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练习题 《陋室铭》中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作者的“惟吾德馨”的?

问题描述:

陋室铭练习题 《陋室铭》中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作者的“惟吾德馨”的?
1个回答 分类:语文 2014-10-15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在于有多高,有了仙人(居住)就成了名山;水不在于有多深,有了龙(居住)就成为灵异的(水).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往来谈笑的有渊博的学者,没有粗俗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使双耳受到扰乱,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虽然是陋室,但只要君子在这里居住,)还有什么简陋的呢?”
句句翻译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山不在于有多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水不在于有多深,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 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往来谈笑的有渊博的学者,没有粗俗的人.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奏乐的声音使双耳受到扰乱,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说:“(虽然是陋室,但只要君子在这里居住,)还有什么简陋的呢?”
英语译文
An Epigraph in Praise of My Humble Home
by Liu Yuxi
A mountain needn't to be high;
It is famous so long as there is a deity on it.
A lake needn't be to deep;
It has supernatural power so long as there is a dragon in it.
My home is humble,
But it enjoys the fame of virtue so long as I am living in it.
The moss creeping onto the doorsteps turns them green.
The color of the grass reflected through the bamboo curtains turns the room blue.
Erudite scholars come in good spirits to talk with me,
And among my guests there is no unlearned common man.
In this humble room, I can enjoy playing my plainly decorated qin, or read the Buddhist Scriptures quietly,
Without the disturbance of the noisy that jar on the ears, or the solemn burden of reading official documents.
My humble home is like the thatched hut of Zhuge Liang of Nanyang, or the Pavilion Ziyun of Xishu.
Confucius once said: "How could we call a room humble as long as there is a virtuous man in it?"
关于作者及创作背景

一、刘禹锡

刘禹锡是《陋室铭》公认的作者.
《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卷六百零八.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世称“刘宾客”.刘禹锡生于嘉兴(当时属苏州),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县).唐代大诗人、文学家、哲学家和进步的思想家.
刘禹锡文名遐迩.其人生活在唐代中后期,由于安史之乱,唐朝形成了宦宫专权、藩镇割据、朋党之争的社会局面.他对于这样的社会现实颇为不满,曾参与了王叔父领导的改革运动,但遭遇失败,以致仕途坎坷,多次受贬.但是,他没有屈服于权贵,而是以文明志,表现了他刚直不阿的品格和对达官显贵的蔑视态度.本文可以说是作者对当时世风的辛辣嘲讽与心态的的自明.唐贞元年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词科,授监察御史.后经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他和柳宗元交谊颇深,人称“刘柳”;后与白居易唱和甚多,亦并称“刘白”.据史载,刘禹锡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他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及安徽和州县通判.按王朝规定,他应住衙门内三间三厅之房.但是,和州县的策知县是个势利小人,认为刘禹锡是被贬之人,便给他小鞋穿,安排他到城南门外临江的三间小房居住.对此,他毫无怨言.刘禹锡是个文人,于是就根据住地景观写了一副“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的对联贴在门上.
做贼心虚的策知县见之,甚为恼火,马上将刘禹锡移居别地,并把住房面积减去一半.此房位于德胜河边,岸柳婆娑.刘禹锡见此景色,更是怡然自乐.于是,他又撰写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策知县闻讯后,下令撵刘禹锡搬到城中一间只能放一床一桌一椅的破旧小房中居住.
半年光景,刘禹锡的“家”被折腾了三次.他在愤激之中,有话如鲠在喉,倾吐为快,一气呵成,写成了《陋室铭》,并请柳公权碑刻竖于门外.(节选自《应用写作》学术月刊1995年第11期《刘禹锡和他的“陋室铭”》)
刘禹锡出生在嘉兴,祖坟原在洛阳北邙,后因地峡不可依,所以后来改葬于荥阳(今郑州荥阳).刘家世居洛阳,中原战乱,他父亲徙家江南,刘禹锡生于江南,其父死后,他扶棺返里,同时他母亲也从江南返回洛阳,此后可能在荥阳住了一段时间.集异记中有刘禹锡“贞元中寓居荥泽”之说.刘禹锡一生坎坷,四处漂泊,直到晚年,才居于洛阳,后逝于洛阳.刘禹锡说自己是“客居江南”,称自己是“雒客”,称“洛阳旧有衡茅在”,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可见,他在嘉兴、荥阳、洛阳都安过家.若联系到他祖籍洛阳,还是认为称他为洛阳人比较合理.也有一说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因为刘邦是彭城人,彭城乃刘氏郡望所在而已,如韩愈之于昌黎.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具体是什么身世,我们目前还没有得到考证.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哲学家、文学家,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他没有自甘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精神进行创作,积极向民歌学习,创作了《采菱行》等仿民歌体诗歌.
一度奉诏还京后,刘禹锡又因诗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触怒新贵被贬为连州刺史.后被任命为江州刺史,在那里创作了大量的《竹枝词》.名句很多,广为传诵.824年夏,他写了著名的《西塞山怀古》:“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这首诗为后世的文学评论家所激赏,认为是含蕴无穷的唐诗杰作.
后来,几经多次调动,刘禹锡被派往苏州担任刺史.当时苏州发生水灾,饥鸿遍野.他上任以后开仓赈饥,免赋减役,很快使人民从灾害中走出,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苏州人民爱戴他,感激他,就把曾在苏州担任过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和他合称为“三杰”,建立了三贤堂.唐文宗也对他的政绩予以褒奖,赐给他紫金鱼袋.
刘禹锡晚年回到洛阳,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与朋友交游赋诗,生活闲适.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
其诗现存800余首.其学习民歌,反映民众生活和风土人情的诗,题材广阔,风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蓄宛转、朴素优美的特色,清新自然,健康活泼,充满生活情趣.其讽刺诗往往以寓言托物手法,抨击镇压永贞革新的权贵,涉及较广的社会现象.晚年所作,风格渐趋含蓄,讽刺而不露痕迹.词作亦存四十余首,具有民歌特色,刘禹锡在洛阳时,与白居易共创《忆江南》词牌. 著有《刘宾客集》(一称《刘梦得文集》)

二、崔沔
另一种说法,崔沔为传统名篇《陋室铭》的作者,诸家选集如《刘梦得文集》、《历代散文选》、《古文选译》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均认定是唐代的刘禹锡.查《中国人名大辞典》刘禹锡小传:“登贞元进士弘词二科.官监察御史.以附王叔文,坐贬朗州司马,作《竹枝辞》十余篇,武陵夷俚悉歌之.久之召还.又以作《玄都观》诗,语涉讥忿.出为播州刺史,易连州,又徙夔州.后由和州刺史入为主客郎中,集贤直学士,复刺苏州.再迁太子宾客.禹锡恃才而废,乃以文章自适.素善诗,晚尤精,白居易推为诗豪.会昌中加检校礼部尚书卒.有《刘宾客文集》及《外集》.”传中只言刘禹锡作《竹枝辞》及《玄都观》诗,未提及《陋室铭》.作《竹枝辞》的心境与当时遭贬斥的处境相吻合.据《新唐书》卷一六八本传记载:“宪宗立,叔文等败,禹锡贬连州刺史,未至,斥朗州司马.州接夜郎诸夷,风俗陋甚,家喜巫鬼,每祠歌《竹枝辞》……禹锡谓屈原居沅、湘间作《九歌》,使楚人以迎送神.乃倚其声,作《竹枝辞》十余篇.”刘禹锡被谪贬到朗州,其遭遇处境与屈原相似,故仿《九歌》作《竹枝辞》以屈原自况,完全切合客观实际.倘若作有《陋室铭》,应收入《刘宾客文集》或《外集》,但此二集中未见此文.
《陋室铭》到底出于谁人之手呢?
查《中国人名大辞典》905页崔沔小传:“崔沔,唐长安人,字善冲.擢进士,举贤良方正第.岑羲(侍中)深器之,曰:‘今郗诜也.’沔深明《礼经》,详定宗庙笾豆之数及六亲服法,多所建议.性俭约,禄廪随散宗族,不治居宅,尝作《陋室铭》以见志.卒谥‘孝’.”原来《陋室铭》的真正作者是崔沔.仅此不足为据,再查《新唐书》卷一二九崔沔:“性情敦厚,纯谨无二言.事亲笃孝,有才章,擢进士.玄宗时官左散骑常侍,秘书监,太子宾客.沔深明《礼经》,……性俭约自恃,禄廪随散宗族,不治居宅,尝作《陋室铭》以见志.” 《中国人名大辞典》崔沔传源于史料《新唐书》,确凿无疑.以崔沔的才华、生世、秉性“俭约”“不治居宅”,作《陋室铭》表明自己的志向,是切合实情的.
[编辑本段]注释
陋室铭
山不在①高,有仙则名②.水不在深,有龙则灵③.斯④是陋室,惟⑤吾德馨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⑦,往来无白丁⑧.可以调素琴⑨,阅金经⑩.无丝竹⑾之乱耳⑿,无案牍⒀之劳形.南阳⒁诸葛庐,西蜀子云亭⒂. 孔子云:“何陋之有⒃?”

注解
(1)在:在乎、在于,动词.
(2)名:这里用为动词,著名、闻名.
(3)灵:灵异,有灵气.
(4)斯:语气词,翻为这或无义.是:判断动词.陋室:陈设简单而狭小的房屋.
(5)惟:介词.表原因.
(6)惟吾德馨:只是我的品德高尚.馨,散布得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吾,我.
(7)鸿儒:学识渊博的学者,鸿:大.
(8)白丁:本指科举时代没有功名的人,这里与“鸿儒”对举,泛指不学无术的平庸小人.通俗讲为没有学问的人.
(9)调(tiáo)素琴:调,原指调弄,这里指弹奏.弹奏闲雅的古琴.素:不加装饰的.
(10)金经:古代用泥金书写而成的佛经,一说《金刚经》
(11)丝竹:琴、瑟、萧、笛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12)乱耳:扰乱耳朵.
(13)案牍(dú):指官府公文.
(14)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劳,使……劳累.
(15)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西.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
(1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杨子云的亭子.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郡隆中山中.杨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
(17)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之,表宾语提前.全句意为“有何陋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古今异义:
在:古义(在乎,动词)今义(表示某物在某地,介词)
馨:古义(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今义(芳香)
调:古义(调弄)今义(调动)
形:古义(身体)今义(形状)
丝竹:古义(琴瑟萧管之类的管弦乐器)今义(丝绸和竹子)

词类活用:
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变得有名. 有龙则灵,形容词作动词,变成灵异的水.
苔痕上阶绿,上,名词作动词,蔓上.绿,名词作动词,变绿.
草色入帘青,青,名词作状语,使……变青.
惟吾德馨,馨,名词活用为动词,道德美好高尚.
无丝竹之乱耳,乱,形容词作动词,使……扰乱.
无案牍之劳形,劳,形容词作动词,使……劳累.

一词多义:

1.之:
①用于主谓之间,不译:无丝竹之乱耳
②倒装标志,不译:何陋之有
2.往来:
①表示交往的人:往来无白丁
②表示来来往往的人: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
3.是:
①判断词,是:斯是陋室
②这个、那个:当是时(《口技》)
4.名:
①著名:有仙则名
②名词作动词: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

文言句式:
倒装句
何陋之有(应为“有何陋”)
孔子云:“何陋之有”
(出自《论语·子罕》)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联.互文句)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对联)
译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著名了.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灵异了.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编辑本段]作品主题、立意以及主题思想
从主题看,《陋室铭》通过对居室 交往人物生活情趣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陋室铭》一文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从立意看,《陋室铭》以衬托手法托物言志.并以反向立意的方式,只字不提陋室之"陋",只写陋室"不陋"的一面,而"不陋"是因为"德馨",从而自然地达到了抒怀的目的.
全文81字,可说是字字写陋,又字字透着不陋.开篇16字,为全文写不陋奠定了基调.“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从表面看来,“仙”与“龙”是为山、水增色彩,实则是喻陋室之主.陋室主人身居陋室,而精神思想却那般富有充实:“鸿儒”、“金经”、“素琴”,不单从交往、学习、愉悦几方面描写出陋室之主追求之不陋,就是“鸿、金、素”三字内涵之丰富,也是与陋无缘的.正如他自己所言“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用芬芳四溢的香气形容其高尚的思想品德,这就突出了陋室之主追求的不是功名利禄(无案牍之劳形),也不是荣华富贵(无丝竹之乱耳),而是心之洁,趣之雅,德之馨.作者将其陋室比作“诸葛庐”、“子云亭”,我们说这不但不过分,更突出了陋室主人“安贫乐道”之心,所以说“何陋之有”.
这篇铭文运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方法,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从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追求之高雅,精神之富有,使人感受的是陋室不陋,就是直接描写陋室的词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也让人体会不到一点“陋”意,给人更多的则是郁郁葱葱的青草掩映下的小屋,充满了勃勃生机.真是陋室不陋.
[编辑本段]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
作者引用何陋之有的用意在于“陋室不陋”
“惟吾德馨”统领全篇
从表达方式看,《陋室铭》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高洁隐逸的情怀.
《陋室铭》的写作技法运用繁杂,在区区八十一字内运用了对比,白描,隐寓,用典,借代类比等手法,而且压韵,韵律感极强,读来金石掷地又自然流畅,一曲既终,犹余音绕梁,让人回味无穷.
从句式看,《陋室铭》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给人一种视觉上的齐整之美.但《陋室铭》中"何陋之有"又是散句.所以句式上《陋室铭是骈散结合,使文章节奏明快、语言错落有致,读来抑扬顿挫,和谐悦耳,在听觉上给人音乐的美感.同时,文章又重在五言,间以四言、六言,因而句式参差,文章一韵到底.
从线索看,《陋室铭》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贯穿全文的始终:开头引出"惟吾德馨",而后又以居室环境、往来人物和日常生活表述"惟吾德馨",最后又以"诸葛庐","子云亭"的"何陋之有"映衬"惟吾德馨".这都是作者的主观感受.
文章借助陋室说理,以抒情的笔调表明作者高洁的品格,事中见理,景中显情,诚可谓“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生”.这样就把作者的闲情逸事,居室美景写得含蓄生动而意韵悠远.
文章巧于用典.如借“诸葛庐”、“子云亭”以自况,且引孔子之语——“何陋之有?” 说明陋室“不陋”,从而增强了文章说理的可信性和说服力.
总之,作者在文中不是以“君子”自我标榜,而是以君子的敬德修业律已,表现为一种对人生失意与仕途坎坷的超然豁达和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惟其如此,我们与其视其为一篇阐述陋室“不陋”的散文,倒不如说这是一首赞颂陋室以显主人淡泊高雅之生活情趣的抒情诗.
[编辑本段]作品赏析
根据文章的内容,我们可以将这篇短文分为三部分:
一、(1—3句):
《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引入正题,既显得出手不凡,也为以后的陋室歌颂功德埋下了伏笔.山可以不在高低,水可以不在深浅,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居处虽然简陋,却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说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声名远播,刻金石以记之.山水的平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此种借力打力之技,实为绝妙,也可谓作者匠心独具.特别是以仙龙点睛山水,构思奇妙.“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看似有些突兀,但回头一看,却又浑然一体,因为上面的对比句恰好为这句的引论铺下了基础.
在此点看出,作者写此随笔是经过反复思考的,绝不是一时的灵感冲动.绝句可以是灵光乍现,而连接无暇却是平时的功底积累与反复推敲了.
二、(4—7句):
这几句写陋室环境与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完全是作者对于道德品质高尚之士的生活总结.在前面几句的生花妙笔明了作者的志趣后,读者的思绪也进入了佳境,此时明理,读者更易接受作者的思想.他以苔痕上阶绿的淡雅之色,隐寓作者的恬淡之心,又马上以青色入帘青的生机盎然点明恬淡中充满生机的仙活生活状态,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交朋识友,皆是同道高洁之士,抚琴研经,生活从容多滋味.远离嘈杂的音乐,远离伤神的公务,这种闲暇的生活实在让人羡慕.这种既像隐士,又存在尘世的生活方式,是道德高尚之士羡慕的,也是凡夫俗子们向往的.通过这几句的描写,我们看到了是一幅神仙的生活画卷,表达了陋室主人雅致澹泊的生活情趣.
注:第六句为正面描写,看出作者从容淡定;第七句为反面描写,写出作者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作者借这南阳的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作类比,引出自己的陋室,及诸葛亮与杨雄为自己同道的意思,也表明了作者以这二人为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如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同时暗示了陋室不陋.实际上刘禹锡这样写还有另一层深意,即诸葛亮是闲居隆中草庐以待明主出山.而扬雄呢?却是淡薄于功名富贵,潜心修学之士,虽官至上品,然他对于官职的起起落落与金钱的淡泊,却是后世的典范.刘禹锡引用此二人之意,他想表达的意思是:处变不惊、处危不屈、坚守节操、荣辱从容的意思.既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又想逢明主一展抱负,若无明主,也甘于平淡的那种志向吧.这结合刘禹锡官场的起起落落,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
三、(8—9句):
结句引用“孔子云:何陋之有?”,引古人之言, 收束全篇, 说明陋室“不陋”.表达了他对当时封建礼教的最高道德品质的追求.用圣人肯定的操守来规范要求自己,也许就是刘禹锡对自己的道德品质的最高要求.这样的结句,不说其中的内容是何种意思,但结合题意,却是妙手天成.因为封建礼教是以儒家的道德标准为最高道德标准的,孔圣人的肯定,也就为他道德品质的论注下了最好的定论,论文当有论据,而引孔圣人言作为论据,无疑在当时是最好的论据,充分而不可辩驳.
可以说,这篇短文表现的主题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歌颂,表达了作者甘于淡泊、不为物役的高尚情操,反映了他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高洁清峻的品格.
[编辑本段]写作特色
(1)托物言志的写法
(2)反向立意的构思
(3)对仗工整,押韵
(4)采用类比的手法,让文章更生动
(5)立意新颖,不落俗套
(6)开头两句使用比兴手法
[编辑本段]文体介绍
铭本是古代刻于金属器具和碑文上用以叙述生平事迹的一些赞颂或警戒性的文字,多用于歌功颂德与昭申鉴戒.后来逐渐发展演变为一种独立的文体.由于这种文体独特的历史渊源,使这种文体具有篇制短小、文字简约、寓意深刻等特点. 根据古文体的分类, "铭"是应用文.明白了铭的意思,也就明白题意,即对陋室进行歌颂,内接内容,即对陋室内的人的高尚品德进行歌颂.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这才是作者真正的意思.托物言志,以此阐明作者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这一点与《爱莲说》颇为相似.
相关问题
1.运用类比手法引出主旨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全文主旨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本文虚实相映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4.作者以明贤自况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