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戚继光学什么

问题描述:

向戚继光学什么
1个回答 分类:语文 2014-11-27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我们今天研究的领导力、执行力、战斗力、竞争力、绩效考评、激励性薪酬制度,以及团队文化建设等诸多管理学知识,都可以在四百多年前的戚继光身上找到灵感和答案 □杨吉 不知不觉中,我读完了第六本成君忆的著作.从2003年的《水煮三国》到2004年的《孙悟空是个好员工》,从2005年的《渔夫与管理学》到2006年的《像园丁那样管理》,再从2007年的《管理三国志》到三年后的《带好你的兵——向戚继光学管理》,包括我尚未读过的2008年的《爱情经济学》、2009年的《千里走三国》和《世界上最珍贵的宝藏》以及《洗澡——疲劳与危机中的的变革之道》,以及几乎每年一本(有时还一年三本),高产且高效,经过这7年来的锤炼,成君忆俨然成了一名本土畅销书作家. 如果说,当时的那本《水煮三国》让成君忆一举成名,进而成为国内“大话式管理写作”第一人的话,那么2005年则是其创作生涯、风格转型的关键一年.因为就在这一年,通过一本《渔夫与管理学》的书,让我们重新认识了成君忆,或者准确地讲,成君忆似乎变了一个人.对此,我在《管理三国志:德育老师的“爱的管理”》一文中有过评论.我认为,在《水煮三国》和《孙悟空是个好员工》时期的成君忆,是一个浸淫于西方管理学的财经写作初体验者.虽然他曾一再声明,自己跟一般财经作者不同,不会不问青红皂白的“拿来主义”,但是他主要还是用西方管理学的知识、理论、方法乃至术语来回应中国本土的管理问题.而从《渔夫与管理学》开始,成君忆就来了一个写作手法、叙事风格、思想体系、理论主张360度全方位的变、变、变.这时的成君忆不再(或很少)谈问题了,而更热衷于谈主义.他开始加深对中国文化的钻研,加强对“文化影响组织绩效”的考察,最终他得到的结论是:“人类的文化中包含着管理学的理念,不同的文化就会有派生出不同的管理学.”他的每一次写作和出发,就是为了寻找中国历史、文化与传统中蕴含的管理学之“道”.至此,成君忆完成了自我的突破与提升,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与过去决断的勇气和执著创新的魄力,随后的《像园丁那样管理》、《管理三国志》等把成君忆推向了另一个全新的高度——管理学文学派和文化派的领军人物. 虽然对于这样一个派别(或者称谓),目前尚未有系统的定义,但通过代表者成君忆近期的几个作品,大致可以归纳特征如下:第一,侧重用文学化的手法与叙事来阐明管理学的微言大义;第二,注重从文化典故、历史传承中挖掘适用于当代管理的智慧和经验;第三,擅长以传说和故事为载体展开叙述,托物言志,借古喻今;第四,强调中国精神特别是儒家仁、义、礼、智、信的思想,以及天人合一、中庸之道、推己及人的哲理.当然,这不是最全面的概括,也正如成君忆只是管理学领域文学派或文化派的其中之一,而不是唯一. 即便如此,成君忆最新的这本《带好你的兵——向戚继光学管理》基本囊括了这一学派所要必备的几大元素.书的一开篇,成君忆便讲起了“彭若鸟的故事”——山坡上矗立着一棵树,上面开着一些细碎的花儿.远远地望过去,灿若云霞,煞是好看.彭若是花儿们中间最羞涩的一朵,他敏感而又多情,常常在春风中开怀大笑,也常常在月光下黯然神伤……没错,这样的文学性描述就出现在一本彻头彻尾是管理学的著作里,这既是成君忆的常见风格,也是管理文学派的一大特征. 至于彭若鸟的故事,剧情不复杂,大意是说,有一棵树遭到了害虫们的侵犯,而这朵名叫彭若的花既不想置若罔闻、事不关己,也不愿坐以待毙、缴械投降,相反,他满腹忧愁、难以释怀,他最想做的就是唤醒其他同伴努力想办法,帮助他们赖以安身立命的这棵树重获健康.但结果不甚理想,有些花采取的是悲观主义的态度,认为自己势单力薄如何对抗群体害虫的袭击,除了惶惶不可终日外别无他法;有些花则是盲目的乐观主义,或者,干脆是犬儒主义,他们觉得有什么好担惊受怕的,反正侵害的是树,又不是自己,日子照常过,及时要行乐.一圈下来,只有彭若觉得应当有所作为,而且事不宜迟,必须趁早行动.他向一位人称青帝的女神祈祷,希望得到她的帮助,成为一只能消灭害虫的啄木鸟.后来梦想成真了,彭若花也成了一只彭若鸟(也就是啄木鸟),但是,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他的付出不仅没有得到花同伴的理解,而且就连受害的那棵树也不领他的情——当其他同伴说他想出风头,在耍威风的时候,树则说,我跟你有什么深仇大恨呀,你干嘛要这么攻击我.故事的最后是以一个悲剧收场,彭若鸟不被认可也就罢了,反倒一度被猜忌、排挤和敌视,但是,彭若鸟的遭遇值得人们同情和深思的地方在于,他的精疲力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虽然在别人眼里一直没有价值,但是他无怨无悔并为此奋斗至死. 这个故事可以从很多视角拿来解读,但是在成君忆眼里,它就是一个很好的可用来阐述管理思想的文本.但若仅仅限于该载体,则未免会将整本书写成个《谁动了我的奶酪》一类的作品,然而,幸运的是,成君忆在做团队文化建设的研究时,在翻阅了大量历史文献后,他找到了彭若鸟的原型——明朝的戚继光.成君忆在书中写道:若是仔细地研究明朝的组织文化,就会发现戚继光的处境似乎比彭若鸟更加恶劣.中国的历史,可以宋朝与元朝的更迭为分水岭,宋朝以前讲究的是仁政,元朝以后则倾向于暴政.戚继光所在的明朝,正处于这种暴政下的黑暗时期.懂点历史的人都知道,戚继光虽然几经出生入死、屡建奇功,但在皇帝那里,他的功劳可能还不如某个太监的几句谄媚之辞,甚至也抵不上某个文人的一篇精彩文章.但正是在这样绝对恶劣的环境下,戚继光仍然成功地建立起了一只“先后南北水陆大小百余战”,从未有过败绩的“戚家军”.就这个意义而言,戚继光有两点值得后来人学习,一个是团队打造、绩效管理,另外一个是为人之道、处世哲学. 这也正是《带好你的兵——向戚继光学管理》一书的主要议题.用成君忆的话来说,我们今天研究的领导力、执行力、战斗力、竞争力、绩效考评、激励性薪酬制度,以及团队文化建设等诸多管理学奥秘,都可以在这个四百多年前的中国人身上找到灵感和答案.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戚继光不是唯一的人选,岳飞也算得上一个,就连成君忆自己也承认,戚继光的管理风格与宋朝的岳飞非常相似——关于为什么是戚继光而不是岳飞,道理很简单,估计成君忆那段时间读了不少的明史和有关戚继光的评述等. 事实上,观点新颖和取材新意角度看,这本《带好你的兵——向戚继光学管理》没有超越成君忆以往任何一本书,特别是那本《水煮三国》.它只不过是成君忆交的一个阶段性的作业,是其管理文学派风格的延续和成氏管理思想的简单衍生而已.在这本书里,成君忆仍然没有谈一些实质性的管理技巧,而是把更多精力用在对戚继光生平事迹的夹叙夹议上.关于这一点,你可以说是成君忆不同于其他管理作家的特质,就是他真的很会讲故事,讲得还算不赖;你也可以说是成君忆没有多大的长进,换汤不换药,还是一再地重复、重复、重复.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