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的历史必修三提纲

问题描述:

人教版的历史必修三提纲
WORD版的,理科会考用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12-09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1.“百家争鸣”
1)出现原因:①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根本原因)
②政治:周王室衰微,分封制逐渐崩溃;
③阶级关系:“士“阶级的活跃和受任用;
④思想文化:“学在官府“ “学在民间”
2)含义(表现):
①在社会上形成了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这些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
②代表人物: 道家学派的老子和庄子;儒家学派的孔子、孟子和荀子;墨家学派的墨子;法家学派的商鞅、韩非子;
3)影响(地位/意义):
①: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
②:“百家争鸣”是历史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③: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④: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及其兼容并包、宽容开放的特点;
2.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时期、主张、著作)
时代 著作 重要思想主张
孔子 春秋“至圣” ①整理六经;②根据孔子的言论由其弟子整理成《六经》; “仁者爱人”(核心);为政以德,即以德治民(民本思想);
有教无类;编撰文化典籍(《六经》)
孟子 战国“亚圣” 《孟子》 仁政;省刑罚、薄赋敛;民贵君轻;性善论;先义后利
荀子 战国时期儒家学说集大成者 《荀子》 施政主张:“仁政”、“王道”;“君民”舟水关系;性恶论;
“人定胜天”
3.评价
I.孔子:⑴“仁”,对于缓和阶级矛盾,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有积极作用,对现今的以人为本的理念也有借鉴作用;
⑵其改良政治的主张也体现了与时代同步的精神;
⑶“礼”带有承认等级和阶级剥削、压制人民斗争的消极性,以后的历代统治者都把它作为进行阶级压迫的思想工具;
II.孟子和荀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对促进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具有进步意义.
4.道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时期、著作、重要思想主张)
时代 著作 重要思想主张
老子 春秋楚国 《道德经》 ①认为世界的本源是“道”;②“无为而治”;③辩证法思想;
庄子 战国宋国 《庄子》 ①把世间万物看作是相对的;②放弃差别观念;
5.法家和墨家思想(时期、著作、重要思想主张)
时代 著作 重要思想主张
墨子 战国鲁国 《墨子》 “兼爱”、“非攻”、“节俭”、“尚贤”
韩非 战国韩国 《韩非子》 “以法治国”,建立专制主义国家
6.韩非子的影响: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有为”的背景(原因、条件)
①原因:⑴社会潜伏着危机;
⑵诸侯国实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剧烈;
⑶匈奴为患;
⑷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趋势;
②条件:“无为而治”使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们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出的理论条件(特点):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要内容、提出目的和评价
一主要内容:“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三纲五常”
二提出目的: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
三评价:①适应了汉武帝的政治需要,为汉武帝解决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加强中央集权;
②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发展了儒学,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③为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创造了条件;
④实质上也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禁锢了人们的头脑,钳制了人们的思想.
4.汉代儒学是怎样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主要措施/过程)
一原因:①:汉武帝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黄老之学已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
②:儒家学说经过自我调整和和改造,由董仲舒整合出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
③:汉武帝进一步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的需要;
二措施:①思想方面:接受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②政治方面:启用文学儒者参与国家大政,扩大了官员的队伍,提高了小官员的文化素质,巩固了统治基础,成为汉武帝文治武功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教育方面:在中央兴办太学,建立地方教育系统,使天下文人都学儒家经典.
第3课 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
1)提出背景(原因/条件)
①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
②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
③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儒学大师汉语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④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
⑤:他们冲破了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2)北宋“二程”的主张
①:“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主宰万物,先有理后有物;(核心思想)
②:把天理和道德伦理联系起来,即“人论者,天理也”;
③: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3)南宋朱熹的主张
①: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三纲五常”是人性的最高境界;
②:“存天理,灭人欲”
③:认为“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4)对程朱理学的评价(影响/地位)
影响:①:积极作用: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调制、励志图强,强调人的
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②:消极作用: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地位:①: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的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②: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③:三纲五常的纲常名教,严重的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2.陆王心学
1)南宋陆九渊的主张:
①: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提出“心”即是“理”;
②: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
③:只需反省内心即可得到天理;
2)王阳明的主张(背景、观点)
背景:
①:“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②:“致良知”,认为良知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要努力加强道德修养,回复良知的本性;
③:“知行合一”:说明知行都产生于心,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3)陆王心学的地位: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的传播.
4.对宋明理学的评价
①:积极作用: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调制、励志图强,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②:消极作用: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1. 挑战权威、正统思想的李贽(背景、主张、评价)
一背景:①政治:明朝后期,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专制统治腐朽,农民起义冲击;
②经济:江南一带的市民工商业者已有相当强的经济实力,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③思想:道学家为了抬高自己,把孔子奉为“扶天纲、立地纪“的神圣;(纲常礼教腐朽,西学东化);
④个人:李贽正直清廉,目睹了官场的污浊和道学家的伪善,不愿与他们同流合污.
二主张:①:挑战孔子及其儒家的正统地位,揭露了道学家的虚伪;
②:抨击了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
三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2.明末清初的三大进步思想家(P18最后一段-总评价)
1)黄宗羲的反专制思想(内容、评价)
一内容: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大害,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二评价: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对以后的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顾炎武的爱国主张和经世致用思想(内容、评价)
一内容:“经世致用”,著有《天下郡国利病书》.
二评价: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3)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内容、评价)
一内容:①:世界是物质的;②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③一切事物都是可以认识的;④物质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二影响: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3.明清进步思想的主要特点:
①:反传统、反权威;②反封建专制;③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④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下一页:原创8