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为什么还要实施嫦娥工程

问题描述:

我国为什么还要实施嫦娥工程
1个回答 分类:政治 2014-11-05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探月计划算到今天,整整酝酿了10年.”欧阳自远院士介绍说,我国真正意义上的探月构想是在1994年提出的,此后的10年间主要是在进行论证过程,而且是“那种反反复复的论证”.
“首先一步,我们要论证开展探月有没有必要?是否可行?第二步,上月球干什么?做哪几件事情?于是我们制定了探月20年大规划,也就是现在国家航天局局长栾恩杰总结的‘绕、落、回’三个阶段.而科学目标是否符合国际发展潮流,是否紧密结合我国的实际?这都需要进行科学且复杂的论证过程.”欧阳自远说.
谈论到这10年的酝酿,中国探月办公室刘建忠研究员告诉记者,包括欧阳自远院士在内的很多专家,除了搞研究,10年中做的最多的工作是四处游说和呼吁.
“这项工作很费心,只要逮住机会,他们就会向决策者、科技界和公众阐述月球探测的重要性,灌输中国开展探月的必要性.”刘直言不讳地说,“毕竟10多亿元的科研投资不是个小数目,大家都很谨慎.不过如果没有热心科学家的这些外围努力和攻关,中国启动探月计划可能还会要推迟.”
就在争论中,科学界的一些行动已在悄然地推动着中国探月计划的前进.上世纪90年代初,航天领域首席科学家闵桂荣院士提出了中国也要搞月球卫星的建议.1997年4月7日至10日,中国科学院的杨嘉墀、王大珩、陈芳允三位院士以“863”计划的名义发表了《我国月球探测技术发展的建议》.1998年,总装863航天领域办公室组织了杨嘉墀等航天专家对清华大学、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2所、国防科大、中国科技大学的“月球车”项目申请报告进行评审,通过了由清华大学牵头的“月球探测机器人总体方案设计及关键技术分解”的立项研究,揭开了我国月球车研究的序幕.2000年5月,清华大学组织了“月球探测技术研讨会”,反响强烈.
2000年10月5日在京召开的首届“世界空间周”庆祝大会上,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栾恩杰作了题为《面向21世纪的中国航天》专题发言,“我国将在无人实验飞船成功飞行的基础上,实现载人航天飞行.在空间探测方面,将实现月球探测,并积极参与国际火星探测活动,使我国的空间探测技术上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这是中国高层首次公开表明探月决心.
2000年11月22日,我国政府首次公布航天白皮书—《中国的航天》,明确了近期发展目标中包括“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的预先研究”.
7年的游说和呼吁终于有了结果.2001年,由欧阳自远院士牵头制定的‘发射绕月卫星’第一期科学目标和有效载荷配置终于通过了国家评审.2001-2002年间,孙家栋院士组织全国各方面力量,对首期目标又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综合论证,最后得出结论:科学目标明确、先进,技术能够实现,没有颠覆性的技术问题.2003年9月,中央最终同意并批准了这个计划.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下一页:练习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