所采取的物与物的关系的虚幻形式称之为商品拜物教,也就是货币拜物教,这种拜物教的性质来源于生产商品劳动所特有的社会性质.它在资本主义世界具有社会普遍性.《资本论》在以商品作为社会分析的起点的同时,也把劳动作为社会研究的开端.劳动的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也是认识社会学的关键.劳动作为使用价值的创造者,作为有用劳动,是不以一切社会形式为转移的人类生存条件,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即人类生活得以实现的永恒的自然必然性.劳动的二重性在于,就使用价值来说,有意义的只是商品中包含的劳动的质;就价值量说,有意义的只是商品中包含的劳动的量,不过这种劳动已经化为没有质的区别的人类劳动.在前一种情况下,是怎样劳动,什么劳动的问题;在后一种情况下,是劳动多少,劳动时间多长的问题.劳动的计量是把各种劳动化为当作它的计量单位的简单劳动的不同比例,这是在生产者背后由社会过程决定的.总之,一切劳动,从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作为相同的或抽象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价值.把劳动产品表现为只是无差别人类劳动的凝结物的一般价值形式,通过自身的结构表明,它是商品世界的社会表现.因此它清楚地告诉我们,在这个世界中,劳动的人类的性质形成劳动的特殊的社会性质,一切劳动,从另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作为具体的有用劳动,它生产使用价值.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dc2inr3qec3r2
下一页:这样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