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曙光怎么样

问题描述:

文明的曙光怎么样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11-10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赤军先生《文明的曙光》一书入手,花了点时间翻完,不由想写些什么.太白诗云:“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这不仅是早期蜀文化的写照,也反应出我们对于历史有太多的盲点.除了因为甲骨文出现后而得以保留的史料和艰苦的考古发掘,三代时期的华夏是什么样子,我们并没有坚实的史料基础.作为文明中心地带的黄河中下游尚且如此,东夷、山戎、百越等周边少数民族的历史就更若隐若现于广阔的九州大地上,等待运气给我们以发现一鳞半爪痕迹的机会.但这不等于说历史就可以戏说.《开辟演义》式的作品毕竟只是小说家言,当李济的发现为我们打开古文明的大门后,如何去认知文明的根源便不再只是一个可以轻易谈论的话题.任何对于祖先起源的不严肃,都会像蝴蝶效应一样,对当下的思想发生重大的影响.谁敢说炎黄概念的重提对于辛亥革命仅仅是微不足道的口号,而谁又能否认日本对于自身与中华关系的重新定位极大的改变了东北亚的历史并引向了今天的现实?科举制曾经培养发掘了大量的文史人才,他们精通中国的文字演变,清楚三千年间的政治沿革与制度设计,能够写出精美到无一字无来处的优美诗句,可以巧妙的把对君王和时事的暗讽潜藏在对古人事迹的感怀中,但这个时代终于落幕了.工业文明的崛起使得曾在农业文明时代高居于世界之王位置遥遥领先的天朝上国不知所措,救亡图存富国强兵的铁血意志超越了风花雪月的闲适雅致.历史在这一刻成了凝聚民族的最后精神支柱,却也在西学东渐的欧风美雨中迎来层出不穷的质疑.学理上的禹是虫、文学上的理水、精神上的禹步,搀杂在一起,既追问着中国从何处来,更疑惑着中国向何处去.于是历史不仅再次作为意识形态介入了现实,更需要和意识形态做一次亲密接触.在这种现实背景下,除了专业的研究人员,历史对于普通人仅仅是课本上需要记忆而不需要质疑的知识点.使用唯一角度审视研究的结果,就是影射史学的大行其道.过度的干涉与解读,不可避免的令人们对于严肃历史日益敬而远之.以致当因为现实的变动出现思想真空时,老佛爷式的宫闱秘闻成了历史唯一的颜色——俗艳.小凤仙的传奇掩盖了棉花坡的血战,千古圣人曾国藩的涂抹使得那个把倔强谦退作为立身风格的纯臣被模糊成了面目不清的权术高手.金钱驱使下,此风愈演愈烈:既然乾隆可以是下江南时倚红偎翠的风流皇帝,那么康熙微服私访也不是什么新鲜事,至于他们中间的雍正怎样被穿越女发好人卡,就更是掘金的好题材.然而我们毕竟不能通过这样《忐忑》般不着调的方式去了解历史.子曾经曰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现实的忙碌使得许多人不要说阅读《春秋左传注》,甚至连细细看一遍《东周列国志》都已经是奢望,严而不肃的历史读物竟成为可遇而不可求的稀缺资源.随着电视节目泛滥而茁壮成长的谈史热,与许多一知半解却不惮于解构历史的网络写手一拍即合,本应醇厚的历史便成了兑水的牛奶——更何况还不乏许多在中间夹带私货的三聚氰胺.看似我们知道了许多历史知识,但穷根究底,无非是一点抖机灵的伪历史段子和书商与写手双赢背后的羊毛出在羊身上.所幸我们现在还能看到山西人民出版社的这套青年国史读本,这样肯老老实实说故事的作品,在当下即使不能说绝无仅有,但誉之为凤毛麟角应当不算溢美过甚.在这个不把曹操说成KTV的CEO就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的年代,见过太多替古人代言的水货,能够不玩花枪、不自视比古人高明、不卖弄写作技巧和肚里几本野史的作者,不能不令人耳目一新.简洁明快却条理清晰的叙事,或许与作者长年浸淫于日本文化不无关系,却很能看出一个人的语感和风格.鲁迅曾有言,宁可把写小说的题材缩成速写,绝不把作速写的题材拉成小说.作为早早即以《宛如梦幻》成名的网络作者,赤军先生没有许多后辈那种少年得志的轻浮,扎实的功底和朴实的文字,使得这本《文明的曙光》就像一碗敦实的粟米饭,淡然平实中自有一股滋味,而落到肚里则倍感瓷实.大概这就是十年磨一剑与萝卜快了不洗泥的区别吧.如果要做一个对比,可能这套读本要致敬和超越的对象就是《上下五千年》.相较于这套历史普及读物中的经典,由于后出,《文明的曙光》得以采用夏商周断代工程及新考古发现的资料,这方面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写作体例上,前者的小故事串联式和本书可谓一脉相承,使得本书虽名为青年读本,但受众范围却能够向下延伸到学龄儿童,只是若出版社有这方面的考虑,恐怕对于专有名词中的生僻字还是加以若干注音注释为好(如祭仲的zhai).如果说与《上下五千年》相比有什么不足,大概由于不同时期出版风格不同,本书虽然在地图年表和页边页角的小注释框上使人眼前一亮,可书中却没有一幅版画插图,诚为遗憾.末了不妨给书再做个广告,作为本书策划的汉唐阳光在专业的历史研究作品方面也颇有建树.不提金冲及、杨奎松和杨天石几位的如雷贯耳,王奇生的《党员、党权与党争》和邓野的《联合政府与一党训政》都是近年相关领域叫好又叫座的作品.套用某电视台的广告——相信品牌的力量,我们对于本书以致这套读本后续作品的质量,显然应有充分的期待.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