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急需关于屈原的文言文或是评价?

问题描述:

我急需关于屈原的文言文或是评价?
要用来作作文材料的
1个回答 分类:语文 2014-10-02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史记《屈原列传》原文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1.为楚怀王左徒2.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3.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quot;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4."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末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5.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6.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7.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原既绌8.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人从亲,惠王患之9.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 10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浙,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11.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12.魏闻之,袭楚至邓13.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原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14.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昧15.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16.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无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17.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18.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意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易》曰:"井渫不食,为我心侧,可以汲.王明,并受其福." 19王之不明,岂足福哉!令尹子兰闻之20,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21.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22?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23?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24?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 25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26.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27.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自屈原沉汨罗后百有余年,汉有贾生,为长沙王太傅28.过湘水,投书以吊屈原.
  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29.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服鸟赋》,同生死,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历史地位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诗经》中也有许多优美动人的作品,但它基本上是群众性集体性的创作,个性的表现甚少.而屈原的创作,却是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以他全部生命的热情打上了鲜明的个性烙印.这标志了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的一个新时代.
  屈原是一位具有崇高人格的诗人.他关心国家和人民,直到今天仍作为坚定的爱国者受到高度评价.虽然他的爱国和忠君联系在一起,在这一点上,他并不能背离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基本道德原则,但同时也要看到,屈原又具有较为强烈的自我意识.他并不把自己看作君主的奴仆,而是以君主从而也是国家的引路人自居.他对自己的政治理想与人生理想有坚定的信念,为追求自己的理想不惜与自身所属社会集团的大多数人对抗,宁死不渝.这就在忠君爱国的公认道德前提下,保存了独立思考、忠于自身认识的权利.作为理想的殉难者,后人曾从他身上受到巨大感召;他立身处世的方式,也被后世正直的文人引为仿效的榜样.
  屈原的作品,以纵恣的文笔,表达了强烈而激荡的情感.汉儒曾说,《离骚》与《诗经》中《小雅》同为“忽而不伤”之作,明代诗人袁宏道于《叙小修诗》中驳斥道:《离骚》“忿怼之极”,对“党人”和楚王都“明示唾骂”,“安在所谓怨而不伤者乎?”并指出:“劲质而多怼,峭急而多露”,正是“楚风”的特点.他的意见显然是正确的.不仅如此,屈原赞美自我的人格,是率性任情,真实袒露;咏唱神灵的恋爱,是热情洋溢、淋漓尽致;颂扬烈士的牺牲,是激昂慷慨、悲凉豪壮…….总之,较之《诗经》总体上比较克制、显得温和蕴藉的情感表达,屈原的创作在相当程度上显示了情感的解放,从而造成了全新的、富于生气和强大感染力的诗歌风格.由于这种情感表达的需要,屈原不能满足于平实的写作手法,而大量借用楚地的神话材料,用奇丽的幻想,使诗歌的境界大为扩展,显示恢宏瑰丽的特征.这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后代个性和情感强烈的诗人如李白、李贺等,都从中受到极大的启发.
  屈原是一位爱美的诗人.他对各种艺术的美,都不以狭隘的功利观加以否定.《九歌》、《招魂》中,处处渲染音乐歌舞的热烈场面和引发的感动.“羌声色之娱人,观者憺兮忘归”,在屈原笔下,是美好的景象.同样,他的诗篇,也喜欢大量铺陈华美的、色泽艳丽的辞藻.他还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赋予草木、鱼虫、鸟兽、云霓等种种自然界的事物以人的意志和生命,以寄托自身的思想感情,又增加了诗歌的美质.大体上可以说,中国古代文学中讲究文采,注意华美的流派,最终都可以溯源于屈原.
  在诗歌形式上,屈原打破了《诗经》那种以整齐的四言句为主、简短朴素的体制,创造出句式可长可短、篇幅宏大、内涵丰富复杂的“骚体诗”,这也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总之,由屈原开创的楚辞,同《诗经》共同构成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文学形成无穷的影响.而由于时代的发展,以及南北文化的区别,楚辞较之《诗经》,已有显著的进步.因之,它对后来文学的影响,更在《诗经》之上.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