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段与课文开篇到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部分,都描写了安塞腰鼓的舞蹈者,请说说两位作者的描写手法有和异同

问题描述:

本段与课文开篇到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部分,都描写了安塞腰鼓的舞蹈者,请说说两位作者的描写手法有和异同
1个回答 分类:语文 2014-10-31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阅读第①段,从中找出在全文结构中期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
2.说说②③④段在结构上的联系.
3.第③段画线句中的“这”指代什么?
4.精读第⑤段,回答问题.
(1)本段先从______(描写角度)刻画了“安塞汉子”的______、______以及______,并采用______手法,突出了打鼓带给他们的变化;最后,通过从______(描写角度)刻画观众的反应,表现了“安塞腰鼓”的动人心魄的魅力.
(2)本段与课文开篇到“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部分,都描写了安塞腰鼓的舞蹈者,请说说两位作者的描写手法有何异同.
5.文章最后说“安塞腰鼓传递出黄土高原的特性”.读罢全片,你认为黄土高原的特性是什么?作者歌颂的是什么?
1.现在,让我们去陕北感受一番原汁原味的安塞腰鼓吧.
2.总分关系.
3.指代前面引用的《信天游》的歌词.
4.(1)正面 外貌 神态 动作 对比 侧面
(2)相同:都采用了对比手法,都刻画了响鼓前和响鼓时不同的神态变化.不同:本文除了用正面描写,还从侧面刻画了观众的反应,而课文中只有正面描写.(课文是《安塞腰鼓》)
5.不被苦难压倒,永不放弃追求. 歌颂的是那些没有因生活贫苦封闭而丧失希望和追求的人们.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