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代的小故事帮忙找一下明清的小故事,最好短一点,

问题描述:

明清时代的小故事
帮忙找一下明清的小故事,最好短一点,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09-18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1、李白砚乡游踪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一生漫游各地,到处吟诗饮酒,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相传李白曾在唐代天宝或至德年间,为寻访江南名士许宣平,来过歙州游历.
  据说李白东游越中,沿途在长安、洛阳、同州、华州等驿站上看见许宣平的诗:“隐居三十载,筑室南山巅.静夜玩明月,闲朝饮碧泉.樵夫歌垄上,谷鸟戏岩前.乐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李白吟咏嗟叹之余,不由赞叹道:“此仙诗也.”便来到歙县寻访许宣平.
  在紫阳山下练江边,江上有一只破船,船上有一老翁,神姿飘洒,容态超逸.李白渡到对岸,对老翁道:“请问许宣平家在何处?”老翁微微一笑,便吟出两句诗:“门前一竿竹,便是许公家.”李白听后,点头前往.走了一程,忽然想起,“门前一竿竹”的船老大不就是许宣平吗!于是立即回头,然而老翁已无影无踪.李白不远万里,特来寻仙,当面错过,失之交臂,真是懊丧,便怅然在身前茅屋庵壁上题诗一首:“我吟传舍诗,来访真人居.烟岭迷高迹,云林隔太虚.窥庭但萧索,倚仗空踌躇.应化辽天鹤,归当千岁余.”后来,许宣平知道来访者竟是诗仙李白,也十分惋惜.
  尽管李白没有见到许仙平,但歙州秀丽宜人的山川景色,却使他留连忘返.在西干山下曾游览十寺.在兴唐寺门前见到一老翁卖歙砚,质地石色如碧云,纹理清晰妍丽,摸上去光洁、细腻、滋润,犹如婴儿肌肤那样光滑,李白买了一方捧在手中,慨然赞叹:“宝砚也、宝砚也!”即挥毫写下“砚国明珠”四个大字送给老者.晚间在练江浅滩下放舟饮酒,诗兴大发,挥毫展纸,洒墨成诗一首.
  2、赛金花抛砚保文物
  赛金花(1864—1936)是晚清史上的一位风云人物,关于她的风流韵事,家喻户晓.她还是一个有爱国心的女子,她抛砚保文物的故事一直流传下来.赛金花,原名郑彩云,后从鸨姓傅,晚年又名曹梦兰,名妓,黟县人.赛金花得名,有一段故事.她出生在苏州.他父亲郑八哥,是黟县二都上轴(今阳光乡)郑村人.八哥家境贫寒,流落苏州当轿夫.金花一下地不知取什么名字,郑八哥想茶叶老板郑敏之是书家子弟,又是同乡,不如请他取个名字.郑八哥到郑敏之家,郑老板正在为人写对联.郑八哥抱着女儿要他为女儿取名字.郑老板看小孩长得漂亮,思索了半日,突然望见案头上的金花金晕歙砚,于是对八哥说:“就叫赛金花吧!”从此,赛金花的名字就传开了.赛金花出世不久,父亲就病故了.长大后由于衣食无着,被人卖给妓院,1886年正式挂榜为娼.这时,正好歙县籍洪钧(1864年头名状元)奉光绪皇帝之命出使德、俄、荷、奥四国,原配何夫人不愿随行,五十岁的洪钧就将二十出头的赛金花买去做妾,充当公使夫人,并延师教以英、德、法诸国文字.赛金花聪明伶俐,精通几国文字,是达官显贵的座上客,她曾得到德国飞耐特皇后的青睐.她虽是一位名妓,却有一片爱国之情.她在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时曾有功于国.她曾讲过:“国家是人人的国家,爱国是人人的本份.”传说有一天,几个德国兵闯入她的住处,她先用英语和士兵对话,对方不懂,她马上改用德语和德兵交谈.交谈中赛金花得知联军统师叫瓦德西.这瓦德西是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的红人,是赛金花驻德时的老相识.赛金花深知瓦德西喜爱中国书画和砚台.于是,她第二天就带着一方名砚去见瓦德西.这砚是一方仿宋插手砚.石料是“黟县青”,上面有几点金星.背面镌刻“朱嘉”二字.另外带带去了一副仿元代知名画家倪云林的山水画.赛金花在赠砚画时,向瓦德西要求:一是不要屠杀人民;二是保护文物,不要重演焚毁圆明园的悲剧.瓦德西得到钟爱之物,内心非常高兴,居然下令联军停止烧杀抢掠.对于赛金花的功绩,历来众说纷纭,这有待于史学家进一步考证.
  3、虚谷异乡得歙砚
  虚谷(1824—1896)俗姓朱,名怀仁,出家后改名虚谷,号倦鹤、紫阳山人,歙县人,客居扬州.是“上海画派”杰出的代表画家之一.虚谷,青年时代曾任清军参将,却同情人民革命运动,关心民族前途,对清朝政府的腐败,甚为不满,弃官为僧.他深知菩萨大佛是无法救劳苦人民出苦海的.因此,弃俗为僧后他只好到书画中寻求生活乐趣.虚俗虽然身披袈裟,却不理佛事,四处云游,和纸、墨、笔、砚打交道,频繁往来扬州、苏州、上海之间,以卖画为生.传说,有一位徽商,名叫鲍紫阳,歙县鲍家庄人.他的名字是母亲在紫阳山打柴,生在紫阳山而名.鲍紫阳当时也在扬州、苏州、上海之间经商,但爱好诗画,是一位书画收藏鉴赏家,自己也能画几笔梅花,而且对歙砚雕琢很感兴趣.与虚谷,任伯年,吴昌硕等画家,交谊甚契.一天,虚谷到鲍氏家中作客,为鲍紫阳作了一幅《梅雪图》,上面题诗:“无端白雪落沙来,古本疏技上粉台.似雪似花花似雪,梅花又向雪中开.”鲍氏对虚谷的画和诗十分钦佩.为了感谢虚谷,将一方“梅雀玉带金星砚”送给了虚谷.此砚砚头上镌刻着两句诗:“平生不与群芳斗,冰天雪地独自开.”虚谷内心很激动,摸着那柔嫩的歙砚,爱不释手,如痴如醉.赋诗赞道:“日日望砚意倍亲,闲来默对足怡神.一支笔夺乾坤秀,万幅图开天地春.但愿终生伴此石,何愁迟暮老风尘.茫茫本是知音少,自赏孤芳自写真.”后来任伯年在砚的背面为虚谷雕琢了肖像,并称虚谷“笔无常法,别出新枝”.虚谷的美术作品具有特殊风格,其特点是苍秀有趣,敷色清新,造型生动,落笔冷峭.吴昌硕赞曰“十指参成香色味,一拳打破去来今.”这句话道出了虚谷的绘画技法不落俗套,敢于创新的精神.《梅雀玉带金星砚》,虚谷随身携带,一直伴他临终.虚谷死后,家人遵嘱将此砚随葬在苏州光福石壁.
  4、纪昀玩砚改诗词
  纪昀(1724—1805),清文学家,字晓岚,又一字春帆,河北省人.乾隆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吉办大学士,谥文达.曾任四库全书编篡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这部浩大的巨著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纪昀能诗和骈文,有《纪文达公遗集》、《阅微草堂笔记》等著作.纪晓岚生平爱歙砚,他认为歙砚胜过端砚.在《阅微草堂笔记》等著作.纪晓岚生平爱歙砚,他认为歙砚胜过端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余为鲍叔堂,世孝祠记,树堂以此砚润笔,喜其柔腻,无新坑刚之气,因为之铭曰:勿曰罗纹,处为端紫,我视魏征,妩媚如此.嘉庆壬戌四月晓岚题,时年七十有九.附翁树培铭言:“歙砚日稀,尔何其寿,古貌芳心,如逢耆旧.龙尾旧坑久绝.故歙砚较端砚难得,此石犹前代物也.翁树培铭并识.” 纪晓岚在这里说明了歙砚和端砚同样妩媚艳美,而且说明了歙砚坑从历史上已失传.不像端砚从唐代开始没有停止生产过,所以纪晓岚认为歙砚难得,稀有而珍贵.据说,鲍树堂送给纪昀润笔的是他一方金星眉纹歙砚.纪晓岚爱不释手,无事就用手抚摸它,几乎入迷.一天,一位朋友请他题扇面,用的是王之焕的《凉州词》诗: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因为他是爱砚入了迷,将第一句中的最后一个“间”字漏写了.观者有人说:“大文豪亦有误耶?”纪晓岚听了忽然非诗,乃诗也,何有误耶?”遂添上标点.“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人人拍手叫绝,个个佩服.
  5、徐霞客喜得歙砚
  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徐宏祖(1586—1641),江阴人.字振之,号霞客.幼年博览图经地志,见明未党争剧烈,不肯入仕,刻意远游.自二十岁始历时三十余年,足迹至十六省,对所至山川地貌,作了认真的考察研究.著有《徐霞客游记》.根据《黄山志》记载,徐霞客一生两次游黄山.第一次在万历四十四年(1616)二月,时值严冬,徐霞客不畏险阻,游览禅符寺、兹光寺、石笋、狮子林,光明顶及松谷庵等地.万历四十六年(1618)九月初,徐霞客二次游黄山,这时正是秋季,“枫松相间”、“五色纷披、灿若图绣.”徐霞客登天都峰、莲花峰至文殊院,饱览旖旎风光,不禁感叹:“黄山当生平奇览,而有奇若此,前未一探,兹游惭愧矣.”并作游黄山日记二篇.留下“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赞美诗句.徐霞客第一次游黄山,时值大雪纷飞,没有能够看到文殊院和天都峰等胜景.俗话说,“未到文殊院,未见黄山面”、“没上天都峰,等于一场空,”因此,事隔二年后,他选择了秋高气爽的大好时光重游了黄山.饱览黄山的风光后经歙县乘小舟返回江阴.从黄山到歙县,沿途秀丽的湖光山色,点缀着山花的弯弯山道、十里长亭、小桥流水,显得清新、飘逸、古老,令人心旷神怡.特别是古歙城之西、练江之滨,屹立着一座郁郁苍苍的西干山.那里青山叠翠,练江潺流,亭台玉立,寺塔高耸,使徐霞客留连忘返.徐霞客白天游山玩景,夜里就住在五明寺,向五明寺老僧借来一方砚台,写记游语文章.其间,徐霞客见老僧的砚台黝黑,闪闪发光,摸上去细洁,发墨如油,逐随口赞道:歙州砚台美而洁,深山藏匿几千年.精雕细琢天下重,四大名砚它居先. 润若儿肤脉理细,轻叩如金质地坚. 莫道荆山璞玉美,江阴宏祖亦爱怜.老僧见徐霞客如此珍爱歙砚,便把这方砚送给了徐霞客.徐霞客大喜过望,即在砚的背面雕上“名山为友砚作伴”七个大字.后来,徐霞客一直把此砚带在身边.可以说,歙砚为《徐霞客游记》流芳百世,立下过汗马功劳呢!
  6、李时珍采药得歙砚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号濒湖,明蕲州人(今湖北省蕲春县南).曾任楚王府奉祠正.一生致力整理我国医药文献,重实践,经常上山采药,深入民间.历时二十七年完成《本草纲目》五十二卷.他在医学上的成就名满天下,可是他巧得歙砚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传说药物学家李时珍曾来黄山、白岳两地采集百草.一天,在黄山山脉灵金山东边一个山涧里.李时珍不顾一切疲劳,急忙寻找哭声.在一草丛处见一农妇倒在地下,手背被蛇咬后粗肿起来.李时珍挤去毒液,将药篮中的“七叶一枝花”和“半边莲”等草药捣碎,敷在农妇手上,不一会农妇便苏醒过来.因李时珍深知黄山地区的蛇害严重,特在身边配了“七叶一枝花”和“半边莲”等蛇药.那句“怀揣半边莲,敢伴毒蛇眠”的浴谚,相传便是李时珍所言.李时珍问农妇:“大嫂,你家住何处,叫什么名字?” “奴家在灵金山,名字叫小青.”农妇回答. “你家中还有何人?” “我上有公婆,下有儿女.公婆染病在身,丈夫考秀才落榜后,进了空门为僧.奴打柴卖柴为生.谢谢公公救了奴家的性命,公公在上,受奴家一拜.”说着便跪在地上拜谢李时珍的救命之恩.李时珍将小青扶起,小青死不青起来,垂泪说:“公公是我救命恩人,今日看来,公公医道不浅,还求公公救我公婆一命.”“好吧!”李时珍随小青来到灵金山,到小青家一看,家中的确贫寒.婆婆病在床上,公公双目发黄,四肢无力,儿女幼小,实在凄凉.李时珍对她公婆的病认真进行一番“望、闻、问、切”便知小青婆婆患的是“伤寒”病,公公属于“肝炎”.李时珍问:“小青,家中是否有笔、墨、砚台?” “家中官人读书时,有‘黄龙戏珠砚’.”小青将纸、墨、笔、砚拿来交给李时珍.李时珍见那“黄龙戏珠砚”石质坚细,黄于蜂蜜,两条龙栩栩如生,砚池里不放水都滋润.李时珍摸着爱不释手.他叫小青打水磨墨开药方.小青说:“我家祖传‘黄龙戏珠砚’不用倒水,只要在砚台上敲三下,砚池里水了.”李时珍用笔在砚台上敲了三下,果然水满砚池,李时珍惊奇的叫了起来:“奇砚也”.他开过药方,砚台干干净净,无一点墨迹,不洗如新,确实是“宝砚”.李时珍给小青的公婆医治一周,她婆婆的病好了,能起床劳动了,公公眼睛也恢复了光明.小青感激不尽,但是,又觉得无一物为谢,经和公婆商量,将祖传“黄龙戏珠砚”送给了李时珍.后来李时珍用这方宝砚完成了《本草纲目》的编写工作.
  《歙县志》载:“灵金山东支,曰岩山.蜿蜒东出山涧,有石色黄如蜜,可作砚.腻不减龙尾.”想必李时珍所得“黄龙戏珠砚”石料就是歙石.遗憾的是这种“歙黄”石料已失传了.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课时练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