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翻译求的翻译(最好有题目).《凿壁借光》和《三过家门而不入》能详细些吗?

问题描述:

英语翻译
求的翻译(最好有题目).
《凿壁借光》和《三过家门而不入》能详细些吗?
1个回答 分类:语文 2014-11-11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景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见,公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对曰:“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求买马肉也,公胡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公日:“善!”使内勿服,不旋月而国莫之服也.
译:
齐景公喜欢妇人作男人的打扮,全国人都照这样打扮.景公下令禁止,凡这么穿戴的人就要撕裂她的衣服,扯断她的衣带. 然而人们照样这么作.晏子说:你叫宫里的人作这种打扮,而禁止外面的人这样作就等于挂着牛头让人买马肉,应该也禁止宫内人人这样打扮.于是没超过一个月,全国就再也没有这种打扮的人了.
悬牛首于门而求买马肉,就是典型的挂牛头卖马肉,口头说的是一套,实际上作的又是一套,这是万万不行的.
子罕弗受玉译文
宋国有个人得到了一块玉石,把它献给子罕.子罕不肯接受.献玉石的人说:“(我)把它给雕琢玉器的工匠看过了,玉匠认为是一块宝玉,所以敢把它献给你.”子罕说:“我把不贪财作为珍宝,你把玉石作为珍宝;如果把玉石给我,那么两人都失去了珍贵的东西,不如我们各人都固守自己的珍贵的东西.”
褒扬了子罕.褒扬他洁身自爱、不贪钱财的精神.
三过家门而不入》是指大禹治水的故事.
大禹为了治好水患,救民于水火之中,在治水的过程中,经过家门三次,也没进去探望他的母亲.后来水患终于得到解决,人们用三过家门而不入来表示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
幽王击鼓
周宅丰、镐,近戎.幽王与诸侯约:为高堡于大路,置鼓其上,远近相近,即戎寇至,传鼓相告,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戎寇尝至,幽王击鼓,诸侯之兵皆至.人喧马嘶,褒姒视之大说,喜之.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兵数至而无寇.至其后,戎寇真至,幽王击鼓,诸侯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于骊山之下,为天下笑.
周朝定都丰、镐,接近西戎人.周王与诸侯约定,在大路上修建碉堡,在上边摆放战鼓,(鼓响的时候)远近都能听到,假使戎人来到,击鼓相告,诸侯的兵马都来救天子.戎人曾经来到,幽王击鼓,诸侯的兵马全都来到,衰姒非常高兴,笑了起来.幽王想让褒姒笑,因此几次击鼓,诸侯的兵马几次来到而没有见到戎人.到了后来,戎人真的到了,幽王击鼓,诸侯的兵马没有到来,幽王死在骊山之下,被天下人耻笑.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与老马,老蚁,今人不止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管仲、隰朋跟从齐桓公北伐孤竹,春往冬返,由于没有熟悉地理的向导带路,在回家的路上迷失道路,管仲说:“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啊.”于是就纵老马于军前,任其所至,随而从之,竟得道而归.在山中行军,没有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蚂蚁的土壤有一寸深一仞之处就有水.”就发掘蚁穴,找到了水源.凭借管仲和隰朋的圣明,到他们所不了解的事,也不把向老马和蚂蚁求教学习看作是羞耻的事,现在的人现在人却不承认自己愚昧、不知道学习和吸取圣人的智慧,不太过分了吗
《西京要记》 匡衡
凿壁借光
匡衡少家贫,好读书,夜无油.邻舍秉烛,衡凿壁引光读书.
[白话]西汉人匡衡,小时家里很穷,非常喜欢读书,但晚上家里没有油点灯.邻居房里点着灯,匡衡就把墙壁凿一个洞,让灯光从洞里透过来照着读书.
狐假虎威》的译文
《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后因以“狐假虎威”喻仰仗别人的威势或倚仗别人威势来欺压人
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狐狸说:“您不敢吃我!天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狐狸常用来比喻仰仗别人的威势或倚仗别人威势来欺压人
【原文】
孟子之少也,既①学而归,孟母方绩②,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③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④之废学,若我断斯⑤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⑥居则⑦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斯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孟子惧,旦⑧夕⑨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⑩矣.——选自《列女传》
【注释】
①既:已经.②绩:把麻纤维披开再连续起来搓成线.这里指织布.
③以刀:用刀.④子:古代指你.
⑤斯:这.⑥是以:因此.
⑦则:就.⑧旦:早晨.
⑨夕:泛指晚上.⑩道:法则、方法.
【译文】
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发这样大的火?”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问才能增长知识.所以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孟子听后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法则.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下一页: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