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1)青藏,(2)台湾省,(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4)黄土高原,(5)香港和澳门 [选其一,介绍当地的自然环境和风

问题描述:

介绍(1)青藏,(2)台湾省,(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4)黄土高原,(5)香港和澳门 [选其一,介绍当地的自然环境和风土人情]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11-16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西藏的自然环境
  西藏自治区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有着“世界屋脊”之称.这里地形复杂,大体可分为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北部是藏北高原,位于昆仑山、唐古拉山和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之间,占全自治区面积的三分之二;在冈底斯山和喜马拉雅山之间,即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流经的地方,是藏南谷地;藏东是高山峡谷区,为一系列由东西走向逐渐转为南北走向的高山深谷,系著名的横断山脉的一部分.地貌基本上可分为极高山、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和平原等六种类型,还有冰缘地貌、岩溶地貌、风沙地貌、火山地貌等. 蜿蜒于西藏高原南侧的喜马拉雅山,由许多近似东西向的平行山脉组成,其主要部分在中国与印度、尼泊尔的交界线上,全长2400公里,宽约200—300 公里,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海拔8844.43米的世界第一高峰一珠穆朗玛峰,耸立在喜马拉雅山中段的中尼边界上;在其周围5000多平方公里内,有8000 米以上高峰4座,7000米以上高峰38座.
  在西藏自治区境内,流域面积大于1万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0多条,流域面积大于2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100条以上.著名的河流有金沙江、怒江、澜沧江和雅鲁藏布江.西藏还是国际河流分布最多的一个中国省区,亚洲著名的恒河、印度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湄公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等河流的上源都在这里.西藏河流的水源主要由雨水、冰雪融水和地下水组成,流量丰富,含沙量小,水质好. 雅鲁藏布江为西藏第一大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仲巴县境内的杰马央宗冰川,经珞瑜地区流入印度,称为布拉马普特拉河.雅鲁藏布江(中国境内崐)全长2057公里,流域面积24万多平方公里,流域平均海拔4500米左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深达5382米,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大峡谷谷底最窄处仅 74米,最宽处约200米,全长为370公里.
  广袤的西藏高原上点缀着大小湖泊1500多个,其中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有纳木错、色林错和扎西南木错超过100平方公里的湖泊有47个.纳木错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湖泊.湖泊面积为24183平方公里,约占中国湖泊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西藏高原不仅是中国最大的湖泊密集区;也是世界上湖面最高、范围最大、数量最多的高原湖区.这里的湖泊咸水湖多,淡水湖少,湖面海拔超过5000米的有17个,它们的面积都在50平方公里以上.
  气候特点
  空气稀薄,气压低,含氧量少
  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
  气温偏低,日温差大
  全年分为明显的干季和雨季
  气候类型复杂,垂直变化大
  西藏高原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形成了独特的高原气候.除呈现西北严寒干燥,东南温暖湿润的总趋向外,还有多种多样的区域气候和明显的垂直气候带. “十里不同天”、“一天有四季”等谚语,即反映了这些特点. 与中国大部分地区相比,西藏的空气稀薄,日照充足,气温较低,降水较少.西藏高原这里每立方米空气中只含氧气约150—170克,相当于平原地区的62%至65.4% .西藏是中国太阳辐射能最多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平原地区多一倍或三分之一日照时数也是全国的高值中心,拉萨市的年平均日照时数达3021小时.气温偏低,年温差小,但昼夜温差大.拉萨、日喀则的年平均气温和最热月气温比相近纬度的重庆、武汉、上海低10—15摄氏度.拉萨、昌都、日喀则等地的年温差为18—20摄氏度阿里地区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方,8月白天气温为10摄氏度以上,而夜间气温降至摄氏零度以下. 西藏自治区各地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干季和雨季的分界非常明显,而且多夜雨.年降水量自东南低地的5000毫米,逐渐向西北递减到50毫米.每年10月至翌年4月,降水量仅占全年的10%至20%;从5月至9月,雨量非常集中,一般占全年降水量的90%左右.
  西藏民俗
  磕长头是藏传佛教信徒为实现信仰、祈福避灾而进行的一种虔诚的拜佛仪式.7月2日,我们在大昭寺门前看到了数十位佛教信徒在原地磕长头,他们的虔诚,他们的忘我,以及起起伏伏的场面让我真正感受到了宗教的神秘和力量.
  磕长头头分行进中磕长头和原地磕长头两种,其基本姿势都是一样的:首先取立正姿势,口中一边念六字真言,一边双手合十,高举过头,然后行一步;双手继续合十,移至面前,再行一步;双手合十移至胸前,迈第三步时,双手自胸前移开,与地面平行前身,掌心朝下俯地,膝盖先着地,后全身俯地,额头轻叩地面.再站起,重新开始复前,该过程中,口与手并用六字真言诵念之声连续不断. 姑娘长大了要“上头”
  在西藏一些地区,女孩子年满17岁,即认为进入成年期.此时,父母要为女儿举行“上头”仪式.举行仪式的时间一般在藏历年初二那天.举行仪式这天,父母为女儿准备好美丽的服装和各种装饰品,并邀请一位有化装专长的妇女来替女儿梳头打扮.在牧区女孩子小时候梳两条辫子,十三四岁梳三条辫子,十五六岁梳五六条辫子,到了17岁“上头”时,就得梳几十条辫子.这种装扮,象征已经成熟,是男青年可以追求的一个标志,有了这种标志的女孩子,男青年就可以向她求爱了.因此,举行“上头”仪式时,亲朋好友纷纷前来祝贺,并郑重告诉姑娘,从“上头”这天以后就是大人了,在日常生活中要像个大人的样子,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稳重些.
  鞠躬
  对长辈或受尊敬的人,要脱帽、弯腰四十五度,帽子拿在手上低放近地.对一般人或平辈,鞠躬只表示礼貌,帽子放在胸前,头略低.有时也合掌与鞠躬并用,对尊敬者合掌要对头,弯腰点头,回礼动作也相同. 藏族的礼仪是多种多样的,礼俗与佛教也有密切联系,主要有以下几种礼仪:
  献哈达 献哈达是藏族最普遍的一种礼节.婚丧节庆、拜会尊长、觐见佛像、音讯往来、送别远行等等,都有献哈达的习惯.哈达是一种生丝织品,纺得稀松如网;也有优良的、用丝绸做料的哈达.哈达长短不一,长者一二丈,短者三五尺.献哈达是对人表示纯洁、诚心、忠诚的意思.自古以来.藏族认为白色象征纯洁、吉利,所以哈达一般是白色的.当然也有五彩哈达,颜色为蓝、白、黄、绿、红.蓝色表示蓝天,白色是白云,绿色是江河水,红色是空间护法神,黄色象征大地.五彩哈达是献给菩萨和近亲时做彩箭用的,是最隆重的礼物.佛教教义解释五彩哈达是菩萨的服装,所以五彩哈达只在特定的时候用.哈达是在元朝时传入西藏的,萨迦法王八思巴会见元世祖忽必烈回西藏时,带了第一条哈达回来.当时的哈达,两边是万里长城的图案,上面还有“吉祥如意”字样,故可以说哈达是从内地传入西藏的.后来,人们对哈达又附会上宗教解释,说它是仙女的飘带.
  鞠躬 过去遇见长官、头人和受尊敬的人,要脱帽、弯腰四十五度.帽子拿在手上低放近地.对于一般人或平辈,鞠躬只表示礼貌,帽子放在胸前,头略低,也有合掌与鞠躬并用的.对尊敬者合掌得过头,弯腰点头;回礼动作也相同.
  敬酒茶 藏族在迎接客人时除用手蘸酒弹三下外,还要在五谷斗里抓一点青稞,向空中抛撒三次.酒席上,主人端起酒杯先饮口,然后一饮而尽,主人饮完头杯酒后,大家才能自由饮用.饮茶时,客人必须等主人把茶捧到面前才能伸手接过饮用,否则认为失礼.逢年过节.到藏族家里做客,主人便应敬酒.请喝青稞酒.是农区的一项习俗.青稞酒是不经蒸馏、近似黄酒的水酒,度数十五度至二十度,西藏几乎男女老少都能喝青稞酒.敬献客人时.客人必先喝三口再一满杯喝干、这是约定俗成的规矩,不然主人就不高兴,或认为客人不懂礼貌.或认为客人瞧不起他.喝茶则是日常的礼节.客人进屋坐定,主妇或子女必来倒酥油茶、但客人不必自行端喝,得等主人捧到你面前才接过去喝、这样,才算是懂得礼遇.
  以上是藏族礼仪中最常见、最普遍的情况,其他还有称呼上的礼节.尊称别人时,-般在他的名字后面加一“啦”字.藏语还有敬语和非敬语之分.用敬语,对尊者或客人说话,表示尊敬对方.其次.在吃饭方面,还有食不满口、咬不出声、喝不作响、拣食不越盘的规矩.行路时,不抢在他人前面,相遇必先礼让.坐时不能抢主宾席、不能东倒西歪,不能随便伸腿等等,这是一般长辈教育子女的一些必须注意的礼仪.至于递烟杆、吸鼻烟、馈赠礼物等礼节,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说到这里,村干部旺杰为我们作了说明:珞巴人还原始共产主义,上山打猎,回来平均分配,每人一份.珞巴人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全和万物有灵有关,牲灵、神灵、鬼魂、妖魔……珞巴人称为“吾勇”.他们认为,吾勇种类繁多,无所不在,因而十分崇拜山神.在观念上,高山峻岭、悬崖峭壁、岩洞溪涧,古树怪石、泥石山川都是吾勇隐居的住所;山上生长的植物,林间栖息的动物都由吾勇管辖.因此,人们猎、出征、外出交换……须杀牲祭献山神.如每次进山狩猎,从离家到返回要进行七次祭祀仪式,给山神奉献鸡、饭和酒.人们崇拜风、雨、雷、电、冰雹等自然现象.祭祀大地、森森是珞巴人自然崇拜的主要内容,凡砍伐、翻土、播种、除草、收割、开仓……都要择吉日杀牲祭祀.在砍树或开荒后,出现生病、死亡等不幸事故,认为是树神在作崇,须终止开垦或请巫师杀牲禳解.珞巴人认为、虎、狮、豹、狼、野牛、毒蛇、毒虫等猛兽均由“吾勇”管辖,因而有许多祭祀活动和禁忌.具体讲,有图腾崇拜.珞巴人认为,他们自身与自然界中的某些动植物、无生物、自然现象和生产工具等有着一种神秘的关系.他们信仰的图腾有虎、豹、熊、猴、野牛、水獭、猪、牛、羊、狗、老鹰、乌鸦、布谷鸟、蛇、刀、太阳、月亮……多达30种.珞巴人的图腾崇拜又和图腾神话结合在一起.《尼英姐妹寻配偶》是珞巴人关于虎、刀图腾来由的神话.珞巴人对图腾物有一系列崇拜仪式和禁忌,不准猎虎,视虎为他们的祖先.
  还有各式各样的宗教活动.珞巴人相信包罗万象的宇宙皆受鬼神的支配.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动辄请巫师探神问鬼.巫师有卜卦师“米刘”和祭神跳鬼师“纽布”两种.“米刘”杀鸡取肝,从肝呈现的颜色、精细、明暗、凹凸、平陷、圆扁及纹络的曲直、折向、起迄点等征象,判定吉凶、贫富、离合、寿缘、旺败、丰歉、触犯何种鬼神、所需何种祭品.“纽布”除具有“米刘”的职能外,还以祭神跳鬼的祷词、咒经、模拟动作、祭献牺牲和占卜等方式,为人祛危求安,免灾招益.巫师除为病人驱鬼治病、为死者祈祷外,还主持氏族或村寨祭祀和神判等各种巫术活动.珞巴人认为,灵魂没有牢固地附在人身上.为此,巫师将一根羊毛和三粒串珠施以巫术后戴在患者脖子上,就可以把灵魂稳住,免遭鬼怪引诱和勾走.在珞巴人中,凡家人被杀或杀害他人,甚至无意猎杀了图腾动物虎、豹、蛇、野牛、水獭……都要举行相应的送魂仪式,以示镇压,人们相信通过驱赶或模拟巫术,家人才能平安.
  珞巴人还有一些禁忌:妇女禁吃鸡肉、酒肉、酿酒粮,禁止其他人摸动,认为他人摸动了会带来吾勇,而使酒曲失效酒发酸;妻子生小孩后至婴儿肚脐带脱落期间,禁止丈夫外出劳动;妻子怀孕两三个月后,禁止丈夫参加捆绑尸体和猪牛,禁忌杀牲……珞巴人的婚姻和丧葬也很奇特.珞巴人除了买卖婚姻和包办婚姻外,还有试婚制.珞巴人认为,父系血缘不能婚配,姨表不能婚配.据嘎青老人介绍,珞巴人的试婚比较自由,一个小伙子到了十七八岁就自己去找情人,很少有不发生性关系的,然后由男方家长去女方家提亲,得到同意后,男方去女家住三年,白天为女家劳动,可以同居.三年后,如果双方愿意就结婚;如果不愿意就赔给对方一些东西.一般情况是男方不同意结婚的多……
  走亲戚似乎是每一个民族共同的习俗,但是,这看似简单的亲属互访行为,却被不同的民族或不同地域的人们,依照各自不同的情况,迥乎相异地演绎着.我自小生活的农村,似乎每一天都能在曲径婉蜒的村陌上看见背着柳条背筐,穿着较平素要干净、整洁的衣服,匆匆忙忙地走亲戚的人.他们所要去的那一家或许正在举行隆重的婚礼,或者请来寺庙里的喇嘛,正在为死去的亲人超度亡灵,要么来了一位在异地工作的儿女,除此之外,便是有求于这一家什么事的.总之,走亲戚的目的是各种各样的.
  虽然我生活过的那片村庄偏僻而且仍旧贫困和落伍,但是,三十多户人家里却有近十户人家的孩子在拉萨或其它的大城市工作.因此,每每他们中的谁回家探亲或探完亲要返回城市时,许多亲戚便前来探望.这种探望的背面绝无隐匿巴结或渴望获得些什么的不纯的目的,而是已然成为这座村庄祖祖辈辈传承至今的一种叫人感到亲切的风俗.它是亲戚间联络感情,互相照应的一个极好的方式.
  前来探望的每一位亲戚一律背着在一些重要的场合才背的黄色的柳条背筐,也一律用一件衣服或其它什么布遮盖着里面谁也看不透、却也能猜出一二的东西,手里却不约而同地拎着一只八磅的暖瓶和一个大小适中的塑料桶,不消说,是浓香的酥油茶和上好的青稞酒了.这两件东西在走亲戚时无论如何是少不了的,如同内地的某些民族在走亲戚时手中总少不了一两瓶陈年老酒一样.
  看望从远方来的客人时,一进门似乎是谁明文规定过似的说一句大意为“回来了?”的亲切问候语.主人一面一脸埋怨地责备说:“总是烦劳你们,何必来呢”之类的客套话,一面赶忙上前将客人背上的柳条背筐抱下来,放在一边,让座倒茶.客人一落座便与主人家的从异地来的干部之类的人谈一些轻松的话题,且不断地从自带的暖瓶和塑料桶中给主人家的老老少少们倒茶、敬酒.这样,寒暄了二三个小时后,有事儿要回去张罗的便尽力推脱主人留他吃饭的邀请,请主人将自己带来的柳条背筐里的东西收起来,但自己却坐着或起身将剩在自己暖瓶里的茶和塑料桶里的酒倒空,并不去帮主人腾柳条背筐里的东西,似乎是耻于自己带来的东西之廉价似的.这一点与其它一些民族是很有些不同的.在我的故乡,即便有什么好东西带来了也不宣扬,只是说一句“请把柳条背筐里的东西收下”之类的话.主人在这时,一面反复地说“何必这样客气,总是带那么多东西来”,一面将亲戚带来的柳条背筐抬到自家的储藏室,—一地把一支风干的肥硕的羊腿、一坨淡黄色的新鲜酥油、一些自家油炸的食品之类的东西收起来.但也并不将柳条背筐弄空,比如亲戚们带来的食品或鸡蛋总要原封不动地留几个在里面.这是很需要注意的一个禁忌,谁要把亲戚们带来的东西全部腾空,那么不好的名声就会很快在全村内张扬开来.即便没有犯忌,也还要根据对方家境的好坏或所紧缺的东西,从自家拿出些放在客人的柳条背筐里,作为还礼.这种还礼可能在城市人的眼里是不足挂齿地廉价,它也许是几棵刚从城里带来的新鲜的大白菜或水果,或是一块砖茶或几件小孩穿的衣服,但在仍旧落后的故乡却算得上是稀罕物了.主人从亲戚们的柳条青筐中取出东西时还要在心中牢牢记住,以便下次到他们家走亲戚时也带去价值相当的东西,以免失礼.在节日是里走亲戚一般都很从容,应主人的挽留要呆到很晚,喝酒、谈笑、唱歌是少不了的内容,直到月高星疏,人们才在前来接应的孩子的搀扶下醉意朦胧地与主人告辞,回到各自的家中.
  孩童在走亲戚的这一习俗中却是一个极为次要的角色.在我的故乡,走亲戚时最不情愿带着孩子一道去的,大致是每一家都有三四个孩子,且一个比一个顽皮捣蛋的原因,到客人家几乎无人心甘情愿地把孩子带来,主人也从不过问孩子没来的原因.有时候孩子哭着喊着要求一同去,拗不过,便一路训斥而来,一进主人家门的第一句极有可能就是“不让他来,他偏来”之类的责备怯怯地躲在自己身后的孩子的话,来消释别人对自己的不解和嘲笑.所以,孩子们总是在父母所在的那一家门口徘徊,等着谁发现了他们而叫他们进来吃饭或给他们一些糖果,胆子大些的孩子会径直走进主人家,假装不知道似地问主人“我爸妈在你们家吗”,以获得更多的关注和好吃的东西.
  天祝藏族自治县位于祁连山东部,东接景泰、南连永登、西邻青海、北抵古浪,为河西走廊之门户.是“古丝绸之路”的古道之一.全县总面积为7149平方公里,有藏、汉、土、蒙、裕固、回等十六个民族构成.藏族是天祝居住最早的少数民族.天祝史属安多藏区,俗称华锐,意为苦难的地区或部落.历史上华锐是指湟水以北,河西以东端南.包括青海的乐都北山、互助、门源、大能东部、甘肃的天祝、肃南皇城等藏区,其中天祝是华锐的主要地区.据历史记载、民间传说、风俗习惯、语言等材料综合分析,华锐藏族是公元663年吐蕃王朝时期,世居青海、甘肃、四川等地的诸羌、氏部成为吐蕃王朝臣民后形成并世居天祝的一支藏族,该部落的风俗习惯有其独特之处.华锐藏人在历史上纯粹经营牧业,逐水草而牧,藏族人民世代居住银白色的雪山下.周围冰天雪地,蓝天上飘着白色的云朵,地上游动着白色的牛羊.吃的是白色的酥油、糌粑、穿的褐衫、白皮袄.戴的是白毡帽,献人的礼物是洁白的哈达.在这种环境下,藏族人民上对白色产生了特殊的感情.以白色为吉祥、幸福、理想和繁荣昌盛的象征.与别的民族相比较,藏人有其独特的尚白习俗.汉族人认为白色是很不吉利的,只有死了人时为了表达悲哀之心,才着白衣、戴白帽、穿白鞋.这就是藏人所特有的别致的审美情趣,也是我们值得研究的东西.
  尚白习俗的形成
  每一种民间习俗的形成和发展,都与物质和精神是密切相关的,生活在雪域的华锐藏人,他们尚白习俗的形成由物质民俗和精神民俗来体现.精神民俗中有宗教的原因,也有传说的原因.物质民俗中有地缘、衣食住行及其它方面的原因.下面我们就具体表述一下:
  (一)精神民俗中的尚白习俗
  1.宗教影响
  格鲁派势力尚未形成,苯教占统治地位时,那时白牦牛被尊为“神牛”,是朝野政教神圣的供奉之物.当时宰杀一头白牦牛必须经过教徒念诵长经300遍方可.后来教徒将白牦牛尾巴盘结于发辫处,并用3个红色琥珀珠做标志,缀于发梢,以象征苯教兴盛、教规森严.可见白色这种象征色是何等的庄重各神圣不可侵犯.藏传佛教也直接影响着白习俗的发展.红、蓝、白、黄为藏传佛教所崇尚之色.法器中有白色的海螺,经文颂词中常有雪山、白云、莲花之类的比喻来赞颂.渐渐流行开来,现在有许多文学作品中有如雪山一样纯洁的心,莲花一样圣洁等等的比喻,这些都是尚白习俗形成的基本原因之一.
  2.传说的影响
  各民族传说中,风物习俗、传说占了很大比重,它为民俗学的研究提供了形象化的资料.传说往往是对某一个民俗现象作生动的解释.下面这个传说为华锐藏人崇尚白色做了故事化的传承.传说在很久以前,华锐部落被外来强敌包围并发生了战争,首领命令华锐部落在天亮前投降.否则,将其部落臣民全部杀死,眼看黎明将至,情况十分危机,就在紧要关头,突然从背后杀出一支骑白马、持银刀、着白衣、戴白帽的人马,把敌人杀得丢盔弃甲,四处逃窜,解救了全部落人的性命,部落首领发现求救 他们的人为了不让敌人发现自己,全部与雪山同色着装.华锐首领为了缅怀他们的功绩,决定只有英雄才能骑白马、着白衣、戴白帽,这也是华锐英雄部落为 (白色之地)的一个传说故事.
  (二)物质民俗中的尚白习俗
  1.地缘及生活环境影响
  俗语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由于所处的山川地理环境不同,而形成不同的风俗和习惯,这表现出民俗对自然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选择性.天祝草原四面均有雪山环绕,草地上的羊群是白的、牦牛是白的、奶汁、穿的皮袄、戴的毡帽都是白色.过年时有献冰活动,房屋顶及墙角上放白石等几乎处处都与白色有关.白色象征了吉祥、纯洁,也象征了宁静、清洁,如寺院中僧人住房是白墙黑边.白牦牛世世代代又是华锐人之生活支柱,故而这也是华锐藏人崇白的一个直接原因.另外墙上放白石不但为了寻求吉祥,而且有神圣不可侵犯之意.意为这是我的房子,我的院墙,别人不能越墙而入.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也许感兴趣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