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感遇三十八首(其二)陈子昂、诗人在诗中所咏之物的特点

问题描述:

诗歌,感遇三十八首(其二)陈子昂、诗人在诗中所咏之物的特点
1个回答 分类:语文 2014-12-03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感遇三十八首(其二)
陈子昂
兰若生春夏,
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
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
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
芳意竟何成?
这首五言诗所吟咏的对象是香兰杜若.香兰和杜若都是草本植物,秀丽芬芳.兰若之美,固然在其花色的秀丽 ,但好花还须绿叶扶 .花叶掩映,枝茎交合,兰若才显得绚丽多姿.因此诗人首先从兰若的枝叶上落笔,迭用了“芊蔚”与“青青”两个同义词来描摹花叶的茂盛的姿态,中间贯一“何”字,充满赞赏之情.
如果说“芊蔚何青青”是用以衬托花色之美的话,“朱蕤冒紫茎”则是由茎及花,从正面刻画了.这一笔以“朱 ”、“紫 ”等鲜明的色彩加以描绘,并由一“冒”字,将“朱蕤”、“紫茎”联成一体.全句的意思是:朱红色的花垂下来覆盖着紫色的茎,不但勾勒出了兰若的身姿,而且描绘出了它花簇纷披的情态.
兰若不象菊花那样昂首怒放,自命清高;也不象牡丹那般富贵骄傲.兰若花红茎紫,叶儿青青,显得幽雅清秀,独具风采.“幽独空林色”,诗人赞美兰若秀色超群,以群花的失色来衬托兰若的绰约风姿.其中对比和反衬手法的结合运用,大大增强了艺术效果.“幽独”二字,可见诗中孤芳自赏的命意.
诗的前四句赞美兰若风采的秀丽,后四句转而感叹其芳华的凋落.“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由夏入秋,白天渐短 .“迟迟”二字所表现的就是这种逐渐变化的特点.用“袅袅”来表现秋风乍起、寒而不冽,形象十分传神.
《感遇 》,是陈子昂所写的以感慨身世及时政为主旨的组诗,共三十八首,本篇为其中的第二首.诗中以兰若自比,寄托了个人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陈子昂颇有政治才干,但屡遭排挤压抑,报国无门,四十一岁为射洪县令段简所害.这正如秀美幽独的兰若,在风刀霜剑的摧残下枯萎凋谢了.
此诗用比兴手法,诗的前半着力突出兰若压倒群芳的风姿 ,实则是以其“ 幽独空林色”比喻自己出众的才华 .后半以“白日晚 ”、“秋风生”写芳华逝去,寒光威迫,抒发美人迟暮之感.“岁华”、“芳意”用语双关,借花草之凋零,悲叹自己的年华流逝,理想破灭,寓意凄婉,寄寓颇深.这首诗颇象五律,而实际上却是一首五言古诗.它以效古为革新,继承了阮籍《咏怀》的传统手法,托物感怀,寄意深远.与初唐诗坛上那些“采丽竞繁”、吟风弄月之作相比,显得格外健康而清新,正象芬芳的兰若,散发出诱人的清香.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不是奥数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