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丐是怎么形成的?我们能同情吗!

问题描述:

乞丐是怎么形成的?我们能同情吗!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10-22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三言两语他并没有刻意去欺骗哪个人,给不给钱是你的事.给乞丐施舍一些钱财,也是我们保持同情心的一种方式.杨同广 我家乡的小镇上有一位双腿截肢的老人补了30多年的自行车轮胎,一对残疾夫妇风雨无阻摆水果摊,供养两个女儿上大学.他们虽然贫穷,但是活得有尊严.肖勇
为了自己、为了家人,一个残疾人选择了10年的风餐露宿、10年的匍匐街头,他容易吗?如果世上只允许剩一名乞丐,我会毫不犹豫地投王绍臣一票.遇之 建议管理部门在乞丐经常出没的地方,用告示牌提醒路人:“政府已设立救助机构,不要投钱给乞丐.”“恶化”乞丐的乞讨环境,迫使他们去救助站寻求帮助,同时也断了职业乞丐的财路.吴矛 他讨点钱不容易 作为一个残疾人,每天风餐露宿地流浪街头,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尤其是深圳苦夏漫长,我们坐在空调房里还嫌热,更不用说一个腿脚不便、年过半百的乞丐在烈日下奔波乞讨,该是多么的辛苦.而且,并非每个人都有同情心,有不少人对乞丐可怜兮兮的哀求置若罔闻,甚至会斥责、侮辱乞讨者.乞丐讨点钱真的很不容易,如果不是生活所迫,谁又愿放弃尊严?那些好逸恶劳的人可能会选择出卖良心、为非作歹,或者出卖尊严、从事肉体交易来换钱,但是很难走上行乞这条路.毕竟,做乞丐更需要勇气,也是很辛苦的. 王绍臣每月能赚一两千元钱令人眼红?不妨设想一下,叫那些在工厂、工地出卖廉价劳动力的打工仔去做乞丐,又有几个人能拉得下面子响应呢?而且,好手好脚又年轻的人如果行乞,恐怕连每天的饭钱都讨不到.因此,不是人人都可以做乞丐的.乞讨者只要不偷不抢,不出卖灵魂与肉体,哪怕是利用人们的同情心能赚大钱也无可非议.我们还是对他们宽容一些吧,就算是有人以乞丐为职业,也用不着说三道四.读者桔子 以后最好别给钱,帮乞丐吃饱穿暖就行了 该“职业乞丐”的收入之高真令我大吃一惊,这也从侧面说明我们市民是极具同情心的.市民同情的是乞丐的遭遇,希望他们能够生存下去,并且能够自强不息,早日自食其力.而该名乞丐却拿钱来养活一家人,甚至还拿钱来买手机,居然还使全家过上了全村中等水平的生活,这大大有违市民的初衷.而且,这样会在社会形成一种坏风气——使他人觉得不劳而获是可行的,可能有人会来学他.我建议以后市民帮助乞丐不要给钱,最好是给食物、衣服,只要帮助乞丐解决温饱即可.我有一次在中心公园遇到一位老婆婆,刚好身边没有零钱,只有一罐八宝粥,就给了她.她欢喜得不得了,到一边津津有味地吃了.其实,符合条件的乞丐大可以去救助站,对于那些不想去救助站的乞丐,政府可以在各个小区、车站设立一些施舍点,方便市民提供一些吃不完的食物以及不穿的衣服给乞丐.乞丐需要的话,就可以去施舍点解决温饱问题.沙河读者何毅 宽容的社会容得下“假乞丐” 都说现在的社会愈加趋向宽容,比如对同性恋、对艾滋病患者,人们的态度都在由以前的歧视转为理性看待.但我们对乞丐的态度,恐怕与宽容还有一点距离,尤其是对那些有“劳动能力”者. 我知道,整个社会所提倡的价值观是劳动光荣,鄙弃不劳而获者.但我更知道,即便是法律,也没有任何一个条款规定有劳动能力者不得做乞丐.其实,做乞丐的自由也应当看作是我们自身的自由.实际上,我觉得一部分人对职业乞丐的鄙视,还是源于“平等”意识.在某些人的潜意识里,无论干什么,都得同等付出,甚而“平等”到不情愿看到一个乞丐的不劳而获.其实,想必任何人都清楚,别说乞丐有真假,就是其他行当,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具体到王绍臣,我们只看到了他的表象,又有谁深入到其内心深处?他就那么喜欢做一个乞讨者吗?我们津津乐道的仅是他讨来的钱有多少、又花在何处上.宽容地对待一个乞丐吧!这也是对我们自身的宽容.一个容忍不下“假乞丐”的社会,也决不可能会是一个充满爱心的社会.媒体工作者朱启禧 如果他把手机亮出来,还会有人给他钱吗? 试想,王在乞讨时会不会弄得自己衣不蔽体、可怜巴巴(这也是一种语言)?只有这样,才会有人抱着不让他饿肚子的想法给他钱.如果他把自己及家人生活的真实状况表达出来,比如把手机亮出来,还会有人给他钱吗?用虚假的情况取得他人同情的资助,就是一种欺骗. 王这样的人善于博取他人同情,说明头脑灵活,应有可能自食其力.即使起初乞讨了几年,后来也应该用剩下的钱做本钱,设法摆脱乞丐生涯,而不应装电话、买手机,继续躺在别人的同情心上过日子.他的例子带来了不良的社会影响,纵容了懒汉思想,降低了部分群众资助真正失去生活能力的乞丐的信心,这种行为应该受到指责.蛇口居民小张 给乞丐发放“乞讨牌照” 每次遇到乞丐我都会施舍一点零钱,有一回朋友劝阻我说:这些人都很富有,他们白天乞讨,晚上用手机、住旅馆,帮助他们等于纵容了懒惰.朋友的话让我感到悲哀:也许许多长期乞讨者并不贫穷,但当初入行时必定有不得已的苦衷,不然怎放得下常人的尊严?即使现在有钱了,但如果不继续乞讨,他们将很快重新陷入贫穷当中.其实乞丐除了有碍市容之外,对社会并无多大危害,而乞丐对社会的贡献却很少人去思考.他们在得到钱物的同时,也净化了施舍者的心灵,令施舍者感到满足和崇高,美国的一个社区就曾经发生过把赶走的乞丐请回来的事情. 王绍臣先生在失去劳动能力的情况下非但没有自暴自弃,而且勇敢地肩负起养育家庭的重担,其行为让我万分钦佩.我国现阶段社会福利水平还不高,我认为政府应该建立审查制度,给确实需要帮助而又愿意做乞丐的人发放乞讨牌照,保护他们的权益,也保护施舍者免于上当受骗.教师王建道 会让孩子抬不起头 别以为王绍臣靠乞讨得来的钱供两个孩子上大学、一个孩子中专毕业,全家都过着“小康生活”,一家人就能真正开心起来.实际上,他的所作所为已经使他的孩子背上了沉重的“十字架”,成为他们一生的耻辱. 王绍臣的孩子在别人骄傲地谈起自己的父亲时,他们却羞于出口,父亲是他们心中“永远的痛”.没有哪个孩子愿意自己的父亲是名乞丐.人可以穷,但不能没骨气、没志气,王绍臣“丧志”当职业乞丐,将使子女永远抬不起头来.而且将会对他们以后的工作、生活带来重大负面影响.想想看,又有谁愿当一名乞丐的儿媳或女婿? 父亲是子女学习的榜样,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为子女做出表率,做“大写的人”.王绍臣真的不应该“趴着”,害得孩子一辈子直不起腰杆,这是他的孩子为他的选择而付出的代价,这个代价实在是太沉重了.读者小吕 子女成才,就是对社会最好的回报 王绍臣是一名残疾人,众所周之,在这个正常人都难以找到工作的城市,残疾人是更难找到工作的.他能做些什么呢?实在没办法,他选择了乞讨——一种最无奈地对社会的索取. 人们对他有微词,是因为他的收入比起内地很多地方甚至比深圳流水线上的工人都要高.难道我们一定要乞讨者食不果腹,子女个个都面黄肌瘦,我们才肯施舍一点同情吗?由于自身的身体限制,他无法去追求自己理想的道路,才将希望投入到对下一代的期望中.他深深明白知识的重要性,于是,他把乞讨来的钱都投到了孩子们的求学之路上.试想,多少个日日和夜夜,支持着王绍臣的,一定是对孩子未来的憧憬!有多少目光短浅的人让孩子早投入社会早挣钱啊,作为一名乞讨者,他每天面对的目光一定不乏冷漠与歧视,但他都挺过来了,为的只是孩子们将来可以光明正大、堂堂正正地做人.孩子们明白了父亲的苦心,用心地学习,终于都不负父望,难道这不是对社会最好的回报吗?公司职员梁勤 乞丐给了我们精神安慰 古今中外,大概没有什么地方没有乞丐的.讨厌他、驱逐他,乃至用法律的条文禁止他的活动,都未影响到乞丐的存在,这恐怕也说明乞丐的存在自有其道理.王绍臣如果不做乞丐,家里人能有这样的生活吗? 乞丐在接受施舍的同时,还给了施舍者用金钱买不到的东西,那就是心灵的快乐.美国新墨西哥州的富瓦社区,有三名乞丐,州政府以他们已非常富裕为由,通过一项法案,停发了他们的行乞证,却引发了一场抗议游行.游行的队伍中有这样的标语:“花时间去帮助别人,会医治自己的创伤.一个小小的善举,要媲美于运动一小时后所得的舒畅”.三位乞丐又被政府请了回来.我国也有一句古训:“欲乐,莫过于善”,行善让我们感到满足、感到快乐,而乞丐就常常是我们行善的对象.我们给乞丐以物质的东西,乞丐却给了我们精神上的安慰.所以,我说乞丐的存在是有道理的,不妨把乞讨也看作是一种正当的职业.教师赵亚兴 本次讨论共收到来稿37件,其中有22位读者认为做职业乞丐也很辛苦,还要以牺牲自尊为代价,不应对他过多指责.有15位读者认为王绍臣的做法不值得同情.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下一页:老师第一十三题
也许感兴趣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