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12年的秦国环境是怎样的?

问题描述:

公元前212年的秦国环境是怎样的?
明天就要回学校啦~我的全部悬赏分堵在里面了~公元前212年的秦国环境(地区、田野、村落)是怎样的?
1个回答 分类:历史 2014-11-18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为加强关中与河套地区的联系,公元前212年, 蒙恬率军民凿山填谷一千八百余里,修建了一条从云阳至九原的“直道”,至公元前210年初步完成,成为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道路网的骨干道,其遗迹现在尚可辨识.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百废待兴的情况下,他首先大力推行“书同文,车同辙”,借以快速地交流文化,促进生产,发展经济,以便更好地治理国家. 中华文明之延续,“大一统”思想的确立,很大程度上与“书同文,车同辙”有关.
  秦统一中国后,集权王朝的建立为规模宏大的灌溉工程建设创造了条件.在继之而来的汉朝,引漳灌区、郑国渠、都江堰都获得长足的发展,三个重要的经济区出现在黄河中下游和长江岷江流域.强大的汉朝将黄河下游的堤防延伸到入海口,灌区渠道上的闸门、输水隧洞以及以水流为动力的水碓也是这个时代与灌溉工程快速发展同时出现的重要发明.
  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二级制,而建郡的数目问题,一向有所争论,说法不一.“三十六郡”之说,这是初并天下时的数字,见《汉书·地理志》第八下,在全部介绍汉代的郡国之后云:“本秦京师为内史,分天下作三十六郡.”秦始皇统一中原以后又南平百越而添置:南海、桂林、闽中和象郡等四郡.故与36郡合作40郡.秦京师所在的“内史”也称作一郡,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使蒙恬将十万之众北击匈奴,悉收黄河河套以南之“河南地”,因河为塞,筑四十四县城临河,徙戍立之,而为“九原郡”.这是“四十二郡”之说.复旦大学谭其骧先生编绘《中国历史地图集》用四十六郡说:恒山、胶东、济北、衡山等郡皆作秦置.秦郡的问题比较复杂,因为一些郡名以后不用,曾被认为是秦朝设置过的.总的来说,秦代的郡设立的规律是:
  ①.因袭战国时代列国已经设置的郡;
  ②.六国国都本来都未设郡,秦统一以后,普遍增设了郡,如:魏都安邑置秦河东郡;韩都阳翟置秦颖川郡;赵都邯郸置秦邯郸郡;秦齐都临淄,秦齐郡.这些都城作为郡治,推测是由于那里的人口较多,经济较为富庶,又有完善的城池.
  ③.在一些重要的新辟地区置郡,如:西北边地九原郡,岭南设立了南海郡.
  ④.秦郡辖区的界限划分有相当多的地方是依据自然地理要素中的山、川走向为界,为后世行政区的划界方式奠定基础.
  例如:黄河,⑴太原、河东、上郡、内史等郡的界限,⑵河内、三川、东郡的界线;淮水,陈、泗水、九江、衡山郡的界线;太行山,河内、上党、邯郸、太原、恒山郡的界线;大巴山,汉中与巴郡的界线;其中某些山川直到今天仍作为省际界限的标志.
  秦统一后,不仅制定了许多有利于统一的重要措施,如推行共同的文字,划定共同的地域,促进共同的经济生活和共同的文化思想等,而且对农业也很重视.当时,由于农业劳动力的严重不足,造成土地大量荒芜,这种现象在秦统一前就已存在,据《商君书·徕民篇》说:“今秦之地,方千里者五,而谷土不能处二,田数不满百万,其薮泽、溪谷、名山、大川之财物货宝,又不尽为用,此人不能称土也.”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五千里的土地,种植农作物的还不到一千里,农田面积不满百万亩,还有大量的荒地未被利用.始皇初年,采取了一些重农措施,宰相吕不韦在《吕氏春秋》卷二十六《士客论》有“上农”一篇.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下一页:细胞的物质输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