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的故事"齐桓公不背曹沫之盟,晋文公不贪伐:原之利,魏文侯不弃虞人之期.",请问具体是哪三个故事

问题描述:

中的故事
"齐桓公不背曹沫之盟,晋文公不贪伐:原之利,魏文侯不弃虞人之期.",请问具体是哪三个故事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09-25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语出《资治通鉴》,是作者司马光的议论.司马光在《通鉴》周显王十年(前359)叙述卫鞅(即商鞅)变法之后,有一段关于守信用的议论,在议论过程中提到了四个历史故事,即“齐桓公不背曹沫之盟,晋文公不贪伐原之利,魏文侯不弃虞人之期,秦孝公不废徙木之赏.”
  1、齐桓公不背曹沫之盟
  事见《史记·刺客列传》,鲁国让曹沫为将军,与齐国作战,打了三次败仗,鲁庄公害怕而献遂邑的土地与齐讲和,但仍以曹沫为将军.后来齐桓公与鲁国在柯地会盟,齐桓公与鲁庄公已经在坛上盟誓,曹沫突然手持匕首劫持了齐桓公,齐桓公左右的人都一下愣住了.齐桓公问:“你想干什么?”曹沫说:“齐国强大,鲁国弱小,但你们大国侵夺鲁国也太过分了.现在鲁国的城池已经就是就是齐国的国境了,你应该好好想想怎么办了.”在这样的无奈的时候,齐桓公便答应归还侵夺鲁国的土地.曹沫听后便扔下匕首,走下盟约的高台,走到面北群臣的位置,脸色不变,言谈如故.齐桓公脱离了危险,勃然而怒,但想毁约.管仲说:“不能这样,贪图小利而逞一时之快,在诸侯面前不讲信义,就会失去天下的援助,不如把土地给他们.”最后齐桓公便将侵夺鲁国的土地还给了鲁国.曹沫三次战败而失去的土地都又回到了鲁国.
  2、晋文公不贪伐原之利
  事在《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公子重尔在外流亡很多年,当时很多诸侯国不接纳他,但到了楚国后,楚国热情地招待了他,在招待他时,楚国国君问他说:“如果你以后做了晋国国君,将如何报答我?”重尔说:“我看你什么贵重的东西都有,我不会有更稀罕的东西送给你,不过借你吉言,以后我果然做了晋国国君,如果我们在战场上相遇,我便以退避三舍(一舍三十里)作为回报吧!”后来,重尔果然作了国君,成了晋文公.他也果然与楚国在中原战场上相遇,晋文公便实践了自己的诺言,退避近百里以报楚国招待之恩.
  3、魏文侯不弃虞人之期
  事见《资治通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魏文侯在与群臣饮酒十分高兴的时候,天下起了雨,魏文侯想起了他与虞人(山林管理者)相约当日要打猎,于是,他便亲自去告诉人家因天雨不能打猎了.此事已在《通鉴》故事(2)中已做了介绍.
  4、秦孝公不废徙木之赏
  事见《资治通鉴》周显王十年(前359),即在司马光这段对信用的议论之前.秦孝公任用公孙鞅变法,法令已经制定,但还未公布.公孙鞅怕老百姓不信,便在国都咸阳集市立起一根三丈高的木杆,下令说谁能把他杠到北门去,便给他十金.老百姓觉得奇怪,也没有人敢去搬运.公孙鞅又下命令说:“能杠过去的人给五十金.”于是有一个人便将此木挪到了北门,公孙鞅立即便给了他五十金.此后,公孙鞅才颁布了变法的法令.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这一步看不懂
下一页:这题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