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衰败的根本原因

问题描述:

明朝衰败的根本原因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10-30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明代衰落的根本就是其政策跟不上地方民间经济形式发展的需要.明代在维持封建小农经济上取得了成功,但这是以抵制商品经济发展为巨大代价的.典型的重农抑商政策虽然维持了帝国百余年的稳定,但结果就是明代的整体架构都建立在四个字基础上,即"维持现状'.
首先首先明朝对商业的控制是历代最森严的.洪武朝规定天下民分四户,商人最初在四户中没有任何归属,到永乐朝才被归为"杂户",其社会地位可见一般.古语云:士农工商,商居最末,是儒家思想重农抑商使然.
洪武朝还有个让人不可理解的规定,即全国禁止使用贵金属货币(包括白银,铜钱)进行交易.这在历朝历代都是绝无仅有的,永乐朝规定私下交易白银1两,罚宝钞万贯.这种荒唐的制度的终结也是相当荒唐,一个吴姓地方官上书恳请在该地允许贵金属货币交易,在经过一阵反复后这个提案被批准,最后在没有任何宣布的情况下全国都恢复了贵金属货币交易.毫无疑问这对商业活动是有极大的影响的.
明朝的税赋并不是很重,根据黄仁宇先生根据顺德县志的分析每年的税收大约占粮食产量的3%-6%左右.这是相当低的标准.但明代的财政经济危机却是历朝历代最重的.明朝经济危机的根本性原因不是重税,是自己没有一个统一的预算体制.有明一代从未将皇室收入和国家岁入分开过,国家也没有统一的国库来保管税银.这种体制的缺陷就造成了频繁向民间下达"坐办"任务,工部要修水利,向民间"坐办";礼部要办祭奠,向民间"坐办";皇帝要信佛,向民间"坐办";甚至连科举需要的笔墨,每年紫禁城额外需要的碳都要向民间"坐办".地方更是惨不忍睹,各地行政机关的一切开支都要从民间临时抽取;地方的船厂甚至连造船的木料都要船厂负责人自己征集.这正是低税额造成的预算不足,反而加大人民负担的典型例子.而这种例子的根本,就是儒家对低赋税的一种迷信.
经济政策上的失败还体现在宝钞这一官方货币上.洪武,永乐两朝大肆通过恩赏的方式额外增发这种法定货币,结果就是宝钞大幅度贬值.永乐末年宝钞已经贬值到面值的1/7甚至更低,这也是为什么明朝屡屡有禁止使用金银铜钱进行交易的政策的原因,目的都是为了挽救崩溃边缘的宝钞.但最终宝钞还是失去了货币的价值,甚至连零钱的作用都无法体现.宪宗实录中记载有官员说宝钞"甚至积于市肆而过者不顾".宝钞的失败让明代本就不完善的经济体制更加雪上加霜.
总以为某场战争就能决定帝国的兴衰.实际上战争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对抗,鲁登道夫的就是介绍了战争是经济,政治,科技等等综合国力的体现.土木堡之变,包括清军入关都有他的必然性,这种必然性建立的基础就是明代种种制度上难以弥补的硬伤.
再问: 你所说的是行政系统的失效,而这系统的失效的根源是什么????
再答: 明朝衰退的原因是吏治的腐败。其根源是高度集中的皇权。皇权高度集中只适合于高素质的皇帝。明朝中后期皇帝大都无能,致使宠宦宠臣弄权,但朝臣是无法对他们有效节制的,故使明朝吏治非常腐败。东林党人想拯救晚明,但其实党派之争也加速了明朝的覆灭。明朝的灭亡不是因为东林党,东林党虽是书生,也并非百无是处,何况他们都是为了国家社稷着想,认死理,但是却无非分叛逆之心,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 开国皇帝 朱元璋做的太完美了,自己是从苦日子过来的、所以就想给后辈把道路全部铺好,所以为了后辈能够稳坐江山、树立威信,不被强人(就是这些功臣)所压迫,他不惜杀死 所有的,甚至满门超斩,为了分散大臣的权利,他还废除了一人之下 ,万人之上的 ”千古丞相制“,但是玩玩没想到 ,后期有出现了更为庞大内阁制群体(就你说的东林派),废除了丞相,活总得有人干吧?自己又以“劳模”的身份,看奏折,处理国家大大小小的事,一切都很完美,盛世一片,, 但是,有个漏洞 加快了明灭亡,就是 后期的子孙,经过演变,都是犬子,(朱棣猛人除外),除了名不硬的(朱高炽,仁厚,但是命短,在为一年),就是贪玩无厘头的(朱厚照),要不是善于做木匠手艺的(朱由校),没有一个 能站出来 勤于治国的,而且 又没有 朱元璋的“劳模”精力,所以 ,子孙们(具体什么时候建立的 我忘记了)就建立了“内阁群体”,但是 又怕内阁专权,破坏到 自己的 至高无上的权利,就在内阁的上边 又安插了自己的 宠爱 群体,来检查内阁体(东厂、西厂、锦衣卫.太监、宦官.), 无恶不作,上到祸害忠臣名将,下到祸害贪污黎民百姓,这个群体就是 宦官群体,他们着实加速了 明朝的衰败,试想一下 王振 差点把 大明就给灭了,50万大军 全军覆没,朱齐镇也被当了俘虏,后勤的刘瑾更是贪得无厌,祸害不轻,到最后的 九千岁魏忠贤的时候 ,明朝已经走向晚期,气数已尽, 崇祯皇帝刚一上任,就杀掉魏忠贤,而且 又一腔热血 想把大明王朝回复往日的辉煌,但是 无力回天,北有皇太极,南有李自成,中原有 蝗、旱灾,国库也被前期的 腐败分子 挥霍空空,,,,,只能悲叹了,!
再问: 高度集中的皇权???你是看教科书看多了???明世宗嘉靖时还有大礼仪之争,皇权如何是高度集中呢??
再答: 在政治上,自从洪武帝废了胡惟墉的宰相,从此再也没有设立这个职务,从而导致了皇权的绝对化。因为皇权的专权,导致了法律如同虚设,全以皇帝为主导,今天是这么个说法,明天又变了个样。这使得上上下下全部都乱了套,也使得官吏徇私枉法无人可管,造成为什么明朝反贪最严,却越反越贪的后果。而且因为皇权的绝对化,导致了宦官专权的出现,只要宦官能得皇帝欢心,那么他就是一人之下而万人之上了。而且从洪武帝开始,基本上所有的明朝皇帝都是好杀成性,可能是血统遗传的问题。因为多疑,又残忍好杀,也就给了宦官的滥杀无辜留下了伏笔。只要他们看不顺眼,以及和他们作对的大臣基本上都没好下场。几百年的对大臣的滥杀,把臣子的节气都杀没了,只剩那奸佞弄臣,虽说一个皇帝身边也需要弄臣,这是帝王权术的范畴,但是这是要在有贤臣的前提下的。而明朝的皇帝身边基本上没几个贤臣,只剩下奸佞弄臣,皇帝勤政的时候还好些,而当皇帝殆政的时候,诺大的皇权就出现了真空现象。权力的空白总是要人去填补的,要么是权臣,要么是巨阉。这样的政权怎么能对国家负责,对国民负责,对子子孙孙负责呢?这就导致了明末大范围的农民起义,因为大家都已经过不下去了,那些个奸佞弄臣们只知道满足自己的私欲,根本不关心民间疾苦,而有缺少贤臣,这样的国家怎么会长久呢? 在文化上,唐代的科举有进士,有明经,有特科。特别是特科,成就了不少千古名相,如贤良方正,如能言直谏,使天下才俊尽入毂中矣!而明朝却只有进士科,形式只限于以后遗臭天下“八股文”。其目的就是使天下士子无法自由发挥,不能妄议朝政。选拔出来的士大夫,只能成为皇帝本人的奴隶,沦为皇权的执行者,而不是社稷的建设者。这样选出来的国家栋梁,可以说基本上都是朽木,没有什么可塑性,不懂得通变,就更加不懂得治国了。所以,纵观整个明朝,高居庙堂之上的没几个是贤能德才之辈,懂得治国的更是寥寥无几,而真正有才能的却不是在野就是不得重用,真是可悲可叹呀。偌大的国家就是找不到几个经纬治国之才,这样的国家怎么能治理好,怎么能不走向灭亡呢?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详细步骤
下一页:望能尽快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