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诚信建设的必要性

问题描述:

科学研究诚信建设的必要性
1个回答 分类:语文 2014-11-11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科学道德日益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这是因为,近些年来,从课题申请、获得资助到成果鉴定、论文发表等各个环节;从一般研究人员到骨干,乃至高层科学家,均有涉及不端行为者.而且,科学不端行为往往与各种利益共同体纠结在一起,错综复杂,难以得到应有的惩治,有愈演愈烈的趋势\x0d日前,国家科技部成立了科研诚信建设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由15位著名科学家和专家组成的这一委员会将负责指导中国科研诚信建设工作,并对科研不端行为典型案件的查处提出咨询意见.科技部部长万钢并且表示,科技部还将从健全法制、加强管理、促进科学共同体内部的规范约束以及科技人员自身的道德自律等四个层面系统推动科研诚信建设工作.\x0d科学道德近些年来日益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如果以1919年中国科学社的成立作为我国科学体制化的起点,至今尚不满百年,在此期间,科学技术的发展有过种种艰难曲折,但从未像今天这样受到科学不端行为的困扰.从课题申请、获得资助到成果鉴定、论文发表等各个环节;从一般研究人员到骨干,乃至高层科学家,均有涉及不端行为者.而且,科学不端行为往往与各种利益共同体纠结在一起,错综复杂,难以得到应有的惩治,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中国科学院《关于科学理念的宣言》就严正指出:“通过科学不端行为获取声望、职位和资源等方面的问题日趋严重,加强科学道德规范建设,保证科学的学术信誉,维护科学的社会声誉,已成为当前我国科技界的重要任务.”我们必须直面事实,正视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x0d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会不时发生如此严重的不端行为?按理说,科学技术工作者是有知识、讲操守的人,怎么会沾上不端行为?其实,并没有什么科学道德的“保险箱”,任何人都不能拍拍胸脯打保票:我不会违背科学道德规范,尤其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中,在科学社会化的大背景下.这主要是因为,科学技术工作者也是人、社会中人、有七情六欲的人.凡是人,就有可能犯错误、“出轨”.德国诗人歌德说过一句直透人性的话:在我心中有两个灵魂.人人心中都有两个灵魂,一正一邪,一善一恶,一个灵魂促你向善,一个灵魂拉你堕落(当然,实际上并非这样黑白分明).科学家也不例外.特别是,当今科学那么重要,竞争那么激烈,诱惑又那么多,一不小心就可能触犯科学道德.就以曾闹得沸沸扬扬的韩国科学家黄禹锡来说吧,许多人都感到困惑:黄已那么有名那么有成就,怎么会弄虚作假,以致身败名裂呢?殊不知,就在他被捧上天的时候,他的创造干细胞研究“世界第一”的欲望也急速膨胀起来,以为自己真是无所不能的“最高科学家”.于是,走上了那条众所周知的歧路.连黄禹锡都不能打保票,况我辈乎?应该清醒地看到,学术不端行为古今中外都有,不是什么新东西.但在当今,在市场经济和科学社会化的背景下,背离科学道德的可能性不是减少了,而是增加了,决不能掉以轻心.\x0d因此,务必提升不端行为的成本.俄罗斯思想家普列汉诺夫说过,利益是道德的基础.你弄虚作假,或者抄袭剽窃,非但不会受到应有的惩处,反而名利双收,得到提升和重用,有房子车子,何乐而不为?因此,要遏制学术不端行为,就一定要让不端行为付出沉重代价,受到谴责和惩处,甚至身败名裂.现在的问题恰恰在于,不端行为的成本太低了,代价太小了.人们往往见怪不怪,眼开眼闭;即便被发现,多数也以初次、下不为例、家丑不可外扬等不了了之或从轻发落.这种态度使不端行为恶性循环,败坏了学风,损害了科学的形象和声誉.据估计,我国的研发投入已高达5000亿人民币,但鲜见高质量的成果,投入与产出不相称.不端行为的成本不高,研发的成本却高了.两者孰重孰轻,不难衡量.\x0d不过,再如何从严处置,提高不端行为的成本,也并非治本之策,诚实守信才是根本.著名科学家埃里克森说得好:“智力活动上的诚实创造了科学.”忠实于客观事实,不随意编造和篡改数据,是最起码最基本的科学道德.科学之所以为科学,就在于努力反映客观、揭示客观规律.弄虚作假,底线都越过了,守不住了,还谈得上什么科学?我国老一辈科学家王淦昌说,“科学研究是硬碰硬的事”,就是说,要经得起实践反复的严格的检验,不管科学如何发展如何变化,都是如此.\x0d因此,诚信乃科学对其从业者的根本要求,是科学道德的基石,关系到科学的生存和发展.但真要把它内化为信念、外化为行动,并不容易.最大的障碍,一是急功近利的心态,一是各种利益共同体的干扰.比如,烟草公司要否定吸烟的危害,制药公司要夸大药物的功效,或者顶头上司要展示业绩,如果你急于名利或挡不住诱惑,那么不端行为就几乎不可避免.不过,我相信既然诚信与科学内在相连,那么坚守且锲而不舍者,必定会笑到最后.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下一页: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