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问题描述:

如何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11-15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自我约束──一定要让孩子明白某些行为如打人是不对的,他们应该学会区分正确和错误的表达愤怒的方式.关心他人──孩子应该学会关心别人,理解他人的感受.
相关:◇ 小班专题计划. >>详细◇ 追求教学风格应该注意的几 >>详细◇ 追求教学风格应该注意的几 >>详细◇ 分析幼儿游戏活动与幼儿良 >>详细 良好的个性品质 学龄前儿童对于即将开始的学校生活通常感到既兴奋又紧张.的确,一旦走进校园,他们面对的是不同于家庭或幼儿园的陌生环境. 学校的常规往往不同于幼儿园,大多数5岁的孩子入学时还没有良好的与人交往的能力或较稳定的情绪,形成这一切需要时间和训练.如果他们在幼儿园阶段就有机会培养相关的个性品质的话,对学校生活的适应能力就会大大增强.教育工作者总结了学前儿童需要培养的个性品质. 自信──孩子自我感觉良好,相信自己能够成功.自信的孩子通常更愿意尝试新事物,并且在第一次尝试失败后再做努力. 独立──孩子应该学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动力──要培养学习动力,增强孩子的求知欲. 好奇心──必须保持孩子天性中具有的好奇心,使他们能够从所有的学习机会中获得乐趣. 毅力──使孩子学会做事善始善终. 合作──孩子一定要能够与他人相处,学会与人分享快乐和遵守公共秩序. 自我约束──一定要让孩子明白某些行为如打人是不对的,他们应该学会区分正确和错误的表达愤怒的方式. 关心他人──孩子应该学会关心别人,理解他人的感受. 教育工作者指出,在培养学前儿童的这些个性品质时,家长的作用不容忽视,甚至超过了幼儿园,因而教育工作者进一步为家长们提出了建议. 1.让孩子相信自己正在受到关注.研究表明,当孩子得到别人的注意和鼓励时,他们会激动、兴奋;感受到被爱的孩子可能更自信. 2.为孩子树立好榜样.孩子喜欢对所见和所闻进行模仿,家长尊重他人、与人分享的行为都能影响孩子;要使孩子学会考虑他人的感受. 3.以乐观的态度对待学习和学校.孩子是怀着发现和探索世界的强烈愿望来到这个世界的,家长应该鼓励孩子保持这方面的好奇心,对他们所做的事情报以热情,如当孩子画了一张画的时候,可以鼓励说:“你画得很棒!”家长的每一份鼓励都有助于孩子对自己的劳动产生自豪感,对学习和学校产生强烈的向往.家长可在去幼儿园或学校的路上,给孩子讲述即将开始的各种有趣的活动,如手工课、野游,还可以热情地讲述孩子将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如读书、测量、称重等. 4.创造让孩子重复的机会.孩子在学习滚爬、发音等过程中需要反复练习.事实表明,孩子们并不会厌倦重复,相反,当他们通过反复练习达到熟练,能够用以帮助更年幼的孩子时,他们自然会更自信,对学习新东西跃跃欲试. 5.使用适度的纪律加以约束.那些受到家长纪律约束的孩子通常更易与人相处,在学校中比那些家长一味严厉或溺爱的孩子表现好. 要做到这点,家长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学会指导孩子的活动,不加以不必要的限制或试图进行控制. ·要求孩子做什么的时候最好说出理由,例如,对孩子说“请把玩具车从楼梯上搬走,这样别人才不会被绊倒”,而不要说“照我说的做”. ·倾听孩子的话,了解他们的感受,看看他们是否需要特别的帮助. ·家长生气的时候,别忘了表现出对孩子的爱和尊重,批评应针对孩子的行为而非孩子本人.例如,对孩子说“我爱你,可你在墙上画面是不对的,你这么做让我生气”. ·帮助孩子作出选择,解决问题,可以问4岁的孩子:“我们怎样做才能不让凯文推倒你堆的积木?比如这样……” ·对孩子抱积极鼓励的态度,对他们做得好的事情予以赞扬.微笑和鼓励永远比粗暴的惩罚更能使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 6.让孩子自己动手.毫无疑问,小孩子需要家长的格外照看,但他们更需要学会自己做事情,如穿衣服、收拾玩具等,这样才能形成独立的生活能力,培养自信.让孩子自己动手的另一重要方面是不要事事替他们作决定,而要引导他们自己进行选择. 7.鼓励孩子与他人相处.学前儿童需要接触社会,开始了解他人的观点.事实证明,小孩子上学前如能常和家庭外的成人和儿童接触,上学后更容易和老师、同学相处. 学龄前儿童如何做好入学准备,是学前教育中貌似简单实则重要的一环.近年来,美国的儿童教育工作者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结果表明,儿童在未来学校生活中的成功取决于生理、心理和智力等方面的综合因素.其中包括:健康的体质,语言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对周围世界的基本知识,对外界环境较成熟的适应能力等. 教育工作者们指出,帮助学前儿童做入学准备的成年人应当意识到,影响儿童入学准备的因素有多种.首先,学前儿童的能力发展无论从哪方面来讲都不是平衡的,大多数孩子总有某个方面强于其他孩子.同时,入学准备也受到学校办学思想的影响,有的学校就是要求学生听话,好好从字母学起;有的学校更看重孩子能否与别人友好相处.所以,家长应该了解自己孩子的特点,并到学校了解校长、教师的要求,与之讨论存在分歧的地方.近年来,教育工作者在广泛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出了入学准备的几大要素. 健康的体质 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正处在新生活的起点上,格外需要科学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安全的环境以及定期的身体检查,这将有助于减少以后疾病等影响学习的因素.事实上,儿童的健康始自他们的胚胎期,孕妇应该定期进行检查,并保证饮食的营养与充分的休息,杜绝烟酒和有害药物.孩子出生以后的健康同样依靠合理的饮食等来维护,如果学龄儿童保持数量和营养合理的进食,他们上课的注意力就更能集中.专家建议的营养饮食包括面包、谷类食品、水果、蔬菜、肉、禽、鱼等以及相关的替代品(鸡蛋、豆制品),牛奶、奶酪、酸奶等,应避免过多的脂肪和糖.除了必须的营养,学前儿童需要经常锻炼以促进身体的协调能力,可通过投掷、跑跳、攀登、随音乐跳舞等运动锻炼大肌肉;可通过蜡笔绘图,做拼图游戏,学用平头剪刀和拉链等,增强手的灵活性.这些技能通常在幼儿园是可以得到训练的.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某些功能异常或残疾表现,应立即带孩子就医,要知道及早发现问题并及时治疗往往能避免许多悲剧的发生. 良好的语言和认知能力 学前儿童在幼儿园阶段就要参加多种活动,这些活动要求他们使用语言并解决问题.语言能力较差往往对他们入学后产生不良影响. 家长可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孩子学会交流,了解世界,以促进日后学校学习的良性循环.家长应做到以下几点. 为孩子提供游戏的机会.孩子们发现世界,发展创造力和积累生活知识等方面的能力大都通过游戏.如,当孩子堆积木时,就形成了几何图形、物体造型、平衡等概念;和他人一起游戏,则有助于孩子懂得怎样协商合作. 多和孩子交流.孩子们有着自己的思想感情、喜怒哀乐.随着他们语言能力的发展,家长要鼓励他们说话.家长应耐心地听孩子说话,以了解其心理活动,发现孩子的所知和不知,明白孩子是怎么想的和怎么学的,并且让孩子感到家长对其感受和思想的重视.家长还要主动与孩子说话,详细地讲解一些日常活动如吃饭、洗澡的过程. 学会与孩子交流之中的问与答.家长面对孩子不应该只是说“是”或“不是”.提问题可以帮助孩子比较和识别事物.家长回答孩子的问题则要尽量周全,可能的话,应鼓励孩子试着回答自己的问题.如果家长不知道答案,就要对孩子坦言,然后和孩子一起尝试找出答案. 每天为孩子大声朗读.为孩子朗读可以从孩子出生时起,并在整个学前阶段持续不断.虽然孩子在开始时可能听不懂这些故事或诗歌,但是孩子可在听的过程中知悉家长的声音,和家长产生亲近感.此外,孩子的身边经常有些阅读材料,可使其对语言和阅读的兴趣较快增长. 控制孩子看电视.电视是孩子身边仅次于家长的最具影响力的老师.好的电视节目可以拓宽孩子的视野,促进学习,坏的节目或过长时间观看则适得其反,甚至有害健康. 客观评价孩子的能力和兴趣.一方面,家长要为孩子确定高标准,鼓励他们尝试新事物;另一方面,孩子的压力过大,总被要求做一些不感兴趣或力所不及的事,就会感到难过和沮丧.家长不要盲目指责孩子“笨”、“傻”,那样会极大地挫伤他的自尊心、自信心,影响他在学校中的表现.孩子做得好的事情,家长则要予以表扬. 多为孩子提供接触外界的机会.孩子的多样化经历将有助于他们了解这个世界.无论家居何处,周围环境都蕴含着新的体验.可带孩子到周围散步,坐公共汽车,参观博物馆、图书馆、动物园等公共场所.还可依孩子的兴趣,让他欣赏和学习音乐、舞蹈、绘画.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关于A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