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上人教版期末试卷

问题描述:

初二语文上人教版期末试卷
1个回答 分类:语文 2014-10-04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初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卷
一、基础知识.
1.选出加横线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 )
A.颤抖(chàn) 无济于事(jī) 提防tí) 摩挲(suō)
B.剽悍(biāo) 锐不可当(dāng) 呵责(hē) 恣情(zī)
C.怂恿(sǒng) 蹉跎岁月(cuō) 揩油(kāi) 憎恶(è)
D.绮丽(qǐ) 参差不齐(cī) 中看(zhòng) 修葺(qì)
2.选出书写有错误的一项( )
A.脍炙人口 装帧 飞渡 进退维谷 稀罕
B.目瞪口呆 遐想 启示 无精打彩 安祥
C、一尘不染 缥缈 磐石 有条不紊 闲暇
D.眼花缭乱 拼命 感慨 振振有词 星辰
3.对下列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沸沸扬扬:活动纷繁,非常热闹的样子.
心有灵犀一点通:比喻心心相印,情意相通.
B.黑黝黝:深黑的样子.
刮目相看:另眼看待.
c、大言不惭:无限度地夸大事实而不惭愧.
怅然:不愉快.
D.获益匪浅:得到的益处不多.匪,不.
蠕蠕:慢慢爬动的样子.
4.选出加横线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 )
A.我的惟一奢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
B.从那以后,我心目中的鹰都被击中了.它们纷纷坠入雪浪腾空的瀑布,一去不复返.
C.就在这时,一只大苍鹰,由雁回山的山阴处展开双翅,奋力滑行飞出.鹤群立刻发出嘹亮的“哦——哦——哦”的啼鸣声.这大概是由于发现可怕的苍鹰便互相报警,彼此关照.
D.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5.在下列句子横线上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镰刀头羊神态——地沿着悬崖巡视了一圈,抬头仰望雨后湛蓝的苍穹,悲哀地咩了数声,表示自己也无能为力.
②她最不肯自己的口福,时常发感慨:“人要有两张嘴就好了!”
③我从没有视这种——为理所当然的,因为在二十四岁以前,我一直居住在被占领和蹂躏的波兰.
④此后我就更其——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
A.庄严 委曲 权益 收集 B.庄重 委屈 权益 搜集
C.庄严 委屈 权利 搜集 D.庄重 委曲 权力 收集
6.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懂得:发展学生智力,必须与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因为二者是休戚相关、紧密相连的.
B.深秋的翠屏山别有一番迷人的景象,那色彩缤纷的枫林,呈现出无边无际的殷红世界,真是“寥廓江天万里霜”.
C、我离别家乡足有20年了,这次回去看到村里的柏油路笔直,二三层小楼鳞次栉比,与过去比已经面目全非,大有天壤之别之感.
D.每晚,这位善于神侃的老王的天方夜谭,竟也招来了不少梦寐以求想发财,但又不肯吃苦出力的人.
7.填人下面横线上的一句话,正确的一项是( )
有一回,她站在一块大圆石上, ,眺望空中一只飞鸟,我认定她是美丽.
A.像大理石一般洁白,披着一身阳光,微仰起她那年轻的头,手掌遮在眼睛上.
B.披着一身阳光,微仰起她那年轻的头,手掌遮在眼睛上,像大理石一般洁白.
C.手掌遮在眼睛上,披着——身阳光,像大理石一般洁白,微仰起她那年轻的头.
D.微仰起她那年轻的头,像大理石一般洁白,手掌遮在眼睛上,披着一身阳光.8.选出全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组( )
①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
②鹤的双翅奋力搏击,银光闪烁.鹤群宛如暴风中飞转的云堆,迅速形成漩涡状,上下左右飞舞,光莹莹耀眼.
③生命是张没价值的白纸.
④我重新变得年轻了,我的血流得很快,对于生活我又充满了梦想,充满了希望.
⑤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
⑥湍急的黄河水日夜奔流,滋养着周围的土地和人民,也目睹了岸边所发生的一切.
⑦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
⑧“挑战者”号爆炸了,美国的宇航局并没有因此关门,航天飞机仍会在万里苍穹中穿行.人类的探索精神是不灭的.
A.①③④⑥⑧ B、②④⑥⑧ C.②③⑤⑦ D.①④⑤⑦
9.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初次相见时,他还是个十来岁的孩子,年龄的差距使我们没有太多话题,故而谈得极少.
B.你跑不过他也得跑,不要这么没信心;再说,离比赛还有段时间,结果还难说呢.
C.小倩告诉我说,等把那张参加比赛的水粉画“磨蹭”完了,我们就可以一起去青岛了.
D.寒风像小刀似的切割着他那冻僵了的手,那个修鞋的却拥着大衣,在风中怡然自得.
10.选出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 )
A.半大的斑羚跑到悬崖边缘,纵身一跃,朝山涧对面跳去;老斑羚紧跟在半大斑羚后面,头一勾,也从悬崖上蹿跃出去.
B.他是谁,对我这样一个平日被人轻视的工人下那样诚恳的劝告?我一进门的时候,本来有点疑惑,现在更加疑惑.虽然猜不出是谁,但自己断定:一定是一个不平常酌人.
C.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D.这种景观多么壮丽啊!上百只鹤的鹤群恰似飘摇于飓风中的鸿毛,轻盈飞飚;又如海中的巨大漩涡,缓缓升腾.
11.选出文学常识对应有误的一项( )
A.《秋词》——绝句——刘禹锡——唐代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诗歌——普希金——俄国
B.《记承天寺夜游》——《东坡志林)——苏轼——北宋
《天上的街市》——自由诗——郭沫若——现代
C.《五柳先生传》——陶潜——冻晋
《周处》——《世说新语》——刘义庆——南北朝
D.《过零丁洋》——《文山先生全集》——文天祥——北宋
《三峡》——《水经注》——郦道元——北魏
12.选出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 )
A.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本文运用了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
B.“刮目相看”、“画蛇添足”、“滥竽充数”、“塞翁失马”四个成语分别出自《战国策》、《三国志》、《淮南子》和《韩非子》.
C、《过零丁洋》一诗先写自己的家国之恨和艰难困厄的遭际,最后表达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D.《荔枝蜜》一文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对新生活以及新生活的创造者的赞美.
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注音释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衔觞赋诗(shāng 酒杯)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xī 阳光)
B.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cù 租用) 以土砾凸者为丘(lì 碎石)
C、巳赐其舍人卮酒(zhī 古代的酒器) 廪食以数百人(lǐn 官家供给粮食)
D.悄怆幽邃(suì 深刻) 堕而折其髀(bì 股骨)
14.选出全都有通假字的一项( )
①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②项为之强 ③果如鹤唳云端 ④傧者更道
⑤缚者曷为者也 ⑥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⑦故宜使梦 ⑧宣王说之
⑨圣人非所与熙 ⑩终亡其酒
A.①③⑤⑧⑨⑩ B.①②④⑤⑧⑨ C.①②④⑤⑦⑨ D.②④⑤⑦⑧⑨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①皆披发文身( ) ②既而渐近( ) ③斗折蛇行( ) ④心乐之( )
⑤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 ⑥只缘身在最高层( )
16.选出对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汗青:古代书写竹简上,制简须先用火烤竹片,去除青竹的汗(水分),称为杀
青或汗青,后代便以汗青代指史书.
B.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既望:古代将农历十五叫“望”,农历十六日叫“既望”.
C.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冈骚:《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后来把关于诗文写作的事叫“风骚”.这里指在文学上的地位和深远影响.
D.寡人反取病焉
寡人:楚王自称,古时候王公贵族均自称“寡人”,表示谦虚.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题后问题.
赤 壁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咏史·赤壁
胡 曾
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
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
17.对这两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杜诗中“赤壁”是指黄冈城外赤鼻矶,并非三国古战场.作者以“赤鼻矶”为三国战场是弄错了地方.
B.诗中“周郎”指周瑜,周瑜年轻时,人称他“周郎”.称周瑜为“周郎”,让人想到周瑜当年英姿勃发,年少有为.
C、杜诗中“东风”是指赤壁火攻事,而胡诗“烈火西焚”句更是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焚烧曹操军旗战船的场面.
D.杜诗“折戟沉沙”写出了两军对战、短兵相接的激烈;胡诗“不假挥长剑”句,突出了周瑜用火攻巧计破敌.
18.对于这两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两诗都以赤壁之战为题材,杜诗慨叹嘲讽了周瑜的侥幸成功;胡诗赞美了在这次决定性战役中年轻统帅周瑜的功绩.
B.杜诗中作者只看到当时没有东风,周瑜火攻不能成功,大乔小乔被曹操掳去,却没有看到吴国会灭亡这样的大事,表现了诗人的目光短浅.
C、杜诗由战场遗物写起,进而联想到战争的情况,表述自己对战役的看法,用笔冷静而又锋利.
D.胡诗起笔直写战争场面,通过渲染烘托,使周瑜英雄形象再现纸上,表达赞美 仰慕之情,情绪饱满热烈.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的问题.
过了一会儿,斑羚群渐渐安静下来,所有的眼光集中在一只身材特别高大、毛色深棕油光水滑的公斑羚身上,似乎在等侯这只公斑羚拿出使整个种群能免遭灭绝的好办法来.
毫无疑问,这只公斑羚是这群斑羚的头羊,它头上的角像两把镰刀.镰刀头羊神态庄重地沿着悬崖巡视了一圈,抬头仰望雨后zhàn( )蓝的苍
qióng( ),悲哀地咩了数声,表示自己也无能为力.
斑羚群又骚动起来.这时,雨洗得一尘不染的天空突然出现一道彩虹,一头连着伤心崖,另一头飞越山涧,连着对面那座山峰,就像突然间架起了一座美丽的天桥.斑羚们着彩虹,有一头灰黑色的母斑羚举步向彩虹走去,神情飘渺,似乎已进入了某种状态.也许,它们确实因为神经高度紧张而误以为那道虚幻的彩虹是一座实实在在的桥,可以通向生的彼岸.
灰黑色母斑羚的身体已经笼罩在彩虹xuan( )目的斑lán( )光谱里,
眼看就要一脚踩进深渊去,突然,镰刀头羊“咩——咩”发出 ,这叫声与我平常听到的羊叫jiǒng( )然不同,音调显然也保持了羊一贯的平和,但沉郁有力,透露出某种坚定不移的决心.
事后我想,镰刀头羊之所以在关键时刻想出那么一个挽救种群生存的绝妙办法,或许就是受了那道彩虹的神秘,我总觉得彩虹那七彩光斑似乎与后来发生的斑羚群的飞渡有一种美学上的 .
1.在文中括号内,根据拼音填写上正确的字.
2.在文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
A.注视 幻想 吼声 启示 勾通 B.凝望 幻想 叫声 启事 勾通
C.凝望 幻觉 吼叫 启示 沟通 D.注视 幻觉 怒吼 启事 沟通
3.解释下列词语.
飘渺—— 沉郁——
一尘不染——
4.选文第二段中有一个病句,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5.“没有柔和的颤音,没有甜腻的媚态,也没有绝望的叹息”是从原文中抽出的三个短语,请指出它们在原文中的位置.
6.选文第一段最后一句话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7.在文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天上美丽的彩虹?
千佛山祭月
张中军
①每逢佳节倍思亲.八月中秋,我最不敢正视的便是那圆圆的月亮了.孤独一人,望着那银光四射的玉盘,心事就盈盈地注满心间.
②远离故乡当兵,中秋节本该同战友们一起度过,那年,我却没有了那份心情,拎一瓶趵突泉,两个月饼,三个小菜,在蟋蚌们的歌吟中,拾级来到千佛山顶.举头凝望明月,我思绪万千……
③儿时,母亲总会指着金黄的月亮说:“快看月奶奶,多么漂亮啊!”我只是懵懵懂懂地望几眼,就又去玩自己的小木车,拉着它满院子乱跑.母亲仍静静地站在那里出神地望着月亮.弹指间,20年后,我才恍然悟出母亲望月的目光,为何那样地虔诚了.
④母亲把月亮先是指给我,我大了点又指给妹妹,妹妹又玩小木车的时候,她就扯着弟弟的小手,蹲在地上指着月亮说:“快看天上的月亮,今晚才是真的漂亮啊,月奶奶让咱们吃上了白面馍!”我刚记事时过八月十五,全家只有一个月饼,切开几块敬过月奶奶、老爷爷,然后一人一小块,捧在掌心慢慢品尝.慢慢地,村子里富裕了,再过中秋节,母亲早早地搬出了饭桌,月饼、苹果、柿子、红枣摆了一大堆,她还高兴地从厨房端上亲手蒸的热气腾腾的团圆饼.等月亮爬上树梢、银辉铺地时,母亲就吩咐我们,拿着上好的月饼给邻里乡亲们送去.然后,皓月当空,一家人热热闹闹围坐在一起切开团圆饼,心中滋味真比糖还甜呢!
⑤千佛山顶的月亮,还是儿时的月奶奶吗?我倒一杯酒,洒在足下的青石上,切开月饼,仍是月奶奶、老爷爷、父母亲各一份.再抬头望月,她依然如故,只是显得比童年那月苍老了冷清了.如今,我和弟弟不在父母身边,母亲眼中的月还能那般完美吗?
⑥夜冷了,蛐蛐一个劲儿地叫着,我站起身遥对家乡,拜了又拜……
1.第②段中,作者说“我却没有了那份心情”,这是为什么? (回答不要超过15个字)
答:
2.母亲中秋望月的目光为什么那样虔诚?
答:母亲认为
3.解释第④段段末的“滋味”的含义.(回答不要超过10个字)
滋味:
4.第⑤段中,作者感到月亮显得比童年“苍老了冷清了”,这是为什么?
答:
5.对这篇文章的分析评价正确的项是( )
A.本文通过对在千佛山祭月的描写,集中表现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B.本文含蓄地表现了富裕了的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由来的深切感悟.
C.本文表现了农村人思想观念的巨大变化.
D.本文以祭月为线索,可分为三层,即①②③/④⑤⑥,结构严谨.
作文.
题目:在欢乐的日子里
要求:1、写真实的事,具体的事,有意义的事; 2、不少于600字.
三、阅读题(32分)
(一)(14分)
塞翁失马
近塞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A 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1.给下列字注音(4分)
(1)吊 (2)遽 (3)髀 (4)跛
2.解释加横线点字的意思(4分)
(1)近塞之人有善术者—— (2)马无故亡人胡——
(3)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4)丁壮者引苹而战——
3.下列“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2分)
A.近塞之人有善术者 B.人皆吊之
C.近塞之人 D,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4.“此何遽不为福乎?”翻译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为什变不成幸福呢? B.这怎么不是好事呢?
C.这如何变成好事呢? D.这如何不能很快得到幸福呢?
5.能正确反映这则寓言的思想正确的一项( )(2分)
A.祸福难断 B.祸,福所倚
C.福,祸所伏 D.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二)(18分)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毛泽东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①人民解放军育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②西起九江(不含②),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③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获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21 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①;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21日以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 El下午至22 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④我军前锋,业已②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这则消息的导语是什么?(2分)
2.这则消息的标题是——(1分)
3.这则消息的主体从——到——(4分)
4.这则消息的背景是——(3分)
5.这则消息的结语是—————————————————o(2分)
6.这则消息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一
,结果 .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