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以“面对喧嚣”为题目作文,写一篇记叙文.

问题描述:

请以“面对喧嚣”为题目作文,写一篇记叙文.
1个回答 分类:语文 2014-11-02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我们这个步履匆匆的喧嚣人生,诗歌是否已经成为一种绝唱?近日,《诗刊》主编、著名诗人叶延滨做客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畅谈“诗歌与人生”,他指出,现代人更需要诗歌的滋养,诗歌有助于人们从喧嚣中摆脱出来,栖息于诗意之中,过上一种慢生活.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丘树宏在听了叶延滨的讲座后,勉励在座的大学生说:“叶老师对诗歌和人生进行了精辟的阐述,诗歌可以让每个人都维持着小小的自我,这正是它的最大意义.”
■叶延滨的诗意人生
谈到"诗歌与人生"这个宏大的命题,叶延滨现身说法,从自己的故事开始讲起.身为《诗刊》掌门人,叶延滨的一生都和诗有缘,因诗而名.但说起当初是怎么走上这条道路的,叶延滨却笑着说:"我本来是新闻系的学生,一不小心却成了诗人."
1978年,国家恢复了高考,当时招考的学校提出,有特长的学生可以特别考虑.叶延滨闻讯将在报刊上发表的几首诗剪下来,寄到了招生办.凭借着这几首诗歌,30岁"高龄"的他敲开了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 (现中国传媒大学)的门."我很幸运,在大学期间参加了全国第一次青春诗会."那次"青春诗会",叶延滨交的作业,就是他的成名作:《干妈》.就这样,毕业后,他顺理成章地成了 《星星》诗刊的编辑,后又调到了 《诗刊》.
写了一辈子诗的叶延滨认为,青年时代是创作诗歌的黄金年代,十八岁的青年都是诗人.当有学生请他朗诵一首自己的作品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那首创作于大学时代的 《廊》:一条太长太长的长廊/我的眼睛在彩柱画檩的世界/走累了……
■诗歌史是中国人的情感史
在被一些人称为"诗歌衰落"的当代,很多人对是否还有人在读诗表示怀疑.对此,叶延滨认为,诗歌史就是中国人的情感史,只要人不死,情不死,诗歌就不会死,"不在于读诗的人有多少,而在于诗歌史中渗透了中国人的情感发展历程,可以说,诗歌已经成为了中国人血液中的一种基因."叶延滨说,中国人没有宗教,那么是什么将中国人的情感凝聚在一起呢?答案是诗歌."诗教是中国人特有的传统."叶延滨举例说,中国父母在教育小孩子时,并不是让他进教堂去接受薰陶,而是让小孩背诵唐诗宋词,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认识到什么是美,从"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中认识到什么是爱.孔子如此强调《诗经》的作用,正是因为诗教可以促进人们对社会、自然和家庭伦理等各方面的认识."人的内心世界是无限的,和宇宙一样可以无限开拓.热爱诗歌,可以让你学着去发掘内心的丰富."叶延滨强调,热爱诗歌能促使人们热爱生活中美好的东西,所以爱诗的人会比较快乐一点.
■写作新诗也要有"底线"
比较起旧体诗来,新诗可谓流派众多百花齐放,曾有评论家提出,有些现代诗就像把一篇散文割裂了,只需要不断敲回车键就能写出一首诗来.对于这种现象,叶延滨指出,新诗入门的门槛很低造成了随意,但判断一首诗能否成其为诗,还是需要一些 "底线"的,他用事情、前后、新旧、规矩、上下、雅俗、有无、动静、内外、上下这八个关键词说起了诗之所以为诗的一些特点.
对于诗歌创作中出现的口水化、低俗化倾向,叶延滨表示,诗歌的确需要创新,但不能离开基本的东西,也就是崇高,这才能起到引人向上、净化灵魂的作用,否则会走向反面.他特别指出,颂诗如果写得不好,也会起负面作用,对那个写出了"纵作鬼、也幸福"的诗人,叶延滨毫不客气地评价说,这首诗把肉麻当歌颂,是一首让中国所有诗人都觉得丢脸的诗.
》》》对话叶延滨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