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月亮上的足迹 》 的内容与结构

问题描述:

19.《月亮上的足迹 》 的内容与结构
1.内容与结构
2.中心思想
1个回答 分类:语文 2014-10-13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文章所记述的内容,可以按照事情的发展过程分为准备、升空、登月和返航四个部分,作者对每一部分都是详细叙写,不放过每一个细节.
  第一部分,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所要发生的事件.另外,火箭名、飞船名、三级火箭中各用什么燃料、吃饭、穿衣等,都写到了,之所以这样写,一方面因为它是记实的文字,另一方面因为这种科学记实必须传达给读者科学知识.第二部分,写飞船离开地球,向月亮奔去.这一部分写得很详细,因为它涉及非常尖端的技术性问题,各种数据(包括时间)非常精确,分毫不差.第三部分,写飞船登月成功,并写宇航员在月亮表面的活动.这里主要写了他们这样一些活动:检查登月器的着陆情况,采集月壤和月岩,树立纪念碑,安装电视摄像机、太阳风测定装置、激光仪和月震仪,插上美国星条旗,与美国总统通电话等.第四部分,写登月归来.其中包括宇航员回到登月舱、返回“阿波罗11号”飞船、回到地球和在国会大厦畅谈登月感受几方面的内容.阿姆斯特朗那一段意味深长的话是这篇文章的结束,留给读者反复的回味.
  再加一个资料上的:
  一、整体把握
  人类早就有登上月球的愿望,并因此产生了很多美丽的神话传说.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终于把人类的这一梦想变成了现实.本文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这是一篇饶有兴趣的科普小品,阅读它,可以激发学生科学探索的兴趣.
  本文侧重于记叙,将登月的全过程叙述得清楚明白、生动形象.可以说,吸引人是本文的突出特点.
  首先是登月本身这件事吸引人,特别是对青少年学生就更具吸引力.月球上有什么?人如何才能登上月球?飞船是如何制造的?万一出现意外飞不回来怎么办?在高达每秒10.5公里的飞行速度中,宇航员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宇航员在飞行中怎样吃饭?大小便如何处理?如此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能唤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教师的教学设计要注意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学习本文,学生能够向教师提出许许多多的问题(即便这些问题教师回答不了也不要紧),这正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所以,“激趣”是教师教学本文的重点.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去设计一种更新的登月计划,每人都说出自己的想法,哪怕不合逻辑也是非常可贵的.
  要让学生认真朗读课文,从朗读的情况就能看出学生的兴趣浓度.对某些句子教师可作朗读指导.比如对阿姆斯特朗的那句名言:“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教师要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适当的读法.
  怎样把一件事情叙述得完整生动呢?本文提供了很好的范例.首先是渲染.文章的1、2段进行了渲染,目的是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其次是有明晰的时间线索.从第3段的“这一年的7月16日”开始,作者把登月的全过程按照时间顺序作了详细交代,甚至连几分几秒都写得清清楚楚.这就使读者比较详细地了解登月的具体时间,也增强了事件的生动性.可以说,按时间顺序展开叙述是本文写作的又一突出特点.
  生动的语言是本文第三个突出特点.语言的生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恰当的描述.在写到火箭发射前的景象时,作者写道:“火箭像巨人一样昂首挺立着,尖端直指蓝天,高达一百多米.”这表现了火箭高大雄伟的姿态.写火箭在太空飞翔时,作者写道:“飞船像一叶孤舟在太空缓缓地行驶.它飞过了……又飞过了……从飞船上可以看到美丽的月球已经遥遥在望.它发着美丽的银光,静静地悬在飞船的上方.”这样描述很能激发读者的想像.2.用数字说话.作者比较详细地列举了一系列的数字,它可以帮助读者增加知识,因为这些数字都是富有吸引力的.比如三级火箭的速度分别是6.8、7.67、10.5,就可以令学生遐想不已.3.叙述中有议论.在记叙文中恰当穿插一些议论的句子,可以起到深化理解、画龙点睛的作用.比如在第4段中作者写道:“一个伟大时代就要来到了……这将是人类进行的距离最为遥远的一次旅行.”再比如第11段中:“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这是人类伟大的一步.……这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碑.”这种记叙中加议论的写法是中学生应该掌握的写作要点.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求补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