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越轨行为理论中初级越轨和次级越轨是怎么样定义的,主要是两者的概念!

问题描述:

社会学越轨行为理论中初级越轨和次级越轨是怎么样定义的,主要是两者的概念!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11-13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标签理论开始形成其理论的雏形,这以莱默特(Edwin Lement)1951年出版的《社会病理学》(《Social Pathology》)一书为标志.在《社会病理学》一书中,莱默特将越轨划分为“初级越轨(primary deviance)”和“次级越轨(secondary deviance)”.
他认为,几乎每一个人都可能偶尔发生越轨行为,绝大数的这类行为都是暂时的、试探性的、轻微的和容易隐瞒的.这类第一次发生的、虽然违背了普遍地行为规范、但行为者本人与别人却并没有这样认定的越轨行为是初次越轨行为.例如,一个青年人出于好奇而吸了一次毒、偶尔发生的漏税行为等,这些行为并没有引起很多人的注意,行为者本人也不承认自己是越轨行为者.但是,如果这样的行为被公布于众,而且行为者的朋友、父母、雇主或警察、法庭等也视这个人为越轨行为者,他就有可能发展成为再次越轨行为.当再次越轨行为出现时,不但别人这样看——如认为某人是吸毒者、小偷、骗子、无赖或“怪人”等——而且行为者本人也会有意无意地接受了这些“标签”.一旦某人被贴上了越轨行为的标签,他周围的人会对他另眼相看.这就会迫使他与其他越轨行为者为伍,以越轨行为者自居,按照这种行为模式去做,并将此类行为变成自己的习惯,甚至终生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换言之,初级越轨(primary deviance),即偶尔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并未对个人的心理形象和社会角色发生持续的影响;次级越轨(secondary deviance),即卷入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并被其他人标签为越轨而且越轨者本人也这么接受了.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