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一个也别少,最好有题号,明白一点,哈,

问题描述:

要点一个也别少,
最好有题号,明白一点,哈,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10-07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1, 西周分封制→
实施分封制的意义有:⑴它总结了历史经验,把建立地方政权与巩固自己统治有机结合起来,周王朝在分封诸侯的过程中,又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使王室能有效地对整个领土进行控制.⑵分封制使统一的社会制度在诸侯国中得以普遍实行,周王室用权力与义务的规定,使周天子成为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改变了夏商时代国王为诸侯之长的状况.⑶分封制促进了诸侯国社会历史的迅速发展,统一的奴隶制度在各诸侯国得以建立和发展,使奴隶制经济有了繁荣的基础.⑷分封制加速了各族融合的进程,受分封的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了文化渗透.
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分封的对象和做法是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去做诸侯,建立诸侯国;被封诸侯的义务是:要服从国王的命令,要向周王贡献财物,要派兵随从周王作战;周王先后分封的重要诸侯国有:鲁、齐、燕、卫、宋、晋等;分封的作用是:巩固了西周的统治,拓展了疆域.春秋时期,分封制崩溃.崩溃的原因是周王室日益衰微,大诸侯国为争夺土地、人口及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形成了诸侯争霸的局面.葵丘会盟,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得到正式承认,标志着分封制崩溃.秦朝统一后,建立郡县制,分封制结束.
2, 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是商鞅于前361年在秦国实施的改革,对秦国的崛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目的:富国强兵
● 内容:Ⅰ,鼓励农民开垦荒地,重农抑商,惩罚懒惰;
Ⅱ,废除世袭特权,奖励军工;
Ⅲ,建立县制;
Ⅳ,编定户口.
3, 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
答:
秦始皇是历史上第一个通过武力手段统一全中国,并采取中央集权的人.
1、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
秦朝一方面创设了皇帝制度,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制,在地方推广郡县制;另一方面,又采取了一系列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如:统一文字、度量衡及货币,销毁兵器,决通川防,广修驰道以及“焚书坑儒”等等.随着进一步北征匈奴、南服百越等措施的实行,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独裁国家形成. 另一方面,秦朝的统治极其残暴,无休止的兵役、徭役以及暴虐的刑罚,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痛苦.特别是到秦二世当政时期,其统治更加黑暗.于是,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终于将秦朝推向灭亡之路.
2、历史影响
秦朝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它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转折点,它结束了“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以高压政治和残酷的刑法为主实行集权制度,从此将中华民族带入了两千多年血与泪的黑暗中.
4,汉武帝大统一→
政治:发布“推恩令”
经济:统一制造五铢钱,收回地方的盐铁经营权
作用:巩固了统一
5.丝绸之路→
中国古代经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通道.因大量中国丝和丝织品多经此路西运,故称丝绸之路,简称丝路.
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促成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交通线——丝绸之路,(阳关以西、葱领以东,今新疆天山南北等地区统称西域),“丝绸之路”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腊文化、古罗马文化连接起来,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
〓PS,从当时的长安到敦煌,玉门关和阳关后分为2条路线.
一条到疏勒(新疆喀什)-大宛(中亚)-向北.
另一条到鄯善(新疆若羌)-于*(新疆和田)-葱岭(帕米尔高原)-安息(伊朗高原)
6, 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1)、改革的背景:
面对民族融合的趋势,为了加强对各族人民的统治,北魏孝文帝接受汉族地主的建议实行改革.
(2)、改革的主要内容.
经济上:实行均田制.均田制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一种形式.均田制把一些荒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对社会秩序的安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
政治上:整顿吏治.有利于北魏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文化上:接受汉族先进文化.清除了鲜卑族和汉族的隔阂,达到鲜卑族和汉族进一步融合的目的.
(3)、评价:
北魏孝文帝在这次改革中的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他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位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他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锐意改革,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7,隋唐科举制度→
科举制诞生于隋朝.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6的),始置进士科,这是科举制创立之始.(废除了以门第取士的九品中正制,代之以科举制,加强了皇权.)
唐代科举制的实施;
宋代科举制的发展;
辽、金、元科举制度的演化;
明清科举制的颓废……
~~囧~~
科举制度的废除
清光绪31年,即公元1905年,上谕废止科考.从公元605年隋炀帝大业元年设进士科开始,在中国延续了1300年的科举制度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
8,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
唐太宗登位以后,从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出发,以隋亡为鉴,密切地注视着民心、民情和民意,紧紧地团结周围的文武大臣,先后实行了一系列比较开明的政策:减少苛捐杂税,不过分奴役和压迫农民;严惩贪官污吏,奖励功臣良将;重视科举取士,选拔统治人才;革除弊政,励精图治;善于倾听不同意见,不断改进统治方法,等等.在短短的数年时间内,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经济和文化也随之得到较好的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所谓“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风气.史学家们把这一段历史时期誉之为“贞观之治”.
虚心纳谏,聆听忠告,乐于规劝,这是“贞观之治”在政治上的一个突出特征.
知人以心,信人以贤,用人以才,待人以礼,广罗天下各种人才,这就构成了“贞观之治”的又一个鲜明的特征,同时也是唐太宗被后人界定为贤明君主的重要标志.
“贞观之治”的第三个特征是唐太宗和他统治集团里的重要成员,一般都能节制开销,收敛私欲,精简机构,减少赋役,反对奢侈,杜绝贿赂,尽一切可能减轻人民负担.
9, 唐代中外文化交流→
唐对外交往频繁,其客观原因是唐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对外交通发达便利,科技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国际上有很高的声望,具有强大的辐射力和吸引力.主观原因是唐政府实行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鼓励对外交往.
唐朝与亚欧各国之间的往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
中国同天竺交往频繁,玄奘西游.
唐朝对外交往活跃 .
遣唐使和留学生:唐朝建立后的630~838年,二百年间,日本正式的遣唐使来中国的共12次.另有任命后未成行、未到达唐朝、迎入唐使和送客唐使共6次.每次最少250人,最多五六百人.如717年一次共557人.733年的一次共594人.838年的一次651人,中途因遭遇风暴,有一船遇难,实际到唐的只500人左右.因此到达唐朝人数最多的一次是594人.
鉴真东渡:天宝十二年(753年),鉴真以66岁高龄,率二十多人乘一艘回国的日本遣唐使木船第6次东渡,终于到达九州,受到热烈欢迎.鉴真留居都城奈良最著名的东大寺.
玄奘西游 :
玄奘(600—664),俗姓陈,名祎(huī),洛州缑(gōu)氏人(今河南偃师缑氏镇),13岁出家,法名玄奘.
贞观元年(627年),他从长安出发,贞观二年(628年)夏末到达天竺西北部.然后沿一条由西向东的路线,参谒访问了恒河流域著名的佛教圣地和许多高僧.贞观五年(631年)末,到达摩揭陀国,来到那烂陀寺.
贞观十九年(645年)正月,玄奘带着657部佛经回到长安.唐太宗派宰相房玄龄等出城迎接,长安城成千上万老百姓走出坊门欢迎他.19年间共译出佛经75部1 335卷.
玄奘还根据旅途见闻,写了一本《大唐西域记》,记载亲历的110国、传闻的28国的情况,包括今新疆以及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家和地区的方位、道里、疆域、城市、人口、风俗人情、名胜古迹、历史人物、传说故事,是研究这些地区历史的重要材料.
10, 宋代经济重心南移和商业发展→
出县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的原因好象是
在(1)唐朝中晚期我国经济中心以经南移 (2)北方多战乱南方相对稳定(3)大量人口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大量的劳动力
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情况. (1)、南方农业有较大发展.水稻跃居宋朝粮食作物首位.棉花种植地推广到长江流域.茶树栽培也有很大发展. (2)、南方手工业兴旺.丝织业胜过北方.棉织业在南宋时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宋朝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 (3)、南方手工业繁荣,有开封、杭州等商业都市,有广州、泉州等外贸商港,是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业的发展
粮食作物
占城稻的引进与推广;苏湖成为粮仓;水稻产量居粮食首位
经济作物
棉花、茶树的种植和栽培得到推广
手工业的发展
纺织业
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棉织业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制瓷业
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烧制冰裂纹瓷;景德镇成为瓷都
造船业
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
商业的繁荣
商业都市
杭州是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
对外贸易
在当时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广州、泉州是大商港;对外贸易范围扩大;外贸收入是朝廷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货币
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11,忽必烈建立行省制度→
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忽必烈生于l215年,其祖父就是成吉思汗.1260年忽必烈称帝,即元世祖,并于1264年(至元元年)击败与其争夺汗位的幼弟阿里不哥,建都燕京,时称中都;1271年采纳汉人建议,定国号为大元,次年定都大都(即今天的北京);1279年剿灭南宋统一中国.1294年,元世祖忽必烈辞世.自忽必烈建立这套官僚机构后,终元一代,未曾作太大的交易.这个机构的中枢权力主要掌握在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三个部门手中. 它们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央机构.
12, 明清两朝皇权的膨胀→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极端化
明:朱元璋建立明朝后,进一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使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获得高度发展.
(1) 行政方面,在中央,明太祖借口胡惟庸案,撤销中书省和丞相,把相权分给六部,还设殿阁大学士,备皇帝顾问.在地方,明太祖为加强对地方控制,废行省,设三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管地方行政、司法、和军政.------------------------------------------影响:丞相的废除意味着皇权的进一步加强.从体制上保证了君主的绝对权威;明成祖时,形成内阁制度,中央和地方的政权完全由皇帝控制.
(2) 军事方面,在中央,明太祖设五军都督府,与兵部共管兵权,相互牵制.明太祖又创立了卫所制度,各卫、所分属于各省的都指挥使,统由中央五军都督府管辖.------------------------------------------影响:使兵部、都督府和卫所总兵将官都不能专军权,军权集中在皇帝手里.
(3) 监察方面,明太祖改御史台为都察院,作为中央监察机关.都察院与中央司法机关大理寺、刑部合称“三法司”.“三法司”不能决断的案件,由皇帝裁决.------------------------------------------影响:使国家司法权集中在皇帝手里,厂卫机构的设立是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表现.
(4) 学校和科举,明代学校用以培育人才,秒举用以登进人才.------------------------------------------影响:八股取士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加强了封建君主专制.
(5) 大明律》和《大诰》.修订法律,严刑峻法.
清:清朝沿袭明朝政治制度又有所改革,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1)中央制度.中央机构有六部分管政事,刑部和都察院、大理寺全称“三法司”,审理重大案件.另设理藩院管理少数民族事务.设内务府管理皇家事务,以大臣统领,排除了宦官对皇权的干扰
2) 地方制度.在地方上分省、道、府、县四级.
3) 边疆制度.在东北地区,盛京为陪都,设户、礼、兵、刑、工五部,另设奉天府掌盛京地方之事.在盛京、吉林、黑龙江各设将军一人掌军政.在外蒙古地区,实行扎萨克制,即盟旗制度.在青海、新疆、西藏,设办事大臣.
4) 兵制.清朝的军队主要有八旗兵和绿营兵.八旗兵是清入关前原有的部队,定都北京兵,把八旗兵分成京营和驻防两大部分,各有十余万人.京营保护皇帝和拱卫京师,驻防坐镇地方.绿营兵是清兵入关后改编和新招的汉人部队.配合八旗兵驻扎北京和各省,约有六十万人.二者交叉分布,在全国构成军事控制网,既便于防御和镇压人民的反抗,又便于八旗兵监督和控制绿营兵.
(5) 思想统治.清朝统治者大兴文字狱,推行文化专制主义,加强思想统治.
13,郑和下西洋→
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在中国历史上,公元前2世纪,汉武帝时期就开辟了西航的海上丝绸之路,从两广地区,最远到达今天的斯里兰卡.唐宋时期,中国的远洋船舶抵达波斯湾,到了红海和东非海岸.这在中国文献和阿拉伯文献中都有记载.元代著名的旅行家汪大渊在1330年和1339年两次乘商船到达桑给巴尔. 《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忽必烈皇帝曾经派遣使者访问马达加斯加.这些为以后中国人的航海奠定了基础.元代以前中国西航的远洋航线,船舶基本上是进行沿岸航行,船的规模、数量和人数、航行的次数,持续的时间都远不及郑和下西洋. 学者对航线进行了认真的研究,认为郑和重要航线有56条,航线总长15000英里.
14,“闭关锁国”政策→
原因之一:自大的心理反应----------
原因之二:防范自卫的心理++++++
原因之三:自然经济的结果======
●结果……*……*……*……*……*……*……*……*……*……
1,导致了中国落后挨打的结果;
2,一定程度上西方的殖民侵略.
15,名医名著→
医学:李时珍&《本草纲目》,用了27年,3次修改.
农学:徐光启与《农政全书》,总结了前人的农学成就和生产经验,论述了农业理论和技术的各个方面.
农业手工业:宋应星&《天工开物》,对中国古代尤其是明代的农业、手工业生产作了系统的总结.
16,四大发明→
1, 印刷术--------约唐代初年,雕版印刷术--------------;;;;;活字印刷术.
2, 指南针--------战国时期---“司南”;北宋,指南针.:::::::::::;;;“罗盘”.
3, 火药-----------唐代末年,火药始用于军事.
4, 造纸术-------西汉初,麻纸;蔡伦,造纸术革新者.
17,佛教和道教→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佛教是印度传入;
佛教公元前六世纪由北天竺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长子悉达多•乔答摩所创立,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道教创始于东汉末年.
18,孔子→孔子(前551-前479),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人.孔子生年一般按《史记•孔子世家》所记为鲁襄公二十二年,而生月生日《史记》未记,按《谷梁传》所记“十月庚子孔子 生”.换算为当今之公历应为公元前551年9月8日生.
★~☆•☆.~*∴*~★*∴*•∴~*★*∴*★~☆•☆.~*∴*~★°
19,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发端于春秋战国之际的儒墨之争,形成蔚为大观的诸子纷争局面则是在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是中国教育思想史和学术史上空前繁荣和极为活跃的一次盛会.
历史背景:其一,政治因素.当时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诸侯国林立纷争.各诸侯国的国君为了在争斗中取得霸主地位,竞相招贤纳士,运用不同思想学说以使自己的国家富足强大起来.这便给百家争鸣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学术氛围.
其二,经济因素.当时经济有了极大发展,这使得有某些人成为有闲阶层,有时间从事自己的学术活动.
其三,科技因素.科学技术取得了较大进步,如天文学、数学、光学、声学、力学、医学等方面在当时均达到较高水平.这些科技成果标志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和物质生活.
其四,文化因素.当时"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其结果是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使原来有贵族垄断的文化学术向社会下层扩散,下移于民间(这种历史现象被称为"文化下移"),致使"私学勃兴".
其五,学术自由因素.各学术团体于政治权势是相对于独立的.他们虽从不同的社会集团的利益出发,纷纷著书立说,议论时事,阐述哲理,各成一家之言,但是他们并非政治附庸,依附于某个政治权势集团,而是"用我则留,不用我则去".
此外,各个学派之间、同一学派的不同流派之间,既相互斗争又相互学习和借鉴.这也是促成百家争鸣的另一重要因素.
★~☆•☆.~*∴*~★*∴*•∴~*★*∴*★~☆•☆.~*∴*~★°
20,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从五四运动开始,中华文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弘扬科学精神,批判封建愚昧,成为进步文学艺术家的神圣使命.他们中的代表人物有文学巨匠鲁迅,代表作有《狂人日记》《孔乙己》;美术大师徐悲鸿,代表作有《愚公移山》,人民音乐家聂耳合冼星海,代表作分别有《义勇军进行曲》和《黄河大合唱》.
★~☆•☆.~*∴*~★*∴*•∴~*★*∴*★~☆•☆.~*∴*~★°
21,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1840)年1)社会性质变化:鸦片战争后,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社会,开始逐步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社会矛盾变化: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化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者成为各种矛盾的最主要矛盾.
(3)革命任务变化:从此,中国人民负起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双重任务,中国历史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4)新思潮的萌芽:外国侵略的入侵,使部分知识分子开始认识清政府的腐败,也认识到国家的危难,要求改变现状和学习外国,代表人物有林则徐、魏源等.
★~☆•☆.~*∴*~★*∴*•∴~*★*∴*★~☆•☆.~*∴*~★°
22,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中国军民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结果,中国战败.甲午中日战争分3个阶段~~~~~~~~
第一阶段 ,1894年7月25日至9月17日 .这时在清廷内部,以光绪帝为首的主战派占上风.是年慈禧太后六十岁,她盼望从速结束战争,以免耽误她大办庆典,因此倾向和议,但迫于清议,一时尚不敢公然主和.在此阶段中,战争是在朝鲜半岛及海上进行,陆战主要是平壤之战,海战(9月15日)主要是黄海海战(9月17日)
第二阶段,从1894年9月17日到11月22日.在此阶段中,战争在辽东半岛进行,有鸭绿江防之战和金旅之战.
第三阶段,从1894年11月22日到1895年4月17日.在此阶段中,战争在山东半岛和辽东两个战场进行,有威海卫之战和辽东之战.
★~☆•☆.~*∴*~★*∴*•∴~*★*∴*★~☆•☆.~*∴*~★°
23,《马关条约》→中国与日本与1895年签订的丧权辱国的条约.《马关条约》的签订随着甲午中日战争的失利,清政府进一步加紧了乞降活动.2月11日,决定派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赴日议和.4月17日,李鸿章与日本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傅文及外务大臣陆奥宗光在马关春帆楼签订《马关条约》,包括《讲和条约》十一款,《另约》三款,《议订专条》三款,以及《停战展期专条》两款.
条约的主要内容为:①中国承认朝鲜“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实则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②中国将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③中国“赔偿”日本军费库平银二万万两;④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地为通商口岸,日本政府得派遣领事官在以上各口岸驻扎,日本轮船得驶入以上各口岸搭客装货;⑤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市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其产品免征一切杂税,享有在内地设栈存货的便利;⑥日本军队暂行占领威海卫,由中国政府每年付占领费库平银五十万两,在未经交清末次赔款之前日本不撤退占领军;⑦本约批准互换之后,两国将战俘尽数交还,中国政府不得处分战俘中的降敌分子,立即释放在押的为日本军队效劳的间谍分子,并一概赦免在战争中为日本军队服务的汉奸分子,免予追究.
该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同时它也成为中国近代民族觉醒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
24,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4月,义和团刚在北京近郊发展起来,俄国公使就提出镇压.美、英、法、德各国公使也奉本国政府密令,联合照会清政府“剿除义和团”,并将舰队聚集大沽口进行威胁.5月28日,英、法、德、奥、意、日、俄、美八国在各国驻华公使会议上正式决定联合出兵镇压义和团,以“保护使馆”的名义,调兵入北京.
★~☆•☆.~*∴*~★*∴*•∴~*★*∴*★~☆•☆.~*∴*~★°
25,《辛丑条约》→《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是英国第一次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的结果.4月17日,李鸿章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光绪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五日,奕劻、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在北京与英、美、德、法、俄、日、意、奥、西、荷、比11国公使在《最后议定书》(即《辛丑条约》)上签字.
〈〈辛丑条约〉〉の主要内容:一、中国赔款白银4.5亿两,年息4厘,39年还清.二、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区,允许列强驻兵,界内不许华人居住.三、将大沽炮台和大沽至北京的沿线炮台一律拆毁;天津20里内不允清兵驻扎;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的黄村、廊坊、杨村、军粮城、塘沽、 台、唐山、滦州、昌黎、山海关、秦皇岛、天津等12个沿线要地准许各国军队驻扎;禁止军火和制造军火的原料输入中国2年,并可延长.四、惩办主战凶犯;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任何反帝组织,违者皆斩;在发生排外纠纷的城镇停止各等文武考试5年;清廷官吏所属境内如发生伤害洋人或违约之事,对官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五、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办理对外事宜;变通各国使臣觐见礼节.六、清政府派大臣赴德、日两国谢罪,在克林德被害处树立碑坊,对“杉山杉”用优荣之典;在各国被“污渎”及挖掘的坟茔建立“涤垢雪侮之碑”.七、订立新的通商航海条约.
简单的讲,这三个条约是中国开始沦为殖民地,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和完全沦为殖民地的三个标志.
★~☆•☆.~*∴*~★*∴*•∴~*★*∴*★~☆•☆.~*∴*~★°
26,洋务运动→1)1860年设置中国首个外交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2)实践过程
外交
在1860年设置中国首个外交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负责掌管对外事务.另于天津及上海两地分置北洋通商大臣(由直隶总督兼任)及南洋通商大臣(由两江总督兼任),掌管当地的对洋通商事务
军事工业
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通过引进大机器生产技术,在各省成立了新的军事工业.
海军建设
洋务派派出大批官僚前往英、法、德、美等国采购军事装备,并成立了四支近代海军——北洋海军、南洋海军、广东海军与福建海军.其中北洋海军购买了“定远”“镇远”铁甲舰号称“远东巨舰”是当时远东吨位最大,火力最强的舰只,并在旅顺修建了新的军事基地.
民用工业
由于前期的军事工业耗费了大量银饷却没有明显成效,并且军事工业所需的原料也出现短缺,洋务派决定以“求富”为口号,再发展一批民用工业以筹集资金,这批民用工业的产品很多是以市场为导向,具有近代资本主义工业的特点.
开平煤矿(河北开平 李鸿章)、湖北织布局(湖北武昌 张之洞)、汉阳铁厂(湖北汉阳 张之洞) 兰州制造局(亦称甘肃制造局 左宗棠)甘肃织呢总局(亦称兰州机器织呢局)等,这些民用工业的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输出.
教育事业
洋务派在全国修建了30余所近代新式学校,用来培养科学、军事、翻译人才.著名的翻译机构京师同文馆也于1862年建立;在1872年至1875年间,每年向美国派遣30名幼童留学,他们大多成为日后中国的重要人物.
代表人物:中央:总理衙门办事大臣,恭亲王奕䜣.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沈葆桢、张之洞、崇厚、唐廷枢、
★~☆•☆.~*∴*~★*∴*•∴~*★*∴*★~☆•☆.~*∴*~★°
27,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
28,武昌起义→1911年(农历辛亥年)10月10日成功地发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武昌起义.起义的胜利,逐步使清朝走向灭亡.南昌起义的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南昌起义宣告了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强敌、坚持革命的坚强决心.它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开始,市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
29,新文化运动→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1)政治方面: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②军阀统治,日趋黑暗,必须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2)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这是根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例2的第一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