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中最毒的蛇是什么?

问题描述:

沙漠中最毒的蛇是什么?
并且有关它的简介.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12-02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角响尾蛇生活在沙漠或红土中那些被风吹过的松沙地区.它是靠横向伸缩身体前进的,方式很奇特.
角响尾蛇在夜幕降临后不久就开始捕食.它吃啮齿类动物,例如更格卢鼠和波氏白足鼠.白天它在老鼠洞里休息,或是将自己埋藏在灌木下,与沙面保持同高,很难被发现.
像其他响尾蛇一样,角响尾蛇的尾部有响环,这是由它身上一系列的干鳞片组成的.这些鳞片曾经也是有活力的皮肤,变成死皮后就成了干鳞片.角响尾蛇会摇动响环,向入侵者发出警告:被它咬到是会中毒的!
角响尾靠一种奇特的横向伸缩的方式穿越沙漠,这使它抓得住松沙,在寻找栖身之处或猎物时行动迅速.
当角响尾蛇从沙地上穿过时,会留下其独有的一行行踪迹.
响尾蛇为了长大而蜕皮.每次蜕皮,皮上的鳞状物就被留下来添加到响环上.当它四处游动时,鳞状物会掉下来或是被磨损.野生蛇的响环上很少超过14片鳞片,而在动物园里饲养的蛇可能会有多达29片的鳞片.
响尾蛇和蝮蛇一类的蛇,它们的“热眼”都长在眼睛和鼻孔之间,叫颊窝的地方.颊窝一般深5毫米,只有一粒米那么长.这个颊窝是个喇叭形,喇叭口斜向朝前,其间被一片薄膜分成内外两个部分.里面的部分有一个细管与外界相通,所以里面的温度和蛇所在的周围环境的温度是一样的.而外面的那部分却是一个热收集器,喇叭口所对的方向如果有热的物体,红外线就经过这里照射到薄膜的外侧一面.显然,这要比薄膜内侧一面的温度高,布满在薄膜上的神经末梢就感觉到了温差,并产生生物电流,传给蛇的大脑.蛇知道了前方什么位置有热的物体,大脑就发出相应的“命令”,去捕获这个物体.
响尾蛇尾巴的尖端地方,长着一种角质链装环,围成了一个空腔,角质膜又把空腔隔成两个环状空泡,仿佛是两个空气振荡器.当响尾蛇不断摇动尾巴的时候,空泡内形成了一股气流,一进一出地来回振荡,空泡就发出了“嘎啦嘎啦”的声音.
响尾蛇死后咬人的秘密
响尾蛇奇毒无比,足以将被咬噬之人置于死地,但死后的响尾蛇也一样危险.美国的研究指出,响尾蛇即使在死后一小时内,仍可以弹起施袭.
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行善者地区医疗中心”的研究者发现,响尾蛇在咬噬动作方面有一种反射能力,而且不受脑部的影响.
研究员访问了34名曾被响尾蛇咬噬的伤者,其中5人表示,自己是被死去的响尾蛇咬伤.即使这些响尾蛇已经被人击毙,甚至头部切除后,仍有咬噬的能力.
科学家一直以来只知道,响尾蛇的头部拥有特殊器官,可以利用红外线感应附近发热的动物.而响尾蛇死后的咬噬能力,就是来自这些红外线感应器官的反射作用;即使响尾蛇的其它身体机能已停顿,但只要头部的感应器官组织还未腐坏,即响尾蛇在死后一个小时内,仍可探测到附近15厘米范围内发出热能的生物,并自动做出袭击的反应.
人类被咬后,立即便有严重的刺痛灼热感,如大型昆虫的叮咬,随即晕倔.这只是初期的症状.晕倔时间短至几分钟,长至几个小时.恢复意识后感觉身体加重,被咬部位肿胀,呈紫黑色;体温升高,开始产生幻觉,视线中所有物体呈一种颜色(大部分呈褐红色或酱紫色)响尾蛇的毒液与其他毒蛇毒液不同的是,其毒液进入人体后,产生一种酶,使人的肌肉迅速腐烂,破坏人的神经纤维,进入脑神经后致使脑死亡.生还者回顾说,切开其肿胀的胳膊,他发觉整个胳膊的肉都烂掉了,里面都是黑黑的粘乎乎的东西,就如同透了而烂了的桃子.
响尾蛇(xiangweishe)(crotalusadamanteus)脊椎动物,爬行纲,蝮蛇科(响尾蛇科).一种管牙类毒蛇,蛇毒是血循毒.一般体长约1.2米.体呈黄绿色,背部具有菱形黑褐斑.尾部末端具有一串角质环,为多次蜕皮后的残存物,当遇到敌人或急剧活动时,迅速摆动尾部的尾环,每秒钏可摆动40~60次,能长时间发出响亮的声音,致使敌人不敢近前,或被吓跑,故称为响尾蛇.在眼和鼻孔之间具有颊窝,是热能的灵敏感受器,可用来测知周围敌人(温血动物)的准确位置.肉食性,喜食鼠类、野兔,也食蜥蜴、其他蛇类和小鸟.常多条集聚一起进入冬眠.卵胎生,每产仔蛇多达8~15条.主要分布于南、北美洲.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