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议论文10篇拜托了

问题描述:

500议论文10篇拜托了
1个回答 分类:语文 2014-11-23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15分)
一、①散文最讲究味.一个人写散文,是因为他品尝到了某种人生滋味,想把它说出来.散文无论叙事、抒情、议论,或记游、写景、咏物,目的都是说出这个味来.说不出一个味,就不配叫散文.譬如说,游记写得无味,就只好算导游指南.再也没有比无味的散文和有学问的诗更让我厌烦的了.
②平淡而要有味,这就难了.酸甜麻辣,靠的是作料.平淡之为味,是以原味取胜,前提是东西本身要好.林语堂有一妙比:只有鲜鱼才可清蒸.袁中郎云:“凡物酿之得甘,炙之得苦,唯淡也不可造.不可造,是文之真性灵也.”平淡是真性灵的流露,是本色的自然呈现,不能刻意求得.庸僧谈禅,与平淡沾不上边儿.
③说到这里,似乎说的都是内容问题,其实,文字功夫的道理已经蕴含在其中了.
④如何做到文字平淡有味呢?
⑤第一,家无鲜鱼,就不要宴客.心中无真感受,就不要作文.不要无病呻吟,不要附庸风雅,不要敷衍文债,不要没话找话.尊重文字,不用文字骗人骗己,乃是学好文字功夫的第一步.
⑥第二,有了鲜鱼,就得讲究烹调了,目标只有一个,即保持原味.但怎样才能保持原味,却是说不清的,要说也只能从反面来说,就是千万不要用不必要的作料损坏了原味.作文也是如此.林语堂说行文要“来得轻松自然,发自天籁,宛如天地间本有此一句话,只是被你说出而已”.话说得极漂亮,可惜做起来只有会心者知道,硬学是学不来的.我们能做到的是谨防自然的反面,即不要做作,不要着意雕琢,不要堆积辞藻,不要故弄玄虚,不要故作高深,等等,由此也许可以逐渐接近一种自然的文风了.爱护文字,保持语言在日常生活中的天然健康,不让它被印刷物上的流行疾患侵染和扭曲,乃是文字上的养身功夫.
⑦第三,只有一条鲜鱼,就不要用它熬一大锅汤,冲淡了原味.文字贵在凝练,不但在一篇文章中要尽量少说和不说废话,而且在一个句子里也要尽量少用和不用可有可无的字.文字的平淡得力于自然质朴,有味则得力于凝聚和简练了.因为是原味,所以淡,因为水分少,密度大,所以又是很浓的原味.事实上,所谓文字功夫,基本上就是一种删除废话废字的功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谈到普希金的诗作时说:“这些小诗之所以看起来好像是一气呵成的,正是因为普希金把它们修改得太久了的缘故.”梁实秋也是一个极知道割爱的人,所以他的散文具有一种简练之美.世上有一挥而就的佳作,但一定没有未曾下过锤炼功夫的文豪.灵感是石头中的美,不知要凿去多少废料,才能最终把它捕捉住.
⑧如此看来,散文的艺术似乎主要是否定性的.这倒不奇怪,因为前提是有好的感受,剩下的事情就只是不要把它损坏和冲淡.换一种比方,有了真性灵和真体验,就像是有了良种和肥土,这都是文字之前的功夫,而所谓文字功夫无非就是对长出的花木施以防虫和剪枝的护理罢了.
(节选自周国平《守望的距离》)
13.作者认为散文的最高境界是: (2分)
14.本文用了比喻论证,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分别比喻什么?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6分)
有了鲜鱼,就得讲究烹调了,目标只有一个,即保持原味.
鲜鱼: 烹调:
好处:
15.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4分)
16.读了本文,你认为怎样才能写好散文?(3分)
二.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周国平
①不论在什么场合,只要是面对着中学生,我经常提的一个建议就是: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②日记是岁月的保险柜.每个人都只拥有一次人生,如果你热爱人生,你就一定会无比珍惜自己的经历.珍惜其中的欢乐和痛苦,心情和感受,因为它们是你真正拥有的东西.令人遗憾的是,这一切不可避免地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失去.为了留住它们,人们用摄影和录像保存生活中的若干场景.与图像相比,文字的容量要大得多,所以,我认为写日记是更好的留住自己的经历的办法.通过写日记,我们仿佛把逝去的一个个日子放进了保险柜,有一天打开这个保险柜,这些日子便会重现在眼前.对于一个不写日记的人来说,除了某些印象特别深刻的经历外,多数往事会渐渐模糊,甚至永远沉入遗忘的深渊.相反,如果有日记作为依凭,那么许多年前的细节,也比较容易在记忆中唤醒.在这个意义上,日记使人拥有了一个更丰富的人生.
③(A)日记是灵魂的密室.人活在世上,不但要过外部生活,比如上学,和同学交往,而且要过内心生活.内心生活并不神秘,它实际上就是一个人自己与自己进行交谈.你读到了一本使你感动的书,看到了一片使你陶醉的风景,遇到了一件使你高兴或伤心的事,在这些时候,你心中也许有一些不愿对别人说的感受,你就用笔对自己说.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是在写日记,也就是在过内心生活了.人必须学会倾听自己的心声,自己与自己交流,这样才能逐渐形成一个较有深度的内心世界,而写日记正是帮助我们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手段.
④日记是忠实的朋友.在人世间我们不能没有朋友,真正的友谊能让我们在一切时候得到温暖和鼓舞.不过,请不要忘记,在所有的朋友之外,每个人还可以拥有一个特殊的朋友,那就是日记.在某种意义上,它是你最忠实的朋友.(B)别的朋友总有忙于自己的事情而不能关心你的时候,而日记却随时听从你的召唤,永远不会拒绝倾听你的诉说.一个人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他便不会无法忍受寂寞的时光,因为有日记陪伴他.日记的忠实还表现在它不会背叛你,无论你对它说了什么,它都只是珍藏在心里,决不违背你的意愿向外张扬.
⑤日记是作家的摇篮.要成为一个够格的作家,基本条件是有真情实感,并且善于用恰当的语言把真情实感表达出来.在这方面,写日记是最好的训练,因为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一个人总不会把空洞虚假的东西献给自己.对于提高写作能力来说,日记有作文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写日记时,你是自由的,可以只写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不用为你不感兴趣的题目绞尽脑汁.你还可以只按照自己满意的方式写,不用考虑是否合乎某种要求或某种固定的规范.按照自己满意的方式写自己感兴趣的题材,这正是文学创作的主要特征,所以写日记是比写作文更接近于创作的.事实上,许多优秀作家的创作就是从写日记开始的,而且,如果他们想继续优秀,就必须在创作中始终保持写日记时的那种自由心态.
⑥青年朋友们,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吧!让日记与你相伴一生.
19.选文的中心论点是:
20.选文的结构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说明.(3分)
21.选文第②段画横线的部分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22•批注是—种常用的读书方法,运用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对文章的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
分析点评.请从文中画波浪线的A、B两句中任选一句对其语言进行品味,并作批注.(3分)
我选( )句作批注:
23.选文第⑤段“如果他们想继续优秀,就必须在创作中始终保持写日记时的那种自由心态”
一句中,加点的词语“自由心态”指什么?这对你写作有什么启示?(3分)
三、轻松读经典
周国平
①我的读书旨趣,第一是把人文经典当作主要读物,第二是用轻松的方式来阅读.
②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知识.二是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
③人类历史上产生了那样一些著作,它们直接关注和思考人类精神生活的重大问题,因而是人文性质的,同时其影响得到了世代的公认,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因而又是经典性质的.我们把这些著作称做人文经典.在人类精神探索的道路上,人文经典构成了一种伟大的传统,任何一个走在这条路上的人都无法忽视其存在.
④认真地说,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都能算是阅读的.譬如说,我不认为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是阅读.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什么样的书最适合于这样的精神漫游呢?当然是经典,只要翻开它们,便会发现里面藏着一个个既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
⑤一个人如果并无精神上的需要,读什么倒是无所谓的,否则就必须慎于选择.也许没有一个时代拥有像今天这样多的出版物,然而,很可能今天的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阅读得少.在这样的时代,一个人尤其必须懂得拒绝和排除,才能够进入真正的阅读.这是我主张坚决不读二三流乃至不入流读物的理由.
⑥图书市场上有一件怪事,别的商品基本上是按质论价,惟有图书不是.同样厚薄的书,不管里面装的是垃圾还是金子,价钱都差不多.更怪的事情是,人们宁愿把可以买回金子的钱用来买垃圾.至于把宝贵的生命耗费在垃圾上还是金子上,其间的得失就完全不是钱可以衡量的了.
⑦古往今来,书籍无数,没有人能够单凭一己之力从中筛选出最好的作品来.幸亏我们有时间这位批评家,虽然它也未必绝对智慧和公正,但很可能是一切批评家中最智慧和最公正的一位,多么独立思考的读者也不妨听一听它的建议.所谓经典,就是时间这位批评家向人们提供的建议.
⑧对经典也可以有不同的读法.一个学者可以把经典当作学术研究的对象,对某部经典或某位经典作家的全部著作下考证和诠释的功夫,从思想史、文化史、学科史的角度进行分析.这是学者的读法.但是,如果一部经典只有这一种读法,我就要怀疑它作为经典的资格,就像一个学者只会用这一种读法读经典,我就要断定他不具备大学者的资格一样.惟有今天仍然活着的经典才配叫做经典,它们不但属于历史,而且超越历史,仿佛有一颗不死的灵魂在其中永存.正因如此,阅读时,不同时代的个人都可能感受到一种灵魂觉醒的惊喜.在这个意义上,经典属于每一个人.
⑨作为普通人,如何读经典?我的经验是,无论《论语》还是《圣经》,无论柏拉图还是康德,不妨就当作闲书来读.也就是说,阅读的心态和方式都应该是轻松的.千万不要端起做学问的架子,刻意求解.读不懂不要硬读,先读那些读得懂的、能够引起自己兴趣的著作和章节.这里有一个浸染和熏陶的过程,所谓人文修养就是这样熏染出来的.在不实用而有趣这一点上,读经典的确很像是一种消遣.事实上,许多心智活泼的人正是把这当作最好的消遣的.能否从阅读经典中感受到精神的极大愉悦,这差不多是对心智品质的一种检验.不过,也请记住,经典虽然属于每一个人,但永远不属于大众.读经典的轻松绝对不同于读大众时尚读物的那种轻松.每一个人只能作为有灵魂的个人,而不是作为无个性的大众,才能走到经典中去.如果有一天你也陶醉于阅读经典这种美妙的消遣,就会发现,自己已经距离一切大众娱乐性质的消遣非常遥远.
⑩经典是人类精神财富的一个宝库,它就在我们身旁,其中的财富属于每一个人.阅读经典,就是享用这笔宝贵的财富.凡是领略过此种享受的人都一定会同意,倘若一个人活了一生一世,从未踏进这个宝库,那是遭受了多么巨大的损失啊.
(选自《简单议论文阅读与欣赏》)
20.通读全文后,回答:为什么读经典,作者的根本理由是: ;怎样读经典,作者的观点是: .(4分)
21.从读经典的角度说,“真正的阅读”,一方面必须 ,另一方面必须 .(2分)
22.对经典可以有不同的读法,学者的读法是把经典当做 ,普通人的读法是把经典当做 ,其中,心智活泼的人把读经典当做 .(3分)
23.联系上下文,回答下列问题.(5分)
(1)第(5)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中,为什么要用“也许”“很可能”这两个词语?
(2)从读书的目的来说,第(9)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中“读经典的轻松”与“读大众时尚读物的轻松”有何不同?
24.什么是经典,请从文中获取有关经典的信息,按下面提供的句式写一段话.(6分)
经典是 ,经典是 ,经典是 .总之,经典是人们精神财富的一个宝库,它就在我们身旁.
25.“名著”也是经典.如何读名著,读里本文后,联系名著阅读实际,谈谈你的一点看法.要求:观点明确,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语言通顺,不少于120字.(10分)
【文段四】
做学问必须要坐得住
刘彦敏 王书生
①最近有媒体报道,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全身瘫痪的霍金在65岁生日之际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他计划作一次太空旅行.霍金是一个神话,残疾人和科学巨人两种身份特征在他身上合为一体,他的科普巨著《时间简史》被誉为人类科学史上里程碑式的惊世之作,他对“黑洞”的研究使人类对宇宙又有了深层的了解.这样的功绩和一个高度残疾的人联系在一起,确实能给人极大的震撼.
②探究霍金取得如此伟大成就的原因,我们固然可将之归于他的天资聪颖,但我觉得霍金和他母亲的解释或许对我们更有启发意义.
③“如果不是因为生病,我不会有今天的成就.”霍金如是说.“如果他不生病,他可能不会这么专注,因为一个健康的人兴趣是广泛的.”他的母亲这样解释.一句话,专注、安静下来、丢去广泛兴趣,是霍金取得巨大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纵观古今中外的科学大师,他们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对于科学事业有着执著的追求和狂热的投入.经济上可能有人一夜暴富,学术上却不可能一夜成功.做学问是一个“板凳要坐十年冷”的长期的研究过程,需要日积月累,需要老老实实下功夫,来不得半点投机取巧.在学术领域,研究者需要具备像霍金这样的专注和恒心,才能有所创造、有所超越.
④反观我们有些人,功利思想严重,心浮气躁,三心二意,对一些域外新知不愿做紧密的跟踪和研究,对本土的研究难题不愿做踏实细致的研究.即使是迫不得已要学习、钻研一点东西,也往往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结果对诸多学问都只是一知半解,或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就科学精神而言,他们所能达到的境界与霍金相差岂止“十万八千里”.
⑤因此,急功近利心理不除,学术界就难以成为一个清静之地,而长此以往,势必要殃及整个社会的创造能力.如何医治?一个重要的地方就是真心像霍金学习,不仅要学他身残志坚的意志,更要学他“术业有专攻”的专注精神,科研人员必须下恒心挤掉杂念,排除浊气,甘心埋头书房或实验室,充分利用“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静下心来,真心实意地搞点研究,做点学问.可以说,淡泊名利,潜心治学,这是一名学者取得成就的前提条件,正如著名科学家丘成桐所说“好的科学家首先要坐得住”.(载《光明日报》2007年2月6日,有删改)
22.细读文段,霍金取得伟大成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古今中外的科学大师都有一个怎样的共同点?(用原文回答)
23.有人认为文章第④自然段的论据有些多余,你认为呢?请说说你的看法.
24.文章引用了著名科学家丘成桐的“好的科学家首先要坐得住”这句话,能给你带来怎样的启示?
五、让有些话穿耳而过
段奇清
①李肇星曾在一篇文章中记述了他儿子3岁时的一些充满意趣的奇言妙语.有次他儿子在回答“人为什么会长两只耳朵”时说:“可以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光进不出就会装不下.”
 ②由此,我想起了一句话:让有些话穿耳而过.
 ③譬如某一天,你无意中听到一些诽谤和中伤你的话语,就让它穿耳而过.那也许是别人对你某一个不经意的行为、某一句不经意的话产生了误解.你要相信,浊者自浊,清者自清,只要假以时日,他一定会看出你的初衷与本真.于是你便拥有了一颗平静安宁的心.
 ④如果偶尔听到有人指责你太不细心,未能做到未雨绸缪、防微杜渐,要让它穿耳而过.尽管他的指责是善意的,可是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渺小的,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不踏入认识上的歧途.不要太过相信“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话,无论自己对将来有多少设想,可它终究没有发生.最为紧要的是要抓住今天,认认真真活在当下.如此,才会在有限的生命中不为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浪费自己宝贵的光阴,才会不为那些旁逸斜出的枝杈失去自己的吟咏与歌唱.你才能听到妻儿的欢声笑语,才能淋浴到金色的夕阳、绚烂的晚照.即便风雨骤然而至,也依然轻裘绶带,玉树临风.
 ⑤如果有人说你才貌双全,要让它穿耳而过.那才华学识本是天外有天、山外有山,那形貌亦是父母的遗传并非自己的努力,原本不值得他人夸奖.
  ⑥如果有人说你出类拔萃,却白璧微瑕,也要让它穿耳而过.是否出类拔萃姑且不说,不完美本是人生的一种常态,如此,你就能摆脱“一次失败就成永远颓势”的阴影,就能走出“局部不完美就泛滥成整体否定”的误区,就始终能保持清醒的头脑.
 ⑦对于一些冷漠无情或者耍小聪明的话,对于一些玩世不恭,不知轻重的话,对于一些上下之势、高低权争、男女绯闻的话,都要让它穿耳而过.这样,你就会秋波无痕,素心如玉.纵然那些对你有用,却让你智所不能逮、力所不能及,以致褫夺了幸福与快乐的话语,就要让它们穿耳而过,随风而逝.
 ⑧ 人生是一个容器,可这个容器的容量实在是非常有限.愁苦与畏惧多了,欢乐与勇气就少了;局促与紧张多了,潇洒与轻松就少了;傲慢与骄矜多了,恭谨与谦虚就少了.一些不需要的话语存放太多了,一些箴言就会无处落脚.让有些话穿耳而过.
17、第①段事例的作用是               .(2分)
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分)
19、从结构上看,③④⑤⑥段之间的关系是        .(2分)
20、第③段中有一个短评“平静安宁的心”,请从第⑦段中找出意思与之相近的两个词语.(2分)
21、读完全文后,给你的人生启示是                  .(2分)
六、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23—27题.(15分)
①生命,对每个人都是铁面无私的.那么,一个人可以活两次,不是很可笑吗?
②其实不是.
③我不妨举两个例子.生长在17世纪的英国人威仁爵士,他原来是格里汉学院与牛津大学的天文学教授.但他在四十八岁那年,突然异想天开,他要改变自己的职业,开始过另外一种陌生的生活,从事一个新的创造性事业.于是他把自己的后半辈子献给了城市建设.他在后半生的四十年中,一共建造了五十三座教堂与坐堂,单单伦敦的保罗座堂就使他名垂千古.称誉他的人都说,威仁爵士活了两次.
④中国唐代诗人温庭筠年轻时放荡不羁,出入于歌楼妓馆,“能逐弦吹之声,为侧艳之词”,为当时士大夫所不齿.他人到中年之后,一改旧习,先后任方城尉与国子监助教,治理地方,颇有政绩;为人师表,作风严谨.连他昔日的朋友都说温庭筠完全变了一个人.
⑤威仁改变职业,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另一项成就;温庭筠再塑人生,从风流才子变成了诲人不倦的老师.对他们来说,不是等于活了两次吗?
⑥在这个意义上说,一个人活了三次,甚至四次都是可以做到的.美国博士史威原来研究宗教,是神学院博士,他后来改学音乐,成为音乐学院博士,又成了当时最杰出的风琴师之一.他中年之后,舍弃舒适的物质生活,去毒蛇猛兽出没的蛮荒野林之中考察.经过多年研究,终于成为一个优秀的医学博士.
⑦为了使自己生活得更充实,我们不妨在某一领域取得成就之后,改变一下自己的爱好,把其他方面的潜能表现出来,让生命之舟驶向另一个成功的彼岸.由些可见,在生命的过程中要为自己另创新路,开拓新的人生境界.这对于充满活力的年轻人来说,尤其必要.
⑧有一位先哲曾经说过:“当一扇门向你关闭之际,另一扇门将向你打开.”   
23.请给选文拟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下面,并说明理由.(3分)
24.找出选文的中心论点,写在下面.(3分)
25.选文主要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什么么作用?(4分)
26.选文第⑧段有什么作用?(2分)
27.读完选文,你觉得自己有什么潜能可以开发?谈谈你将如何开发它.(3分)
再问: 恩恩,谢谢了,可是跟我的要求有些不符啊,500字,十篇。。。。。。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