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写平遥的文章写饮食 民居 建筑这几个特点 600多字就行

问题描述:

求写平遥的文章
写饮食 民居 建筑这几个特点 600多字就行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10-20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历史悠久的平遥传统民居建筑


【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2008年06月25日 14:29:05 来源:平遥县人民政府网站


平遥县城历史悠久,传统民居建筑遍布古城,具有保护价值的传统四合院3797处,其中400余处保存完整,其数量之多、保存完好的程度在国内属罕见.城内传统民居大都为清代修建,也有一些为明代甚至元代所建.由于清代中叶本县票号的大发展,商业繁荣,居民富庶,城区之内汇集了官宦世族、富商及各阶层人士,他们纷纷盖房筑院,营造自己的安乐窝,因而民居建造精良坚固;再加上多年来的严格保护,较少翻建改造,故至今基本保持了明清时期的晋中民居风貌.这些古民居的院落结构,有独门院、数进院、穿堂院、正偏院、隅合院等.其建造结构有砖碹窑洞加前檐、青砖砌墙瓦盖顶、窑洞之上盖瓦房等.其建筑式样有垂花式、悬山顶式、随意式的门楼;有单间洞开式、随墙洞开式的院门;有单坡式、双坡式、平顶式、歇山式、硬山式、卷棚式的屋顶屋脊;有方格型、棱花型、棋盘式、雕花式的种种窗棂门户.这些形式多样的建筑风格,充分展示出古代民居在浓重地方特色中所形成的无尽变化和多彩光芒.这些砖木斑驳的古老民居,浸透着历史变化和人事兴衰的沧桑,是中华民族传统社会和传统文国汉族地区堪称极为珍贵的孤例,成为中国古代民居建筑的荟萃,令众多游客流连忘返.
民居平面布局多为严谨的四合院式,有明显的轴线,左右对称,主次分明,沿中轴方向由几套院组成,一般为二进院或三进院.院落之间多用矮墙和装饰华丽的垂花门作为分隔.富豪人家在院落一侧或后面还建有花园.正房一般为三间或五间的拱券式砖结构窑洞,隔墙壁和窑顶较厚,室内天花呈圆拱形,隔热保温,冬暖夏凉,很受居民欢迎.在窑洞房的前部,一般都加筑木结构的披檐(俗称前檐)、柱廊,上覆瓦顶.正房屋顶为平顶,一般在两侧砌砖梯,可登上,在屋顶的后墙上层有的还建有照壁式风水楼,也有的在窑顶上再建一层木结构双坡顶的楼房.左右两厢及倒座等房舍,多为木结构单坡瓦顶,坡向内院.大门一般在中轴线左侧倒座梢间或在中轴线上,大门对面都做影壁.影壁多做在东厢房的山墙上,有的用砖雕,有的用琉璃镶嵌成一幅寓意吉祥或招财进宝的图案,也有的是山水图案.城内居民在多进院的布局形式基础上,又根据不同的功能要求,在南大街、东大街、西大街、城隍庙街、衙道街(政府街)等主要商业街道两侧,出现了前店后寝式的店铺商号.四合院的倒座作为店铺,第一进院为经营管理和接待处,二进院、三进院供居住及贮藏, 这些宅院前是商业街,而后门接通巷道.有的大宅院在中轴线中端增筑过厅(俗称三截两院过道厅)作为会客和礼仪活动的地方.有的大户将几个三进院或多进院拼联,组成一个大的院落.一些小户因用地和经济条件所限,成一进院形式.民居的外墙都用白灰青砖砌成(俗称清水砖墙),高达七八米,对外不开窗户,外观建设雄壮.有的墙顶周围做成垛堞式,像一座座小城堡.院子里地面均用方砖海墁,很少栽种树木,多数在正屋前垒起花坛.高墙壁垒的封闭型建筑,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封建观念,更主要的是保护宅主的财产和人身安全.民居内外装饰华丽,有木雕精细的垂花门,正房梁下挂落子雀替,都有花饰,有的刻成狮子滚绣球,有的是福禄寿三星,或琴棋书画等,做工精细,样式讲究.门窗都是木樘木棂,大都花纹繁巧,各不相同.有的门扇上还雕有唐尧虞舜禅位的故事.有的富商用的刻花玻璃,当时是较贵的奢侈品.屋檐下椽木梁枋都施有彩画.有些人家室内的墙裙上也有壁画,更有讲究的人家还用浅刻石雕做护壁.临街巷的宅门都很讲究,门顶形式多样,有悬山卷蓬、悬山有脊两坡、两坡不等长和半坡及披檐等.檐下用梁枋穿插、斗拱出檐等, 做法各不相同.有的用柱,有的做壁柱门墩等.大门上面多书有取意吉祥内容的门匾.有的富豪人家住宅门外还立有上马石、拴马柱,石雕精美细腻.
冀氏老宅
位于县城内站马道街8号院,院主冀祜堂为冀氏第22代孙.元末,冀氏始祖冀友贤,以在菲律宾造船为业,同官府来往甚多.元至正九年(1349),冀友贤重金购置此地.至正十一年(1351)就地建起明楼一座,取名“栖凤楼”.明洪武二年(1369),大水成灾,平遥西城墙被洪水冲垮,大小房舍毁于水灾者不计其数,唯“栖凤楼”(现存冀氏老院内正楼)安然无恙,其余尽见一片红色泥沙.洪武三年(1370),城墙扩建重筑成为龟状城池,栖凤楼一带始有街道,街随楼而名,称“栖凤街”,20世纪初起,俗称“ 站马道街”.冀氏老宅的建筑格局,全按五行八卦布置而成,宅院平面呈鲤鱼跳龙门状——五截四院,形似鲤鱼一尾.宅院坐东向西,宅门则坐北向南,辟于西南部,门厅3间,古朴凝重.全院自西至东,依次为硬山顶西厅5间,六柱式二门楼1座,硬山顶过厅3间,金鸡独立式内宅门楼1座,砖券窑洞式堂屋5间,前檐插廊,檐柱通天,上建硬山顶明楼5间(即栖凤楼).楼之地平,高出原街道路面4.8米,从街道到明楼共有台阶17级.在堂窑之前檐墙上,以方木作梁,筑成方形门窗.每截院内之南北厢各有鹌鹑尾式单坡顶厢房3间.厢房槛墙以上,皆筑槛窗,俗称“明装修”.里、外院厢房,全为木板、格扇装修,经后期重修或添建,棂花数种,风格有别.整座宅院布局严谨,造型简朴,木构件用料硕大,少有雕饰, 屋架平板枋宽度大于其厚,深显早期建筑特色.新中国建立后,曾被工厂占用,二门与内宅门被拆,面目有所改观.“文化大革命”期间,屋顶脊饰大部被砸,栖凤楼上的部分装饰性木构件失存,若稍复修,即可重见元明时代建筑原貌.
侯殿元旧居
位于县城内沙巷街23号院.原规制宏伟壮观,包括中院、东、西偏院和后院,系由城内站马道街冀氏第十四、五代孙于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建成.因中院主体建筑为七间七檩,按照院主身份,超越了清代关于建屋之制中的规格,故中院在建成仅四五年后自行拆除.嗣后,此院卖予靠票号为业发迹的侯王宾,归其第三子侯殿元所有.侯姓家道中落后,又将院卖予绅士宋梦槐.适宋与清代吏部聂士隽之九子聂铭周发生财产纷争,官方将此院判归聂铭周,聂又将院卖予赵显晋.现存建筑仅为闻名已久的“七间七檩”院之西偏院内宅以及后院.此院规制与原有之中院相似,计正窑5间并有两小尽间,前檐插廊,檐柱通天,上建木构硬山顶楼房,面宽7间(两尽间极小)五檩前廊式.东西廊窑各5间,前檐插廊,通天柱挺立,木构楼房廊环绕.全院用料考究,制作精良,水磨青砖砌墙,硬山瓦顶.木石雕刻,古雅别致,庭院深深,巍峨壮观.“文化大革命”中,屋顶饰物遗失甚多.1982年,平遥宾馆占用后,正楼及东西楼装修中多有改建,内宅门被拆.
侯王宾旧居
位于县城内沙巷街14号和16号院.创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侯王宾,字鸿仪,一生以票号为业,在商界独树一帜.侯氏年积万金,于清光绪年间置得此院,遂予重修.此群体住宅原包括今沙巷街14号院(上院)、16号院(下院)、18号院(书房院)、20号院(车马院)、西郭家巷6号(花园)和西石头坡9号院(祠堂),巷道尽头的建筑物名“鼓棚”,是婚丧庆典时吹鼓手演奏的场所.当年六宅院穿通一体,功能齐全而层次有序.14-20号院两两相对,共同坐落在一条宽阔的东西向巷道内.巷道石板铺地,道旁上马石、拴马柱俱全.14号院拱券式宅门、16号院垂花门楼高筑,每院分内外两截,正面为堂窑,前檐插廊,上建窑楼,东西厢房三三对应,全院布局严谨,工艺精湛.门窗装修一应俱全,完整如初.
雷履泰旧居
位于县城内书院街11号院.雷履泰(1770-1849),平遥细窑(今龙跃)村人,生前受聘于西达蒲村李大全财东,先期经营西裕成颜料庄,清道光三年(1823),经东家、掌柜合议,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票号.此院兴建于雷履泰发迹的清道光十二至十三年(1832-1833).雷履泰旧居坐北向南,包括东、西两院及后院.西院内宅门辟于八卦中“巽”字方位,坐西向东,四合院内计硬山顶南厅3间,临街高筑,五檩前后廊式;正厅3间,结构与南厅同;东西厢各有鹌鹑尾式单坡瓦顶房3间,举架甚高,出檐深长.后院正窑5间带前檐,檐柱通天,窑上建木构楼房五间,栏杆饰件,现存完好,用料硕大,图案简朴.前檐雀替素面式,檐下原悬有贺匾,上书“拔乎其萃”.正窑门窗呈方形;东西厢皆为明装修,棂花、窗扇现存完整;西院上空原有天棚罩盖,上系铜铃,以防盗贼.东院呈四进院落,宅门于后期拆除,里院计正窑5间,加前廊,每截院或大或小,各有东西厢房3间,现存基本完整.高台基、高屋身、高举架,可谓雷宅一大特色.视其宅院格局,可见当年受建屋占地面积的局限.坚实牢固的深宅高墙,朴实无华的建造工艺,表现出一位金融家丰厚的家财和务实的创业精神.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为什么只选B
下一页:第8题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