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气真菌是喜酸怕碱还是喜碱怕酸?

问题描述:

脚气真菌是喜酸怕碱还是喜碱怕酸?
如题,引起脚气的真菌是喜酸怕碱还是喜碱怕酸?
搜索了半天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的答案,这会害死人的啊.
用醋泡脚是否可行?请懂的朋友告知.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10-19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首先说明:楼上的说的不对 因为脚气不等于脚臭...
  说实在的 那要分什么脚气了.
  脚气是一种极常见的真菌感染性皮肤病.成人中70-80%的人有脚气,只是轻重不同而已.常在夏季加重,冬季减轻,也有人终年不愈.
  脚气是足癣的俗名.有的人把“脚气”和“脚气病”混为一谈,这是不对的.医学上的“脚气病”是因维生素B缺乏引起的全身性疾病,而“脚气”则是由真菌(又称毒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种常见皮肤病.洗脚盆及擦脚毛巾应分别使用以免传染他人.足癣如不及时治疗,有时可传染至其它部位,如引起手癣和甲癣等,有时因为痒被抓破,继发细菌感染,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中医称脚气为“脚弱”.《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风毒脚气方》:“然此病发,初得先从脚起,因即胫肿,时人号为脚气.深师云:脚弱者,即其义也”.
  湿脚气为脚气病之一.见《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五.指脚膝浮肿之脚气病.水湿之邪感受于下,经络不得宣通而致病.证见足胫肿、麻木而重,腿膝软弱,小便不利,脉濡缓,苔白腻;或有在胫前生臁疮者.治宜宣壅逐湿为大法,用鸡鸣散加减,或选用除湿汤、槟榔散、加味二妙丸加减.湿热偏胜者,证见口渴溺赤,脉濡数、苔黄腻,治以宣通清利化湿法,用防己饮加减.
  足癣,中医又称湿脚气、脚气疮,俗称烂脚丫.湿脚气是临床中比较常见而又难治的病症.中医认为,引起湿脚气的原因有久居湿地,或水湿浸淫,或夙体有湿,郁而化热,湿热走注于下;或过食辛辣生热,热蕴而生湿,湿热胶结而下注;或寒湿浸淫,或淤血血阻脉等.南京春夏之交气候闷热、潮湿,故此病发病率较高.
  中医理论认为,湿脚气虽为皮肤病,但与人体五脏六腑、经络及各器官有着密切联系,所以内治方法亦不容忽视.在采用外治方法的同时,可配合中药汤剂治疗.湿脚气当以清热利湿、温阳散寒、解毒杀虫、止痒止痛为治则.常见有三证:湿热脚气、寒湿脚气、淤血寒毒.辨证分治:1.湿热脚气证:主要症状表现有脚趾间或足底部潮湿糜烂,瘙痒,或浸淫流黄水,或红肿溃烂蜕皮,甚至脚趾肿胀,舌红,苔黄,脉沉或无变化.其治当清热燥湿,温化止痒.可选用苦参矾石汤,既可内服又可外洗.2.寒湿脚气证:主要症状表现有脚趾间或足底部潮湿糜烂,瘙痒,或浸淫黄水,或麻木冷痛,或溃烂蜕皮,手足不温,甚至脚趾肿胀,舌淡,苔白,脉沉.病变证机是寒湿浸淫,肆虐肌肤营卫,导致肌肤既不得气血所荣又被寒湿所肆虐,以此而变生为寒湿脚气病理病证.其治当散寒除湿,温化止痒.可选用鸡鸣散,本方既可内服又可外用.3.淤血寒毒证:主要症状表现有脚趾间或足底部潮湿糜烂,瘙痒,疼痛,或浸淫流脓血水,脚趾颜色暗紫,或痒痛,或溃烂蜕皮,甚至脚趾肿胀,舌质暗,苔薄,脉沉.病变证机是淤血内阻,淤血与寒毒相结而浸淫肆虐,以此而变生为淤血寒毒病理病证.其治当活血化瘀,散寒解毒.可选用桂苓乌头汤,本方既可内服又可外用.
  内服方剂也可选龙胆肝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处方,可选用中成药如:MR3老中医龙胆泻肝丸、双黄连口服液等.外用方剂可选用:足癣粉、六一散加明矾粉、二矾汤、皮肤外洗二方或苏蒲洗方、藿黄浸剂、鹅掌风浸泡方、苦矾洗涤剂、清湿杀虫方等,也可选用各种癣药水外搽,如宝岛癣水、复方土槿皮酊、普癣水等.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