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由来及习俗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途中饿晕,臣介子推割下大腿的肉给他吃.后来公子重耳成为晋文公,封赏忠臣忘

问题描述:

清明节的由来及习俗
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途中饿晕,臣介子推割下大腿的肉给他吃.后来公子重耳成为晋文公,封赏忠臣忘了介子推.当重耳想起时,介子推却不愿再做官,背着母亲隐居在绵山.重耳就放火烧山逼他出山,但大火烧了3天始终不见人出来,上山寻找发觉他和其母已烧死了.在烧焦的柳树上大仙了有血诗的衣襟“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于是重耳将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次日,重耳登山祭奠,发觉老柳树复活,赐名“清明柳”,并定为清明节,以祭奠介子推,并勉励自己勤政清明.现如今的清明节合二为一,一是为了感恩纪念,二是催护新生两层寓意.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09-30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我国最早的太阳历以及《国礼·春官》明确记叙了"冬夏致日,春秋致月,以辨四时之叙"的天文历的最基本常数.农耕社会以后,劳动人民发现日、月、年构成了历法的三要素,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已基本形成了24节气.24节气综合了天文学和气象学等方面的知识,编排了"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的歌谣.其中清明被排在歌谣的第五位.也是农历历法中的第五个节气.此时,天气转暖,大地回春,万物复苏,一片生机盎然,家家门口插柳条,祭扫坟墓和郊外踏青.农谚中也有"清明忙种粟"的说法.作为以花信为标志的花信风.清明的花期为一侯桐花,二侯麦花,三侯柳花,充分点明了清明节气的花期和花种.《岁时百问》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pass..
下一页:复合函数求值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